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焦慮浪來:我是受難者,也是鼓浪人

焦慮是浪。我是那巨浪下的受難者。至少我曾是這樣認為的。
raw-image


焦慮,是股黑色洶湧的浪。儘管它的出現有跡可循,但當它向我席捲而來,我卻無路可退,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將我吞沒。每每都是如此,一如近期某個午後。我在一陣忙碌後回頭檢視代辦清單,發現上頭仍羅列著幾項我尚未完成、卻總也刻意迴避的重要任務。


我感覺到一些念頭閃過腦海。

就像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夕,身體出現既熟悉又令人莫可奈何的感受。


一股燥熱在胸口中央滋長,接著轉為貪婪的火,在我身上恣意竄動。四肢同時有種被細針扎著的感受,麻刺的感覺如綿延的冬雨,毫不間斷地從手腳末端蔓延到背脊與下腹,最後匯集到胸口。我在想,如果這兩種感受都有其意識,那當他們在我身體碰頭時會對彼此說些什麼。肯定不是什麼甜言蜜語,我猜。畢竟他們在我胸口翻騰著如兩個囂張跋扈的冤家隔街對罵。


雖然我的理智試著要我忽略一切,繼續專注眼前任務;但我的理智與專注就好比薛西佛斯之於他的大石:每每當他好不容易才終於將專注推到了峰頂,下一秒就聽到轟然一聲,專注之石再次滾落渙散的山谷中。



在我與焦慮的故事中,我曾以為我是那個被大浪席捲而吞噬的受難者。但我現在才知道,我也是那個鼓浪人。


在沈浸情緒學習後,我重新認識了「高功能焦慮」。這不是個醫學病症,它更像是這個講求速效文化下許多人常會出現特質,諸如「多慮、追求完美、不易放鬆、常失眠或有消化道疾病」,這也常是周遭親友對我的觀察。然而,經過近期自我覺察後,我發現我的焦慮背後承載著我深層的渴望。


一直以來,「被肯定」與「被接納」都是驅駛我前進的關鍵動力。我一方面喜歡接受挑戰、總想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另一方面也持續透過各種形式努力創造與他人的連結。


有趣的是,我同時也害怕失敗:我內心總有個可怕的故事腳本,深怕失敗後被人發現我一無是處,而終將為人遺棄。所以,恐懼失敗、擔心被遺棄與想被肯定、追求突破的需求相互衝突,也讓我產生看似衝突卻又和諧的行為模式。


舉例來說,我為自己設定許多目標,卻常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花用的時間。也因恐懼失敗,所以要不是花過多時間規劃與收集資料,就是刻意拖延、迴避特定任務;而在種種因素加總下,我時刻感受時間窘迫,而代辦任務卻總是堆積如山。


這就是焦慮席捲而來的時刻。


為緩解焦慮與緊張的負面情緒,我會開始不計代價地加快工作速度,調用全身專注力來完成手邊任務。有時候,我的確成功讓自己完成挑戰而贏得夢寐以求的掌聲;但更多時候,我會看到如浪波濤的情緒把我淹沒:就算我張口呼喊,我卻聽不到我的聲音,反而嗆入更多黑色、紅色與藍色的情感。




我厭倦我的焦慮,卻又依賴著它推著前進。


「那我該怎麼辦呀?」我無奈的問。一次又一次,我對著諮商老師說。

「你要覺察。」她溫和的答。一次又一次。


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大概是我近五個月來諮商的關鍵主題,我與跟師反覆聊到這個話題。面對我既無奈又有點焦急的詢問,她始終回覆我,要我覺察,總也沒有給我特別的工具或方法。


有趣的是,我越是深入討論,越明白沒有哪些情緒是專為折磨自己而存在,我就越能安然面對。從與老師的對談,我發現焦慮的功能與價值,從而在情緒洶湧時不試圖抗拒;我也透過覺察練習,慢慢掌握焦慮情緒出現的時間點,也能漸漸讓自己用更短、更平穩的方式面對焦慮。




然而,這不是我焦慮故事的完結,這故事也從不會完結,我總還是會在焦慮的浪中載浮載沉。但我已能抱著一塊浮木,穩住身子,等著風平浪靜。


最後,我想祝福所有為焦慮所苦的人們,能有足夠的能量與耐心,漸漸摸索出與自己焦慮情緒和平共處的方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