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已想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常常看到許多文章,說人要為自已活著,做自已想做的事。

看起來很容易,但對大部份人來說,的確蠻難的。

我試著找身旁朋友的例子及一些網路上有的例子。

例:

1.愛跳舞的朋友,一直在跳舞。

2.愛寫藝術字的朋友。

3.荒野獨自一人居住,自已造屋。

4.愛畫畫的奶奶,無師自通畫了許多的好畫。

5.很愛旅遊。

6.很愛吃美食。


但我在這些例子中找不到我想要做的事。


我想人會無法去做自已想要做的事,或找不到他們想要做的事。大約就是這事很難去被完成,或是這事有違反他自已的價值觀。所以他不願意承認。


像我一個好朋友小帥,他和我說過:「他老婆對性沒有性趣。所以他在性上面很痛苦,很希望找個新的老婆,但又覺得小孩很可憐,所以他被困在那。」


聽這段話,就知道他也許想要良好的性關係。也許這會是他這段時間想要做的事。


但這段經驗他有辨法說出來嗎?很難,所以他也只有和我講過。


以他的經驗來說,他想做自已想做的事,就蠻難的,除非他就換個老婆或是外遇之類的。


我也不是很確定自已要什麼,但有時會有一些想法要去做,於事就寫寫程式。或是有什麼想法就去實踐一下。



avatar-img
7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傑克的異想世界 的其他內容
在youtube中看到有大老闆去嘗試從重開始,從清潔工開始做起,每天工作15個小時,結果工作的薪水,大部份用在住宿費和交通費,然後自已的生活品質還是很差。也沒有時間改變自已的生活,然後就放棄了。 但我覺得會失敗的原因很正常,因為這個職業本來就沒有辦法脫貧,要換一個職業才有機會。例如,如果做一個技術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翻譯: 弟子呀。萬事萬物離不開想法「空」,而想法「空」離不開萬事萬物。甚至想法「空」就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就是想法「空」。感受、想法、行動、認知,也是這樣。 說明: 在一些佛教文獻中,有時也可以將佛陀的弟子稱為“舍利子”。 要理解
一、什麼是聰明: 聰明通常指一個人的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學習能力強、能快速的解決問題,學習事務。 二、什麼是智慧: 智慧則指一個人對於生活、人類存在等深刻問題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1.整合不同意見的能力是智慧的一個特點,因為這個能力需要對多方觀點進行理解和整合,而這種理解和整合能力是聰明所不能取代的
在佛教中,「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從照見五蘊皆空的解釋來看,空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東西,而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是空的。 這包括了人的身體、感受、思想、行為、認知等各個方面的本質都是空的。 要理解空這個概念,請你先閉上眼睛時,眼前浮現的空間就是空。 這個空間像是一個水槽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事物,比如我們
我同事和我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看懂就四句就了不起了。我就笑笑的講給他聽,他聽完後,就不說話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觀自在菩薩。 解釋:修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人,也就是正在唸經文的我。 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是指有有智慧且慈悲的修行者。這句話算是一句很激勵的話,有一次我工作真的壓力
在youtube中看到有大老闆去嘗試從重開始,從清潔工開始做起,每天工作15個小時,結果工作的薪水,大部份用在住宿費和交通費,然後自已的生活品質還是很差。也沒有時間改變自已的生活,然後就放棄了。 但我覺得會失敗的原因很正常,因為這個職業本來就沒有辦法脫貧,要換一個職業才有機會。例如,如果做一個技術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翻譯: 弟子呀。萬事萬物離不開想法「空」,而想法「空」離不開萬事萬物。甚至想法「空」就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就是想法「空」。感受、想法、行動、認知,也是這樣。 說明: 在一些佛教文獻中,有時也可以將佛陀的弟子稱為“舍利子”。 要理解
一、什麼是聰明: 聰明通常指一個人的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學習能力強、能快速的解決問題,學習事務。 二、什麼是智慧: 智慧則指一個人對於生活、人類存在等深刻問題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1.整合不同意見的能力是智慧的一個特點,因為這個能力需要對多方觀點進行理解和整合,而這種理解和整合能力是聰明所不能取代的
在佛教中,「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從照見五蘊皆空的解釋來看,空並不是指某個具體的東西,而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是空的。 這包括了人的身體、感受、思想、行為、認知等各個方面的本質都是空的。 要理解空這個概念,請你先閉上眼睛時,眼前浮現的空間就是空。 這個空間像是一個水槽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事物,比如我們
