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vs面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逃避vs面對:素珍老師說其實面對比逃避容易跟單純,可是我們無知的頭腦總是認為改變是危險的,未知讓人焦慮不安,所以就一直維持現狀,即使處在痛苦中也不知苦,無意識地在逃避我們所遇見的煩惱問題,讓焦慮害怕淹沒我們的生命,無法前進跟提升。

我要感謝老師的不離不棄,一直在指引我學習的動力。想想我自己也逃避了許多年,後來其實有在面對了,但是逃避也常來攪局,就這樣來來回回了一些年後,終於願意回來如實地面對自己跟周圍的關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也才能夠到體會老師說的面對比逃避容易。

跟大家分享我逃避多年的一個障礙,就是我兒子有自己的業力,也承接家族要證明自己有成就的驅迫能量,當他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去酒吧喝酒,以逃避他的痛苦。有幾次喝的醉到不省人事,是我善後的,所以每當他要去酒吧的時候,我就會非常的擔心不安,有時睡不安穩就會胡思亂想,總想到最壞的地方。

我在靜心釋放這個障礙的過程中,釋放到最後是害怕失去、無法承受面對失去的痛苦,而痛哭流涕,清楚看到我因害怕失去的擔心受怕受苦的過程,慢慢停止耗損能量及影響關係的作為。

