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格是藝術,還是人類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處在大台北地區,最有感的莫過於生活永遠不會感到無聊。各大藝文特區每週都有不同的活動,私人資助的藝廊和美術館也默默的從城市角落一間間興起,對居民來說,難的從來不是找到有趣的活動參加,而是選擇該參加哪一個活動。

在忠泰美術館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從九月開始展出,至今我才找到機會前去,展區不算大,內容大意是以現代藝術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對於「未來」的想像、並從人工智慧及賽博格作為切入點。

但當然,展覽內容絕對不只大意講的如此簡潔,因此仍然歡迎大家前去看看。


***

身為一位理工人,把想像中的物品幻化成現實是我們的工作,但實際執行想像這個步驟,則是藝術家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常常讓觀眾看不懂,那是因為觀眾還未接收到藝術家腦中的想像重現。雖說如此,比起未能接收、或許接收錯誤才是對於欣賞藝術更大的困擾,當觀眾不明白藝術家為何會如此思索的時候,若不是腦力激盪的啟發、就是爭議的開端。

這次的展覽中有一件展品讓我思索良多,不是在空中莫名變換的光影線條、也不是deep fake做出的舞蹈影片,而是一臺會畫素描的機器手臂。

這臺畫素描的機器人,配有可移動的攝像鏡頭,在靜物及繪製中的畫作之間切換視角,讓機器人可以在作畫的時候對照目標物,並同時揮舞手上單色的畫筆、在紙上留下一縷縷線條。機器人繪製出的線條紊亂、雜亂無章,雖說成品確實能看出跟目標物的相似之處,但不免讓人覺得畫得不是太好。

這臺機器人被創造的目的到底是甚麼呢?這讓我開始思索。如果是想設計一臺可以像人類一般繪出素描的機器,是否有些諷刺?近年來,用人工智慧生成圖片是稀鬆平常且非常容易的事,這些圖片畫質高又奪目,雖然其中或許有些不合邏輯的筆觸,但成果仍是許多業餘畫家未能企及的狀態,而這正是人工智慧的長處,能用無「人」能敵的速度、利用大數據產出藝術品。而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讓機器人拋棄自己的長處,反過頭來跟人類比誰的素描畫的好?


***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要從「為何要製造機器人」作為先導問題。對我來說,製造機器人有兩個方面,一是以創造實用工具為導向,為了讓人們的生活可以更加便利,因此開發這個可以協助人類的工具;二是以科技進步為導向,科學家為了實現技術能力,而夢想用科技產物造出新人類。

若是從這兩點來想,製造一臺畫素描的機器人就更沒有道理了,若機器人是為了成為人類的助力而存在,那麼比起畫素描,用人工智慧生成圖片不是更有效率、更有助益嗎?甚至能說,創造一台能生產藝術的機器人,真的能對人類有助益嗎?

若是為了用科技產物製造出新人類,那麼單純利用攝像頭搭配機器手臂的畫素描機器人也實質上並沒有科技的推進,它僅僅是把在電腦上生成的圖片,用機器手臂繪製出來罷了。

但話又說回來,能讓參觀展覽的觀眾透過一件作品想到機器人的創造目的,或許也是一件作品成功的績效吧?

avatar-img
6會員
34內容數
小書癡的閱讀紀錄,書摘、書店、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a、三葉五月 的其他內容
原本只是想符合自己身為書癡的好奇心及蒐藏癖,但認真想過之後發現,書籍真的可以說是最合適的旅行紀念品,沒有之一。
說是不是滋味,或許我只是不明白如何表達這種感覺。
螞蟻的勤奮則成為懶散的對比。書中作者說到現今的昆蟲學家發現,螞蟻並不如人們所想的那麼勤奮,有些螞蟻是偏好悠閒度日,因此總是在一旁無所事事、冷關忙碌的同伴。
這個月一不小心看了七本書,內容實在太多了所以分成兩部份分享完食書單。第一部分是小說類的書,正巧三本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作品,有英國、韓國及日本,推薦給喜歡不同故事背景的讀者。
戰事告急,紅將軍帶領著士兵們逃離堡壘,而堡壘遂遭敵軍佔領。事後紅將軍被傳喚出庭、遭上層怪罪...
光線不一定與展品產生的聲音一同發出,有些是刻意錯置、有些是刻意誤導,每每往聲音發出的方向看,都會發現在另外一個角落有光線,讓人摸不著頭緒。
原本只是想符合自己身為書癡的好奇心及蒐藏癖,但認真想過之後發現,書籍真的可以說是最合適的旅行紀念品,沒有之一。
說是不是滋味,或許我只是不明白如何表達這種感覺。
螞蟻的勤奮則成為懶散的對比。書中作者說到現今的昆蟲學家發現,螞蟻並不如人們所想的那麼勤奮,有些螞蟻是偏好悠閒度日,因此總是在一旁無所事事、冷關忙碌的同伴。
這個月一不小心看了七本書,內容實在太多了所以分成兩部份分享完食書單。第一部分是小說類的書,正巧三本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作品,有英國、韓國及日本,推薦給喜歡不同故事背景的讀者。
戰事告急,紅將軍帶領著士兵們逃離堡壘,而堡壘遂遭敵軍佔領。事後紅將軍被傳喚出庭、遭上層怪罪...
光線不一定與展品產生的聲音一同發出,有些是刻意錯置、有些是刻意誤導,每每往聲音發出的方向看,都會發現在另外一個角落有光線,讓人摸不著頭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Tengr.ai 圖生圖 咒語:Pick up Robot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由人類和AI助手組成的創作團隊,他們致力於通過人機協作模式激發更多原創思想,並探索人機協作的潛力。文章介紹了團隊成員以及他們的目標和期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這裡有賽博格,可並沒有賽博龐克(Cyber Punk)。這檔舉重若輕的展覽中,藝術家、機器共創的明日,猶如一場愉悅至上的想像力習作,絕美、詩意、明燦,大抵上隔絕了賽博龐克作品中一貫暗黑的「High Tech, Low Life」,卻也像泡泡一樣讓我好想拿針刺破。感覺就像遇上一隻河豚,很美也很致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李彥緯的個展《渡假》中,觀眾被帶入一個科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探索人類與機械、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透過奇幻的視覺語言,挑戰我們對於文明與自然的既有認知。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Tengr.ai 圖生圖 咒語:Pick up Robot
Thumbnail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由人類和AI助手組成的創作團隊,他們致力於通過人機協作模式激發更多原創思想,並探索人機協作的潛力。文章介紹了團隊成員以及他們的目標和期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這裡有賽博格,可並沒有賽博龐克(Cyber Punk)。這檔舉重若輕的展覽中,藝術家、機器共創的明日,猶如一場愉悅至上的想像力習作,絕美、詩意、明燦,大抵上隔絕了賽博龐克作品中一貫暗黑的「High Tech, Low Life」,卻也像泡泡一樣讓我好想拿針刺破。感覺就像遇上一隻河豚,很美也很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