我同事和我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能看懂就四句就了不起了。我就笑笑的講給他聽,他聽完後,就不說話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觀自在菩薩。 解釋:修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人,也就是正在唸經文的我。 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是指有有智慧且慈悲的修行者。這句話算是一句很激勵的話,有一次我工作真的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做自己當下想做的事情,盡全力的做、投入所有精神、運用所有能使用的時間,身體會告訴自己喜不喜歡,也會更認識純粹的自己。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有沒有試過和伴侶住在同一間房子裡,但各自做自己的事,到睡覺才碰面。這情形在離婚前就常發生在我的身上,單身以後才知道兩個人在一起時有共同的興趣是很重要的。雖然我主張婚後兩人要有私人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有些可以一起做的嗜好更加重要。
有沒有試過和自己說話? 在獨處的時候,試著和自己說話,和自己說話,不用有任何顧忌,說什麼都可以。 說著說著,問問自己,快樂嗎? 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真的想要的嗎? 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不用去管可不可能去實現,只要老實的說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把它放在心裡面。 有時候,與自己的
Thumbnail
要如何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呢?近來常思索這個問題。 做自己喜歡的事,本來就是開心的,我以前會這麼說。 但不是的。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的不只是自己的熱情與拼搏,更需要許多人的支持與協助,無論是物質或精神。 物質的協助,不難理解,所有的理想要達成,不可能沒有物質力量的投入。有人或許可以單靠一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妳覺得,男生去找傳播或是去做全套,很正常嗎?」 有一天,朋友這麼問我。 我是這麼回答她的:「我覺得沒有『很正常』,我也聽過很多男生說完全不想用花錢的方式得到這些;但如果沒有伴侶的情況,生理上又很需要,那麼花錢去找,我也可以理解。」 這輩子雖然身為女生,但有時覺得自己很多地方很男生。 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以下為主觀意見: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養生: 如果上半生,為了溫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下輩子就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在家放空,或回憶前半輩子的榮光與悔恨,我的爺爺與前婆婆,都已有失智的徵兆,無所事事、抑鬱、空洞的眼神、人生全然放棄、喪失意志,只覺長嘆,找不到生活的目標,與喪屍無異。 我
Thumbnail
做自己當下想做的事情,盡全力的做、投入所有精神、運用所有能使用的時間,身體會告訴自己喜不喜歡,也會更認識純粹的自己。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有沒有試過和伴侶住在同一間房子裡,但各自做自己的事,到睡覺才碰面。這情形在離婚前就常發生在我的身上,單身以後才知道兩個人在一起時有共同的興趣是很重要的。雖然我主張婚後兩人要有私人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有些可以一起做的嗜好更加重要。
有沒有試過和自己說話? 在獨處的時候,試著和自己說話,和自己說話,不用有任何顧忌,說什麼都可以。 說著說著,問問自己,快樂嗎? 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真的想要的嗎? 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不用去管可不可能去實現,只要老實的說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把它放在心裡面。 有時候,與自己的
Thumbnail
要如何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呢?近來常思索這個問題。 做自己喜歡的事,本來就是開心的,我以前會這麼說。 但不是的。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的不只是自己的熱情與拼搏,更需要許多人的支持與協助,無論是物質或精神。 物質的協助,不難理解,所有的理想要達成,不可能沒有物質力量的投入。有人或許可以單靠一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妳覺得,男生去找傳播或是去做全套,很正常嗎?」 有一天,朋友這麼問我。 我是這麼回答她的:「我覺得沒有『很正常』,我也聽過很多男生說完全不想用花錢的方式得到這些;但如果沒有伴侶的情況,生理上又很需要,那麼花錢去找,我也可以理解。」 這輩子雖然身為女生,但有時覺得自己很多地方很男生。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