關於...在孩子面前討論孩子特質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帶哥哥上桌球課時,同時段會遇到一個帶著兩兄弟來打球的媽媽。

某次她問我,哥哥的個性如何?

當時,哥哥剛下課,本人就在現場,貌似不在意但明顯放大耳朵聽我們說話。


自從發現孩子很在意父母的看法後,我有盡量避免當著本人的面談論他。

即便要說,也只挑好的說。


主要概念很簡單,我也不喜歡有人在我面前,

明裡暗裡地以為我不知道的,說我的是或不是。


誰喜歡啊?!(丟筆)


其次是,我依稀記得,

小時候當大人在我面前談論我的表現時,我心底感受的細微變化。

他們說我很棒,像母雞帶小雞,兩個妹妹都是我在幫忙照顧的。

他們說我很乖,很聽媽媽的話。


那會產生一種感覺,

類似,當大人明確說出我的優點時,是在間接助我定義我自己。

是不是幫,不知道,但確實讓我對自己的性格,開始產生了清晰的詞彙。


「原來我是個很會照顧妹妹的大姊。」

「原來我是個乖巧的小孩。」


然後,照顧妹妹的時候我就更來勁,也更乖巧了,

因為會被誇獎、因為我「就是」這種特質的小孩。

當然,當大人以為小孩聽不懂地揶揄我胖,

說都是我把妹妹的飯吃光,妹妹才會瘦巴巴,則成了我長時間來的心理陰影。


因此,我很清楚,小孩都懂,不懂的是大人。


那天,我淡淡地誇了哥哥是個細心的孩子,

從小一開學到現在,沒掉過一枝筆一顆橡皮擦,作業也都很自律地完成。

那媽媽驚天動地地哇了好大一聲,直說我根本抽了上上籤。

實在太幸運了,彷彿我的孩子天生就長這樣似的。


有些家長會這樣,

以為在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足,是一種自謙,是在教孩子不自滿。

但聽在孩子耳裡,很可能會變成「原來我不夠好,無法讓爸媽為我感到驕傲」。


不是孩子曲解,是孩子還不懂迂迴。


當然,我的回應,也容易讓人對我產生一種,我總是炫耀孩子,的感覺。

可以的,當了媽之後,臉皮上塗的不是保養品(是說本來也沒怎麼保養)

而是一層又一層的無所畏懼(?)。


我沒有錯過,

當我在他人,以及哥哥本人面前誇獎他時,他嘴角輕輕揚起的角度。

那就夠了。

孩子們會不會因為我老是誇獎而放飛自我,飄了起來?

