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10.《荀子‧性惡》解讀:人性理論

raw-image

荀子提出禮的三本:本於天地、先祖和君師。

最後隆君師,強調禮的制度能維持社會的穩定,放大國君的地位,方便國君有效地穩定社會。


荀子說的一切都非常好,但他沒有告訴你一個人為什麼非修身不可、非學習不可。荀子只有說,成為君子對大家都好,這種是結果論加上效益論。

荀子的主張最終一定走向效益論。


荀子的天論受道家影響,變成了自然界的天。

荀子學問很好,什麼書都唸,但是無法融匯貫通起來,造成學說內在有矛盾。


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荀子的貢獻是建構了禮的作用,但無法解釋禮的根源問題,成為其學說的一大缺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大學時期開始的上課和講座筆記。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