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風雨故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很喜歡看鹿橋的「未央歌」,對於其中四面八方來的英雄好漢共同譜成的友情之曲深深嚮往。或許小說中,以及許多武俠小說中那種俠義之情的浪漫表現,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完全排徐金錢利害關係的源頭吧?

我向來自認為是害羞內向的人,不善於結交新朋友,但卻是個很念舊的人,貪心的希望能保有每個交往過的老朋友。「兩情若在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用在夫妻情人是不嫌肉麻的,但對於朋友,我也希望朋友就是一生的朋友,細水長流,相知相惜相重,常見面也好,就算數年不見再相見也不會唐突。

 

喜歡「七俠五義」中的一闕詞:

 日日深杯酒滿

 朝朝小圃花開

 自歌自舞自開懷

 且喜無拘無礙

 青史義番春夢小紅塵多少奇才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並不只是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頹廢,那是有種看透人生、積極努力卻又不執著的心境,當然,「七俠五義」與「未央歌」這兩本書我都很喜歡,主要也是其中那種朋友之間的溫馨情誼。

  現代的人際關係,一旦變成學問,就很難有真摯醇厚的情感。於是,每天除了有限的家庭生活(想想你家裡與家人真正的「談話」時間有多少)之外,就劃分成同事關係、客戶關係……雖談不上爾虞我詐,但是為何每天與一大堆人碰面,心靈卻愈空虛?

 

  小時候,對於書中描述「外國人彼此見面,要先約定好時間,否則就是失禮。」頗不以為然,認為「興之所致」訪友才是自在率真的本性。不料,不知是隨著自己年齡愈大,還是社會愈趨忙碌,現代人幾乎不復見到這種「不速之客」的出現。

  偶爾,診所,或家裏出現不速之客,也會讓我情緒有些波動。不是在意環境太亂或有沒有東西招待訪客,而是一種「專心狀態」被打斷的不舒服。或許是我喜歡聊天,喜歡交朋友,卻不願意打電話接電話一樣,我覺得那有點貶損與朋友交談的真摯與慎重。

  我幾乎不與朋友談應酬話,要談天就是真摯直截的談,不拐彎抹角,不言不及義,因此,每個對談我都以一種非常專心開放的心情去面,這種慎重的狀態,不是我正忙於一件事時,一通電話或一個不速之客的突然來訪,能馬上建立起來,所以,那種「不快」的感覺,不是對來訪者不快,而是對於「我不能專心與朋友對談」的懊惱與不快。

  這個分析或許可以說明一些朋友的迷惑「奇怪,與偉文當面聊天與打電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總是覺得,擁有許多好朋友是我們所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但是朋友又分為許多種,比如因工作上來往,比如社會脈絡連結的(同學、親戚),還有就是除掉以上兩種,屬於生活上不為什麼而互相往來的。當然,依熟識深淺又可分為新朋友,普通朋友及老朋友。

  老朋友最棒的地方就是自在,像是舊鞋子、夫妻、老狗一樣,是我們生命困頓時,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羅素有一段話,講得非常清楚: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與我們格格不入的事愈來愈多,由於四周的朋友對我們過去的一大段生活一無所知,我們過去日益增加的經驗便從平日個人的交往中被排除掉。隨著年齡的增加,人感到更多一層的孤獨是不可避免的結果。而當碰到以前的老朋友時,這種孤獨感會突然消失」

  可是老朋友會逐漸凋零(失去聯絡、移民、死亡……….)唯有不斷在人生各階段去認真生活,,結交一些新朋友,然後隨著歲月的浸潤而晉昇為老朋友,人生之樂,熟大於是?

 

秉燭夜談不知東方之既白 

 

  一般人離開學生生活之後,很難得能有這種和朋友沒有心機清談終日或秉燭夜談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日子。想想,在荒野中的伙伴們該是何其幸運,進入社會後,仍不時能有這種閒聊的機會。

其實,讀書也是一種聊天,是與作者做一番心靈上的聊天。我喜歡與各式各樣的人聊天,我也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書籍。

  不過,奇怪的是,我卻很怕打電話。甚至有點得了「電話恐懼症」的傾向。總覺得電話聊天不算聊天,因為對方可能在摳鼻孔,可能在打電腦,可能在上廁所,而聊天是種心靈上的溝通,是要專心的,要專心聽、要專心講,才能不辜負聊天這如同讀書般的深度溝通。

  若從這個角度看,我愛聊天卻怕打電話,也不算異常了吧?