應該還好,我還是有在注意其他細節。

他們也都很清楚,我的嚴格;也能感覺到,我以他們為傲。


人生には世界なんかなくて
人生並不存在什麼正確答案

答えを出したら後は残りの人生をかけて
それを正解にしていくんじゃないかって
而是在給出答案後,花上一生去讓答案成為正解

日劇《跳槽的魔王大人》--落合洋子


對我來說,育兒也是如此的。

本來就沒有什麼正確答案,

只有自己不斷整理,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模式,

然後讓他成為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正解。

如此而已。


#親子教養 #育兒 #跳槽的魔王大人 #日劇 #上上籤 #理解與被理解 #日常書寫 #日常抒發 #請勿抄襲轉載要註明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看到哥哥將筷子插在碗裡時, 提醒過他,筷子不要這樣放。 那晚,吃晚餐的時候,見他又把筷子隨手插在碗裡... 我:筷子拿起來平放。 哥:我吃不下了,這些是要給祖先吃的。 我:............。 因為不想盲目禁止,屢屢當他問為什麼時, 大部分時候我會解釋為什麼不行。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哥哥常常要求、希望我和他一起畫畫。 昨天,他要我一起畫時,見我在忙,盧一下後,自己先開始。 沒多久,我正好也處理完事情,聽見他朝著我喊:媽媽妳看! 他在畫本上,畫了一本書,闔起來,和攤開的樣子。 最近好像開始嘗試畫立體的物品,這本書其實已經有雛形了, 看見側邊少了書頁厚度的立體感,我建
哥哥三歲前,都讓我誤以為,帶小孩其實沒有真的那麼難。 但抱歉,我錯了,育兒可以細分成千萬種情況, 其實沒有標準,也就沒有所謂難與不難; 事實上,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就看家長自己怎麼面對吧。 也確實,因為哥哥很乖巧,一度讓我以為, 將來的二寶無論是弟弟還是妹妹,應該都相去不遠。 是
哥哥上小學第一天,我在臉書寫下這段話。 我感覺當父母好像就是這樣, 一直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點, 練習,漸漸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場。 尚不知未來的日子會如何, 總之,慢慢地走吧。 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橋; 平行、但並肩,親密依舊,不會落下誰。 這確實就是這幾年的育兒生活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之前看到哥哥將筷子插在碗裡時, 提醒過他,筷子不要這樣放。 那晚,吃晚餐的時候,見他又把筷子隨手插在碗裡... 我:筷子拿起來平放。 哥:我吃不下了,這些是要給祖先吃的。 我:............。 因為不想盲目禁止,屢屢當他問為什麼時, 大部分時候我會解釋為什麼不行。
那天看見臉書動態回顧,是一年前寫下的紀錄。 覺得……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這麼喜歡、習慣寫東西吧。 覺得今天應該給自己一個好棒棒。 這陣子弟弟的情緒起伏之大,常常讓我在發飆邊緣徘徊, 一直不停在處理他姨媽來?的問題。 覺得很煩之餘還得一邊回應哥哥的絮絮叨叨。 我也曾經要哥哥等我,
哥哥常常要求、希望我和他一起畫畫。 昨天,他要我一起畫時,見我在忙,盧一下後,自己先開始。 沒多久,我正好也處理完事情,聽見他朝著我喊:媽媽妳看! 他在畫本上,畫了一本書,闔起來,和攤開的樣子。 最近好像開始嘗試畫立體的物品,這本書其實已經有雛形了, 看見側邊少了書頁厚度的立體感,我建
哥哥三歲前,都讓我誤以為,帶小孩其實沒有真的那麼難。 但抱歉,我錯了,育兒可以細分成千萬種情況, 其實沒有標準,也就沒有所謂難與不難; 事實上,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就看家長自己怎麼面對吧。 也確實,因為哥哥很乖巧,一度讓我以為, 將來的二寶無論是弟弟還是妹妹,應該都相去不遠。 是
哥哥上小學第一天,我在臉書寫下這段話。 我感覺當父母好像就是這樣, 一直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點, 練習,漸漸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場。 尚不知未來的日子會如何, 總之,慢慢地走吧。 他有他的路,我有我的橋; 平行、但並肩,親密依舊,不會落下誰。 這確實就是這幾年的育兒生活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覺得她們倆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閨蜜。 我們總可以吱吱喳喳地聊個不停,不管內容有多無厘頭, 當然也常常互相向對方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關心,那是這世上很難得的真意。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眷戀,那也是永恆不變的真情。 當我很極力地去在乎她們的感受時,其實她們也很盡力地在呵護著我。
Thumbnail
我家有四個小孩,個性迥然不同。我,家裡的老大,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節儉成性,父母給的零用錢全數放入存錢筒內,一毛不花,平日總是很懂事的替父母分勞,照顧弟妹。我有一個跟我個性完全不同的大妹,她貪吃又愛漂亮,零用錢一到手,轉身就花光,去買了零食吃,飯後的水果,更是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後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
Thumbnail
透過一視同仁的政策,兄妹倆像是同儕一樣,不分大小,彼此理解、包容。 當妹妹不懂事時,哥哥展現出愛心與耐心,並用溫柔的方式引導妹妹了解自己的行為。兄妹之間的互動充滿了溫暖與手足之愛,展現家庭中真摯的情感連結。
在自己家人面前,姐姐和我的角色就不同了(⁠^⁠∇⁠^⁠)⁠ノ⁠♪ 姐姐有兩個哥哥,所以在自己家是妹妹,我是有一個妹妹,所以人家也是姐接捏₍⁠₍⁠◞⁠(⁠ ⁠•⁠௰⁠•⁠ ⁠)⁠◟⁠₎⁠₎ 第一次見到姐姐的兩個哥哥,大哥就問姐姐說妳怎麼騙到這個的?二哥說她看起來那麼單純可愛,就算妳是主管也不是
Thumbnail
沒有人應該為了成全別人而委曲自己 從小就被讚是個乖寶寶,長輩們都會圍在一起,說誰做了什麼壞事、又打破了什麼?只有我,他們整齊劃一的說我從小到大就很乖。其實那裏是乖呢,是我知道我只能乖。 家裏有個弟弟,我是姐姐,最常聽到一句說話就是你比弟弟大,要處處讓着他,愛護他。家中長輩重男輕女我又怎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覺得她們倆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閨蜜。 我們總可以吱吱喳喳地聊個不停,不管內容有多無厘頭, 當然也常常互相向對方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關心,那是這世上很難得的真意。 我們有著對彼此的眷戀,那也是永恆不變的真情。 當我很極力地去在乎她們的感受時,其實她們也很盡力地在呵護著我。
Thumbnail
我家有四個小孩,個性迥然不同。我,家裡的老大,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節儉成性,父母給的零用錢全數放入存錢筒內,一毛不花,平日總是很懂事的替父母分勞,照顧弟妹。我有一個跟我個性完全不同的大妹,她貪吃又愛漂亮,零用錢一到手,轉身就花光,去買了零食吃,飯後的水果,更是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後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
Thumbnail
透過一視同仁的政策,兄妹倆像是同儕一樣,不分大小,彼此理解、包容。 當妹妹不懂事時,哥哥展現出愛心與耐心,並用溫柔的方式引導妹妹了解自己的行為。兄妹之間的互動充滿了溫暖與手足之愛,展現家庭中真摯的情感連結。
在自己家人面前,姐姐和我的角色就不同了(⁠^⁠∇⁠^⁠)⁠ノ⁠♪ 姐姐有兩個哥哥,所以在自己家是妹妹,我是有一個妹妹,所以人家也是姐接捏₍⁠₍⁠◞⁠(⁠ ⁠•⁠௰⁠•⁠ ⁠)⁠◟⁠₎⁠₎ 第一次見到姐姐的兩個哥哥,大哥就問姐姐說妳怎麼騙到這個的?二哥說她看起來那麼單純可愛,就算妳是主管也不是
Thumbnail
沒有人應該為了成全別人而委曲自己 從小就被讚是個乖寶寶,長輩們都會圍在一起,說誰做了什麼壞事、又打破了什麼?只有我,他們整齊劃一的說我從小到大就很乖。其實那裏是乖呢,是我知道我只能乖。 家裏有個弟弟,我是姐姐,最常聽到一句說話就是你比弟弟大,要處處讓着他,愛護他。家中長輩重男輕女我又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