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31):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經驗之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raw-image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第十五),說自己終日廢寢忘食思考問題,但卻沒有效果,還不如直接向他人學習。

 

學而不思的表現之一就是道聽塗說,孔子認為應當摒棄這種不好的德性。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第十七)。

 

『塗』通『途』。在路上聽見了,就在路上傳說,亦即人云亦云。聽來的,可能是傳聞,也可能是知識學問,都要自己先思考辨別一下,過過腦子,看可信不可信,看對不對,不要輕信他人之言。即便道聽的『聖人之言』,也要思考理解了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孔子這句話很有道理,是他的經驗之談。只知道學習,死記硬背,沒有思考,就是死知識。學習的過程要有思考,要弄清楚事件和事件之間,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這樣才能將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內化,變成自己的知識。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能夠從諸多現象中總結歸納出規律,從已知資訊推導出進一步的認識。

 

另一方面,光思考而不瞭解學習前人的經驗成果,那也是無米之炊。前人的經驗成果花費了許多人的大量心血,沒有必要再自己去探索思考驗證一遍。那麼多知識積累,一個人單靠自己的思索,縱是天才,窮其一生也不能掌握九牛之一毛。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只有在掌握了前人最新知識的情況下,無法向他人學習了,沒辦法了,才靠思考來產生新的知識。

 

孔子還說過一句話,像是借鑒他人學問之意。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衛靈公第十五)。闕,空缺。

 

孔子說,『在過去的史書上,我還能看見存疑的文字,就好像將自己的馬借給他人騎乘調教。今天這樣的治學精神卻沒有了!』。大概過去的史官在記述事情時,對自己不瞭解或有疑問的環節, 略過或存疑,有待他人補充。就好像新得的馬,自己馴服不了,借給厲害的人來馴服一樣。

 

子夏對學與思有深切的體會。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問廣博學而又能篤守其志其道,還能於切身處發現問題,就近處開始思考而不斷推進,就能在這過程中尋得仁道。子夏不只是學習前人的知識,還結合自己的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和展開思考,去驗證前人的知識和獲得新的知識。

 

但孔子的『思』呢,或者說中國古人的思維模式卻有著重大缺陷。既不是演繹的,也不是歸納的,而是比擬的。既不求證實,也不求證偽。比如說,孔子宣導『忠孝節』,那他的理由是什麼呢?他是從自然現象中比擬出來的。《周易•序卦傳》中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周易•繫辭上》則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周易的序卦傳和繫辭都是孔子所作。中醫則是比擬思維之集大成,吃啥補啥之類。

 

但也不能說中國古人完全沒有邏輯思維,但缺乏系統地闡述,在建立知識體系時可能偶爾無意識地用到,但卻不是主要和嚴格地按邏輯思維來建立知識體系。不過,知識體系的一致性,這個最低的要求還是有的。《孟子•離婁上》中有一段就反映古人對知識體系一致性的要求。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淳於髡問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親,那嫂子落水了該不該救援。孟子被抵到牆角,只好用『權』來支吾,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處理的意思。韓非子的著名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也反映了不能相互衝突的思維。

 

2018年1月20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第二)。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許多論述。但卻沒有給君子一個完整的定義。可以肯定的是,君子有一定社會地位,然後,還要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就集中在這些方面。但根據這些要求,我們也只能知道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第二)。  這是《論語》中最短的一句話。但很有內涵。  器指器具,有專門的用途。碗是用來盛食物的,杯子是用來喝水的。君子指有地位有學識有教養,志于治國安邦的社會精英。作為古今適用更一般化的理解,君子就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孔子認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第二)。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許多論述。但卻沒有給君子一個完整的定義。可以肯定的是,君子有一定社會地位,然後,還要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就集中在這些方面。但根據這些要求,我們也只能知道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第二)。  這是《論語》中最短的一句話。但很有內涵。  器指器具,有專門的用途。碗是用來盛食物的,杯子是用來喝水的。君子指有地位有學識有教養,志于治國安邦的社會精英。作為古今適用更一般化的理解,君子就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孔子認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前言 論語你也許不會背,但最少聽過也會背第一句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使不會背,也耳熟能詳吧?但,今天的重點就只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 不是按時複習就很快樂 我原本以為「學而時習之」簡單又清楚,講的就是「學習過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