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閱讀筆記《靈感鍛鍊》

《靈感鍛鍊》

raw-image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觀察力】

2015年出版了《我們用「假設」創造世界》一書,書中描寫的假設,幾乎都沒有實現,背後的原因除了假設和佐證不夠充分之外,我想最大的要因還是「觀察力」不足吧。

據說牛頓是在觀察蘋果樹之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從「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能聯想到「萬有引力定律」,對一般人來說是完全難以想像的跳躍思考,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只是後人編造的故事罷了,但我卻不認為這是旁人杜撰的,「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可以將這個再平凡也不過的疑問,引導至世紀大發現,需要的不就是觀察力嗎?


【觀察】

「好的觀察」是針對某項事物提出假設,並予以客觀地審視,若發現假設與該事物的狀態發生分歧,則修改、更新假設。

另一方面,「不好的觀察」則是感覺不到假設與事物的狀態有何差別,自 認已經了解該事物,因而停止修改或更新假設。


【觀察循環的第一步】

要怎麼開始觀察循環的第一步?

首先把看到的東西「好好地說出來」。

建立假設,是為了把腦裡模糊不清的思緒,整理成語言。

因此先從說出來開始。

人類雖然是使用身體來感覺世界,然而透過語言則能將感受化為工具,供意識使用與控制。

唯有化作文字,才能背誦與整理;唯有化作文字在腦中整理,才能提高對事物的解晰度。

我想語言是人類唯一能夠超越時間與空間,可隨身攜帶的武器。

所以,從文字開始建立假設,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盡量將所看到的東西化為文字敘述,一旦有了文字,疑問自然而然就會浮現,因而產生假設。

雖然缺乏假設無法做出有效觀察,但是在想不出任何東西可以開始之時,只要把目標放在「將腦中的思緒化為語言」,開始觀察就可以了。


【沒有形式的創意,只是自以為是】

掌握「形式」的行為和觀察相通。

在模仿形式的過程中,假設與驗證的循環自然會產生,對於觀察結果的掌握程度會跟著逐漸提高。

沒有觀察、就學不會形式;學會形式,觀察的精度也會提高。

在學習形式時,一開始只要單純記憶在腦中即可,就算試圖理解一個個動作背後的意義也沒有意義,因為這個階段的自己還無法理解。

腦中記憶的形式累積到某種程度後,就能自然地運用形式,資訊量一旦提高,就能意識到更多身段與動作的細節。

排除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開始模仿後,自己的欲望與關注焦點便會自然湧現。

這和語言描述是一樣的,在嘗試將觀察轉為言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發現自己認為「這裡很重要」的地方。

像這樣在吸收他人形式,更新腦中資料庫時出現的東西正是「獨創性」。

反之,在沒有形式的狀況下,光靠自己的方法創作,最後得到的結果多半是既存形式的劣化版。

觀察不僅對漫畫家或小說家有幫助,也是人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佐渡島庸平 (Yohei Sadoshima)/ 2012年10月離開講談社,成立創作家的經紀公司「軟木塞」。負責《宇宙兄弟》《投資者Z》《十棱鏡》《修羅之都》《小不點》《日間演奏會上場時》《本心》等書編輯,並創辦訓練漫畫家的學校「軟木塞訓練專科」。

~《靈感鍛鍊:高效學習+海量輸出, 創作者的觀察思考法》

~《観察力の鍛え方》


【博客來書店購買《靈感鍛鍊》】

【金石堂書店購買《靈感鍛鍊》】



#靈感鍛鍊 #靈感 #觀察力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

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