   有一天晚上,幾個朋友來家裏小聚。我們將壁爐的火生起來,在火光中聽音樂,談天。其實不用生火也可以聽音樂,也不妨礙談天。但生火本身像一道小小的儀式。從點火的過程,到大家圍著熊熊火光,感受到它溫度和光到最後柴盡火枯。藉著火,大家共同體驗了一個溫暖的晚上。

   看著眼前東倒西歪的朋友,旁邊還剩下幾位女中豪傑在聊著天,又想起羅綸有在二十年前寫的信「...傅鐘上的天空是屬於我們的,周圍的朋友是自己的,於是酒味、煙味和笑聲,便也和這段日子般虛幻了起來,就像我們男人的世界(那些女豪傑得抗議了!),有時候不頂認真,甚至半帶刻薄,但無所謂裡,畢竟又豪爽親切得可以...」

  大概是因為喜歡李太白的詩,對酒有一份詩意的情懷,也許看多了武俠小說,對酒也有份豪俠、道義、友情的欣羨。

  平常是不喝酒的,可是卻喜歡酒後微醺的那種感覺--不太真實,卻又很清醒的樣子。

  我非常贊同古龍說的:我愛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的朋友,還有喝過酒的氣氛和趣味,這種氣氛只有酒才能製造得出來......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因為研究AI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崔藝珍教授認為,AI絕頂聰明,卻也愚蠢到令人瞠目結舌。     許多對AI而言輕而易舉的事,對人類極其困難,但是,反之亦然。比如說,AI很難弄懂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崔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你問GPT-4,騎腳踏車經過一座懸吊的橋,橋下有釘子,螺絲和碎玻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因為研究AI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崔藝珍教授認為,AI絕頂聰明,卻也愚蠢到令人瞠目結舌。     許多對AI而言輕而易舉的事,對人類極其困難,但是,反之亦然。比如說,AI很難弄懂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崔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你問GPT-4,騎腳踏車經過一座懸吊的橋,橋下有釘子,螺絲和碎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面對愛情的看法。探討當前國中生在戀愛中的行為模式及其對愛情的理解,反思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與迷思。透過周遭的觀察,分析為何許多年輕人在面對戀情時難以持久,以及社交中的價值觀影響,提出對於友情和獨處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藉此啟發更多人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說到元衛覺醒,大家先想到的必是跨越時代的經典歌曲〈夏天的風〉,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如盛夏般在時光裡重複年輕,儘管每年夏天如約而至,但重複的四季更迭,卻無法再現同樣的年少無畏,這時就要提起同樣收錄在2005年《幸福下載》專輯的另外一首歌〈你好嗎〉。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會因工作、學習等原因而與好友分開遠距離。這篇文章通過分析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研究報告,區分了友誼破裂的跡象,提供了重塑異地友誼的建議。文章主要談到了友誼親密感、聯繫頻率的無關重要性、信任、以及在異地維持友誼的方法。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我常在幻想,若果他日在異地碰見故人,應當作何感受。我的角色,可以是倫敦塔橋下的路人,也可是悉尼河岸的一介書生,叼一支長笛,吹一曲《似是故人來》;或手拿口琴,放聲奏一首《緣分》。那時若真碰見了,不知有否《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可笑。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世界,每個人扣除工作、休息,剩餘可支配的時間都不多。曾在臉書看見久違朋友發文,他感慨著「真心換絕情」,覺得自己對朋友的關心和好意常常沒有得到回饋。讀完他的傾訴,我回想自己的過去,意識到我似乎從未有過這樣的困擾。
    Thumbnail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其實朋友真的不用太多,應該說,有些人真的是能有很多好友.只是到了中老年,該走的走了,該沒來往的沒來往了.加上自身身體也許不能自如.於是老友們也就是三兩了.常常這樣的老友,卻是我們年輕時最直言不諱也不一定常來往的.那些人. 這陣子娘家事繁多,加上公司,加上健康.不知道是惹了哪的風,頻頻鼻子總有鼻涕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面對愛情的看法。探討當前國中生在戀愛中的行為模式及其對愛情的理解,反思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與迷思。透過周遭的觀察,分析為何許多年輕人在面對戀情時難以持久,以及社交中的價值觀影響,提出對於友情和獨處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藉此啟發更多人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說到元衛覺醒,大家先想到的必是跨越時代的經典歌曲〈夏天的風〉,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如盛夏般在時光裡重複年輕,儘管每年夏天如約而至,但重複的四季更迭,卻無法再現同樣的年少無畏,這時就要提起同樣收錄在2005年《幸福下載》專輯的另外一首歌〈你好嗎〉。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會因工作、學習等原因而與好友分開遠距離。這篇文章通過分析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研究報告,區分了友誼破裂的跡象,提供了重塑異地友誼的建議。文章主要談到了友誼親密感、聯繫頻率的無關重要性、信任、以及在異地維持友誼的方法。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我常在幻想,若果他日在異地碰見故人,應當作何感受。我的角色,可以是倫敦塔橋下的路人,也可是悉尼河岸的一介書生,叼一支長笛,吹一曲《似是故人來》;或手拿口琴,放聲奏一首《緣分》。那時若真碰見了,不知有否《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可笑。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世界,每個人扣除工作、休息,剩餘可支配的時間都不多。曾在臉書看見久違朋友發文,他感慨著「真心換絕情」,覺得自己對朋友的關心和好意常常沒有得到回饋。讀完他的傾訴,我回想自己的過去,意識到我似乎從未有過這樣的困擾。
    Thumbnail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其實朋友真的不用太多,應該說,有些人真的是能有很多好友.只是到了中老年,該走的走了,該沒來往的沒來往了.加上自身身體也許不能自如.於是老友們也就是三兩了.常常這樣的老友,卻是我們年輕時最直言不諱也不一定常來往的.那些人. 這陣子娘家事繁多,加上公司,加上健康.不知道是惹了哪的風,頻頻鼻子總有鼻涕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