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慢慢學》有需求有想法,請一定要提出來。––我不會通靈,你應該也不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我不會通靈。

而我相信你也不會。


「你應該要主動啊!」

「你應該要自己提出來呀!」

「你應該要先想到的!」

在人際互動上,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有時候會收到這樣的提醒跟回應。

一部分的人可能會開始思量,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哪裡不夠仔細,哪裡思慮不周。

另一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放屁,你又不講,乾我屁事。


比起自我檢討,我更喜歡乾我屁事的想法。

實在是沒有必要讓自己被PUA。

而我通常會翻白眼在心裡。


所有的細心、每件事的安排妥當,看似理所當然的背後,都是另一個人的用心付出。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



試問。

我是有需求的人,我是不是能夠直接具體的提出,而不是期待別人幫你想到呢?然後,不在事後怪罪別人沒有設想周到?

我是有需求的人,我是不是能夠更坦率一點,主動尋求幫助?而不是壓抑自己的需要,擔心造成別人困擾,說與不說,進退兩難?


兩者的結果都一樣,都是需求未被滿足,卻也實際上「仍期待」被滿足,也同樣容易產生憤怒或悲傷的感受,也可能更多種類。

可是啊,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呢?你不主動實際提出需求,別人提早為你注意到了,是因為他願意多用點心在你身上,不是他應該的。你擔心造成困擾,壓抑不說,可是你又怎麼有辦法知道可不可以、能不能被允許呢?說不定在別人眼裡根本小事。又或者他不行,就能直接跟你說不行啦。


當然,可能我們都知道,在真的提出來之後,有時候仍然會被拒絕,也可能會有失落,但,比起什麼都不做、不說,就算不是內心期待的結果,也比在原地打轉強得多。至於失落什麼的,還是一樣那句老話,請允許自己有那樣的感受,因為都是正常的。



還是忍不住想再強調一次,我不會通靈。(我,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


事實上是,在某個情境當中,比如繁重的工作量,你真的快撐不住了,卻不提出來,怕造成困擾,但又期待別人主動發現,自己來幫忙……通常下場都不會太樂觀。

事實上是,他是真的不知道。最後你只會得到「你怎麼不早說?」的回覆。所以還是別再掙扎了,別再跟別人、跟自己過不去。


你自己都不會通靈了,無法預知結果,無法預先知道最終是會得到預期的結果還是被拒絕,又怎麼能期待別人會通靈,知道你腦子裡在想什麼呢?


真的不能擅自期待別人主動發現你的需求。

真的不能覺得別人都知道。

期待只會落空。


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不知道!

試著讓自己提出一些想法來,在某些時候有意識的「逼迫」自己,就算失敗也是有領悟的失敗。或者乾脆認清事實就是如此,在反覆練習跟覺察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提出與否都是選擇。這可能是扭轉目前情勢的唯一辦法。

你仍舊可以對別人抱著期待,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你仍舊可以擔憂造成別人的困擾,然後憋死自己什麼也不說。

但也請別忘了……我真的不會通靈,你不說出來,我真的不會知道。

-D3

-20231231

#CDA #NCDA #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生涯規劃 #履歷面試 #職涯探索 #生涯諮詢師 #履歷健檢 #模擬面試 #生涯探索 #成為別人的光 #職涯講座

《貓咪生涯學》 《以愛之途》 《生涯慢慢學》 《聊聊職涯(*¯︶¯*)職涯瞭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好像會常常聽人家說:處理情緒之前,先把問題或事件處理好。 因為身為人,在情緒使然下,確實有高機率會做出有偏誤或者直接就是錯誤的決策。 情緒,怕誤事。 事情,怕麻木。 那到底要先處理哪一個? 的我來說,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接納」。
前陣子很流行30日更,養成書寫更新的規律作息,坊間流傳一個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至少3週的時間,也就是21天;但我太暸解自己了,連續日更?大概率做不到也堅持不下去,所以……我決定幫自己做一些調整。 「那就60天內完成30篇就好。」 這是在做過自我評估之後的決定,也請相信你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步調!
我們好像會常常聽人家說:處理情緒之前,先把問題或事件處理好。 因為身為人,在情緒使然下,確實有高機率會做出有偏誤或者直接就是錯誤的決策。 情緒,怕誤事。 事情,怕麻木。 那到底要先處理哪一個? 的我來說,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接納」。
前陣子很流行30日更,養成書寫更新的規律作息,坊間流傳一個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至少3週的時間,也就是21天;但我太暸解自己了,連續日更?大概率做不到也堅持不下去,所以……我決定幫自己做一些調整。 「那就60天內完成30篇就好。」 這是在做過自我評估之後的決定,也請相信你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步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強調,會令人後悔的,是沒有好好生活,而不是沒有好好工作。作者從正式職場轉為自由工作後,發現自己忘記了生活,只顧工作。直到案主提醒,作者才調整作息,學會拒絕影響生活的事情。作者領悟,工作是為了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這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這才是最值得後悔或慶幸的。
Thumbnail
當一切停留在想的階段,我們是不會有任何顯化的可能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MKF5o6lco 秘辛我不想寫,因為那不是我能處理的事 不需要我出頭決定的事,通通不叫我的事 這不是無情,而是讓自己有「心理界限」 幫助別人,施予援手,不表示幫人扛責任 我能給人安慰,但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過 每個人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通常會被我們放在嘴邊,重複一次又一次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但老實說,就算是再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很會很受不了人家講三次以上。 純粹是因為那是「重要的事情」,會願意多聽幾次。 假使不是太重要,但又重複非常多次的情況,我常常會直接眼神死給你看。 「你已經講第四次了。」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強調,會令人後悔的,是沒有好好生活,而不是沒有好好工作。作者從正式職場轉為自由工作後,發現自己忘記了生活,只顧工作。直到案主提醒,作者才調整作息,學會拒絕影響生活的事情。作者領悟,工作是為了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這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這才是最值得後悔或慶幸的。
Thumbnail
當一切停留在想的階段,我們是不會有任何顯化的可能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MKF5o6lco 秘辛我不想寫,因為那不是我能處理的事 不需要我出頭決定的事,通通不叫我的事 這不是無情,而是讓自己有「心理界限」 幫助別人,施予援手,不表示幫人扛責任 我能給人安慰,但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過 每個人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通常會被我們放在嘴邊,重複一次又一次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但老實說,就算是再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很會很受不了人家講三次以上。 純粹是因為那是「重要的事情」,會願意多聽幾次。 假使不是太重要,但又重複非常多次的情況,我常常會直接眼神死給你看。 「你已經講第四次了。」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