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如何面對和克服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選擇沉迷於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與挑戰。這種行為表現常見於那些在不穩定或不愉快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種逃避型應對策略源於兒時的創傷經歷,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問題。

例如,一位名叫小林的女性,從小生活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中。成年後,她發現自己常常在工作上感到無法承受的壓力時,選擇在網路遊戲中尋找慰藉。小林的案例顯示了逃避行為是如何根植於她的原生家庭中。心理學家指出,這類行為是因為在童年時期缺乏安全感,導致她在面對困難時選擇回避而非面對。

了解逃避的根源

了解自己的逃避行為背後的根源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許多專家認為,透過認識和療癒內在小孩,我們能夠重新塑造對待生活挑戰的方式。這是一種深入的自我探索過程,能夠幫助我們釋放過去的創傷。

專家建議我們可以透過日記書寫、冥想以及心理治療等方法,來探索自己內在小孩的感受。例如,通過寫下我們的情感和記憶,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理解在童年中經歷過的痛苦,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現在。這樣的過程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反應,學會更健康地面對現實。

改善現實應對方式的方法

為了克服逃避現實的傾向,專家們建議以下幾種方法:

  1. 正視情緒:面對自己的情緒是一個重要的步驟。當感到焦慮或不安時,學會停下來,觀察這些情緒,並試著了解它們的來源。
  2. 建立支持系統: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減少孤獨感,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3. 尋求專業幫助:若逃避行為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意見與支持,幫助你重新建構自我認知。
  4. 設定小目標:逐步面對現實,設立小而可行的目標,讓自己逐漸適應新的應對方式。這樣能幫助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感受到成功的成就感。

結論

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經歷,療癒內在小孩,並學會健康地面對現實,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透過正視自己的情緒、建立支持系統及尋求專業幫助,我們能夠打破逃避的循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學會面對,從逃避中解放出來,迎向更加充實的生活。

❤️ 更多文章:艾煦的個人部落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煦的沙龍
3會員
77內容數
徘徊世俗之外的靈魂. 一個背包流浪半年, -7度到40度, 旅行17國, 走過數不清的城鎮, 5種宗教文化, 體驗8段不同背景家庭, 睡過無數地方, 還有太多來自世界各地過客們. 分享各式旅行, 生活, 靈性成長, 任何有興趣的人事物.
艾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現代人容易將幸福與重大成就連結,忽略日常小確幸。本文分享尋找日常幸福的方法,包括品味清晨咖啡、雨後散步、烹飪晚餐、閱讀、與朋友交流等,並提出提升生活質感的技巧:覺察當下、培養感恩、分享幸福。作者認為幸福存在於日常點滴,只要用心感知,就能在繁忙生活中獲得持久快樂。
Thumbnail
2025/03/28
現代人容易將幸福與重大成就連結,忽略日常小確幸。本文分享尋找日常幸福的方法,包括品味清晨咖啡、雨後散步、烹飪晚餐、閱讀、與朋友交流等,並提出提升生活質感的技巧:覺察當下、培養感恩、分享幸福。作者認為幸福存在於日常點滴,只要用心感知,就能在繁忙生活中獲得持久快樂。
Thumbnail
2025/03/25
紐西蘭打工換宿之旅:突破舒適圈的自我挑戰與成長。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克服語言障礙,在全英語環境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揹包客交流,並從中學習適應不同文化,提升語言能力與自信。
Thumbnail
2025/03/25
紐西蘭打工換宿之旅:突破舒適圈的自我挑戰與成長。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克服語言障礙,在全英語環境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揹包客交流,並從中學習適應不同文化,提升語言能力與自信。
Thumbnail
2025/03/21
人生哲理文章,探討心態、格局與能力的重要性,並分享如何透過調整心態,提升能力以克服人生挑戰。
Thumbnail
2025/03/21
人生哲理文章,探討心態、格局與能力的重要性,並分享如何透過調整心態,提升能力以克服人生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你以為是在放鬆,其實是在逃避] 逃避現實的那份渴望, 其實令人上癮。 我們以為自己沉迷於某些惡習, 是因為它帶來快樂, 但其實不是。 惡習,往往不是為了追求快樂, 而是為了逃避痛苦。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 「情緒逃避型成癮模式」—— 當我們面對情緒困境,卻無法處理
Thumbnail
[你以為是在放鬆,其實是在逃避] 逃避現實的那份渴望, 其實令人上癮。 我們以為自己沉迷於某些惡習, 是因為它帶來快樂, 但其實不是。 惡習,往往不是為了追求快樂, 而是為了逃避痛苦。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 「情緒逃避型成癮模式」—— 當我們面對情緒困境,卻無法處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選擇沉迷於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與挑戰。這種行為表現常見於那些在不穩定或不愉快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種逃避型應對策略源於兒時的創傷經歷,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問題。 例如,一位名叫小林的女性,
Thumbnail
逃避現實的心理機制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選擇沉迷於虛擬世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與挑戰。這種行為表現常見於那些在不穩定或不愉快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種逃避型應對策略源於兒時的創傷經歷,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係問題。 例如,一位名叫小林的女性,
Thumbnail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這本書中,直接指出我們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消極心態,是「心理防衛機制」為了躲避痛苦而為自己做出的反應。防衛機制是一種只顧當下而不計後果的反射性行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防衛機制就像你常走的路,因時間而留下的車輪痕跡,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思維習慣。
Thumbnail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這本書中,直接指出我們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消極心態,是「心理防衛機制」為了躲避痛苦而為自己做出的反應。防衛機制是一種只顧當下而不計後果的反射性行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防衛機制就像你常走的路,因時間而留下的車輪痕跡,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思維習慣。
Thumbnail
《給習慣逃避的你:心理諮商師告訴你,每個逃避行為的背後,都有需要被關心的理由》 📖 書籍簡介: 逃避,其實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能夠保護我們暫時不受傷害,所以在碰到問題時,每個人都會依照成長過程中學到的經驗,自然地產生不同程度的逃避行為。   然而,當逃避變成習慣,不只原本的問題沒有真的解決,
Thumbnail
《給習慣逃避的你:心理諮商師告訴你,每個逃避行為的背後,都有需要被關心的理由》 📖 書籍簡介: 逃避,其實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能夠保護我們暫時不受傷害,所以在碰到問題時,每個人都會依照成長過程中學到的經驗,自然地產生不同程度的逃避行為。   然而,當逃避變成習慣,不只原本的問題沒有真的解決,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