然後我也看到前些年兒子去喝酒,我的心思就轉到他會出事,然後就印證了我的心念,所幸這個學習讓我能夠面對清理這個過程,很關鍵的地方是念頭上來當下的看見跟同在,才停止了心念的運轉跟事件的發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世間啊,只有因緣一直不斷地在變化,沒有我們喜不喜歡;就像那個風景都不一樣,如果你只有記得你的喜不喜歡,就會看不到風景。 建議大家有空的話去回顧一下,從現在開始回顧到你小時候,每一年,你的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到底來做什麼?你要什麼?你想得到什麼?你都在經歷什麼? 我覺得很有趣,幫助很大,找到
與自己的距離:我有一些學習跟看見與大家分享!我們一直用慣性的頭腦思維是無法看到真相的,活在表層能量的行為模式中,看不到自己,也無法跟自己連結,恰巧素珍老師的教導就是讓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言行,看懂自己,越來越靠近自己,跟自己連結了,也能理解周圍親友的狀態,避免關係的糾結。 我來分享跟我老公的相處所發
痛苦是我們想逃的時候它才是痛苦,我們沒有想逃的時候它就不是痛苦。當我們逃避的時候,又會在生活重複這些苦痛沒完沒了。 我經常講,當你願意去經歷它,也許半小時就結束它;問題是,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經歷、面對,我們只會逃避。當然逃避的方法就會很多,可是這些東西始終存在,當你開始學會面對時,它們就會不一樣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的互動往往停留在:我做對了,你錯了;或是我錯了,是你對了。 比如說,我覺得是你做錯事情了,你違背我的期望,或是你對我不好,當我們以這樣的標準去看對方,接下來會怎麼樣? 我認為問題是你,不是在我。因為你做錯事情,我可以理直氣壯的怪罪。所以我就可以懲罰你,我就可以命令或索討等等,每
靜心、釋放、愛 第19場線上讀書會摘要 主題:認識失去,還原生命中的美好 1.遭逢失去會有哪些反應 2.沒有面對失去會有什麼代價 3.家族中的失去對我們的影響 範圍:<當下的釋放>第4章第6篇-認識失去,第161~181頁;<愛就在你心中>第10篇-依賴,第188~190頁 我認識的SF
幾乎每個人來提問的時候都是說:「我老公怎樣、我兒子怎樣,我誰怎樣⋯⋯」幾乎沒有人問我說:「我內在的那個什麼點過不去,那個地方要怎麼樣下手?」我們覺得問題都是「因他而起」。 為什麼一開始我們都覺得問題是「因他而起」?這個道理在哪裡?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去觀察我們自己內在的時候,我們的眼睛看出去就會是外
這世間啊,只有因緣一直不斷地在變化,沒有我們喜不喜歡;就像那個風景都不一樣,如果你只有記得你的喜不喜歡,就會看不到風景。 建議大家有空的話去回顧一下,從現在開始回顧到你小時候,每一年,你的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你到底來做什麼?你要什麼?你想得到什麼?你都在經歷什麼? 我覺得很有趣,幫助很大,找到
與自己的距離:我有一些學習跟看見與大家分享!我們一直用慣性的頭腦思維是無法看到真相的,活在表層能量的行為模式中,看不到自己,也無法跟自己連結,恰巧素珍老師的教導就是讓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言行,看懂自己,越來越靠近自己,跟自己連結了,也能理解周圍親友的狀態,避免關係的糾結。 我來分享跟我老公的相處所發
痛苦是我們想逃的時候它才是痛苦,我們沒有想逃的時候它就不是痛苦。當我們逃避的時候,又會在生活重複這些苦痛沒完沒了。 我經常講,當你願意去經歷它,也許半小時就結束它;問題是,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做經歷、面對,我們只會逃避。當然逃避的方法就會很多,可是這些東西始終存在,當你開始學會面對時,它們就會不一樣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的互動往往停留在:我做對了,你錯了;或是我錯了,是你對了。 比如說,我覺得是你做錯事情了,你違背我的期望,或是你對我不好,當我們以這樣的標準去看對方,接下來會怎麼樣? 我認為問題是你,不是在我。因為你做錯事情,我可以理直氣壯的怪罪。所以我就可以懲罰你,我就可以命令或索討等等,每
靜心、釋放、愛 第19場線上讀書會摘要 主題:認識失去,還原生命中的美好 1.遭逢失去會有哪些反應 2.沒有面對失去會有什麼代價 3.家族中的失去對我們的影響 範圍:<當下的釋放>第4章第6篇-認識失去,第161~181頁;<愛就在你心中>第10篇-依賴,第188~190頁 我認識的SF
幾乎每個人來提問的時候都是說:「我老公怎樣、我兒子怎樣,我誰怎樣⋯⋯」幾乎沒有人問我說:「我內在的那個什麼點過不去,那個地方要怎麼樣下手?」我們覺得問題都是「因他而起」。 為什麼一開始我們都覺得問題是「因他而起」?這個道理在哪裡?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去觀察我們自己內在的時候,我們的眼睛看出去就會是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Not everybody could sail the ocean, but still we could share this dream.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徜徉大海的船長,但人人都可以讓夢想遠航。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Thumbnail
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選擇沉迷於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與挑戰。這種行為表現常見於那些在不穩定或不愉快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種逃避型應對策略源於兒時的創傷經歷,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問題。 例如,一位名叫小林的女性,
Thumbnail
今天不談教育,談談我自己的故事。 心理學說很有名的「依附理論」,幫助我了解自己、學會調整與伴侶相處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作者在逃避現實過程中,如何逐步建立和放棄寫作的世界。文章提到「挖了坑又不填」的創作心理,表達了對於未完成劇情的無奈和對未知結局的渴望。透過這個漫長而糾結的創作過程,作者描繪了一個充滿潛力卻又難以獲得結局的世界觀。
Thumbnail
嘿,各位爆肝的上班族們!今天我們來聊個不太舒服,但絕對重要的話題:「逃避雖然容易,但之後一定會後悔」。沒錯,就是這句老掉牙卻永遠不過時的人生金句。 ​ 想當年,我可是個標準的「小確幸上班族」,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鬧鐘還有多久響,然後開始盤算要不要再賴個床。到了公司,看到主管分配的任務,第一個反
Thumbnail
★壓抑、否認、投射、鴕鳥心態…… 其實都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對自己說的謊。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Not everybody could sail the ocean, but still we could share this dream.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徜徉大海的船長,但人人都可以讓夢想遠航。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Thumbnail
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選擇沉迷於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與挑戰。這種行為表現常見於那些在不穩定或不愉快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種逃避型應對策略源於兒時的創傷經歷,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問題。 例如,一位名叫小林的女性,
Thumbnail
今天不談教育,談談我自己的故事。 心理學說很有名的「依附理論」,幫助我了解自己、學會調整與伴侶相處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作者在逃避現實過程中,如何逐步建立和放棄寫作的世界。文章提到「挖了坑又不填」的創作心理,表達了對於未完成劇情的無奈和對未知結局的渴望。透過這個漫長而糾結的創作過程,作者描繪了一個充滿潛力卻又難以獲得結局的世界觀。
Thumbnail
嘿,各位爆肝的上班族們!今天我們來聊個不太舒服,但絕對重要的話題:「逃避雖然容易,但之後一定會後悔」。沒錯,就是這句老掉牙卻永遠不過時的人生金句。 ​ 想當年,我可是個標準的「小確幸上班族」,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鬧鐘還有多久響,然後開始盤算要不要再賴個床。到了公司,看到主管分配的任務,第一個反
Thumbnail
★壓抑、否認、投射、鴕鳥心態…… 其實都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對自己說的謊。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