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人的周末創業:讓經驗、人脈、興趣變現金的未來獲利術』
原書名:『大人の週末起業』
作者:『藤井孝一』
譯者:『林詠純』
這邊的大人指的是大約四十歲以後的成年人,遇到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公司升遷管道全都卡位卡滿了升不上去,比精神比力氣又比不過年輕人,中年失業的危機隨時找上門來。近年受到少子化趨勢的影響,未來退休年齡很有可能往後延,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一間企業的平均存續時間也遠低於我們能工作的時間,想在一間公司待到退休十分困難,除非,這間公司是你自己擁有的公司,或是用經營公司的態度看待你的工作。
說創業跟創立法人可能太沈重,想像成自雇者可能會沒那麼有壓力。假如有能夠成為自雇者賺取收入的能力,就表示不需要只依賴特定組織才能營生,自己也更有自主性與選擇。
但是,要成為自雇者,並不是開間工作室,架個網站,生意就自己會上門,這會需要長時間耐心醞釀與經營,就如同釣魚一般,初期可能會完全沒有收穫,直到魚上鉤了,機會來臨,副業慢慢地上軌道,這過程可能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除非你已經財務自由,不然仍需要正職的收入來源。
所以需要盡可能早點起步,依賴自己的天賦與熱情,『大人的週末創業』這本書,主要就是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進行大人的週末創業的要點。
成為自雇者,收入可能不穩定或比原來的正職少,這也是選擇成為自雇者的主要障礙。
假如早期有定期定額被動投資,那到後期會有些被動收入,所以若能持續自己的事業,各種收入加起來若足夠生活所需的話,就算是比正職時收入低,對我來說也是值得,畢竟年紀大受雇的限制越來越多,若還能選擇去做一個自主性高有歸屬感的工作,就能自己決定自己的進退,以及退休的時機。
換言之,各種被動收入+自雇者收入 > 日常生活所需,我個人就會考慮正職方面逐漸退出,書上則是建議副業的收入水平與正職一樣再考慮辭職,這評斷標準見仁見智。
年紀大了風險承受力下降,所以應該避免自己的事業,反而拖累荷包,必須盡可能從事不花大錢的事業。很多人想到創業,就是開店或加盟,例如開咖啡店是不少人的夢想,但是實體店面或實體商品需要比較多金錢的投資,反觀沒有實體的商品,諸如寫文章,網站,或線上課程,這些商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風險相對小。
維持一人公司的規模,賺足以日常生活使用的收入,不要妄想擴大規模,不要借錢,這樣就只需要承擔相對小的風險,這就是很安定且保險的起步。
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多少已經從本業,職場,生活中累積一些經歷,也就是你的『專業』,這正是是創業的好題材。以成為某領域的『專家』作為創業題材,有許多好理由:
舉例來說,像我本職是軟體工程師,閒暇就可以寫一些技術文件,在網路上累積出名氣,或許就會有出書或授課的機會,或是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side project,並從中找尋獲利模式與機會。總之就是想辦法在某個特定的領域,比周圍大部分的人都厲害,且讓人只要想到該領域,就會想到你。
摘錄一段書上的描述:『週末創業即是活用長久以來的經驗,已成為專家為目標,譬如接受法人諮詢,幫法人解決問的顧問或教練。』『專家是最適合活用前面列出的大人優勢,彌補大人侷限的職業。既能有效活用本業,也能把風險壓到最低。此外,面對年輕世代時也能佔上風。』
活到這個年紀,應該會有擅長的技能,想鑽研的領域,或是比他人更優秀的專長,也曾被稱讚過的時刻,也有年輕時代著迷的興趣,這些都可能是創業題材。請先聚焦在自己的內心,淘選出自己現在已經擁有的事物。
為了從自己身上找出擅長與熱愛的事,你需要盤點過往的經歷,用紙筆手寫出來,用自由書寫的方式,從大腦挖掘出埋藏已久的保障。例如:
把這些事全都寫出來,越多越好,寫出來以後,很高機率就會發現,想做的事情的輪廓越來越明顯,有幾個詞反覆地出現,把這些詞排列組合串起來,就是你從身上挖掘出來的創業題材。
摘錄一段書上的描述:『人生的下半場,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長久持續。』
挖掘出想鑽研的專業領域或解決方案後,就需要透過以下幾個切入點檢驗有沒有機會成為一門生意:
有關市場性,還有幾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能回答得出來。關於你的事業:
既然要成為『專家』,就要表現得像『專家』,而非『推銷員』,所以比起『主動銷售』,『被動銷售』會更適合。『被動銷售』的方法,在目前這個自媒體繁花盛開的時代,再普遍不過了,主要精神就是用各種網路媒介來傳播自己專業領域的相關資訊,傳播資訊並非是打廣告,而是讓大家知道你是個專家,以達到以下目的:
傳播資訊就是依賴自媒體,但建議還是要有個自己的家,也就是個人網站或部落格,擁有自己的網域,也比較不依賴平台的演算法,網站的佈局與內容也較能隨心所欲。社群媒體如臉書,推特等則可用來導流至自己的家。
傳播資訊時有幾個要點要放在心上:
書中有談到不能犯的禁忌,以下列出幾條比較有代表性者:
之前在社群媒體上讀過一篇短文,內容描述了一位六十幾歲的公司僱員,覺得自己數百萬的積蓄,恐怕不夠用來退休,於是聽信不明投資群組,把錢都請人代為操作,甚至借錢投入。結果當然是積蓄被騙光,甚至反過來負債三百多萬,直接一夜白髮差點想不開。講這個案例的目的,除了想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小心不要被騙以外,我還想說的是,人生下半場需要儘早並詳盡的規劃,因為生命中大部分的豐厚收穫,是靠複利累積來的。
為何書中強調創業呢?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的話,若是作為受僱者,等於你的客戶只有一位,你為了不想失去這位客戶,就必須迎合這唯一客戶的要求,做一些自己沒那麼喜歡做的事。若是改為把心力放在某件事,這件事被一群人需要,而且你又樂意為這件事付出時間,那你就有機會得到一群客戶。由於有很多客戶需要你的服務,若是其中幾位客戶流失,也還有其他客戶需要你的服務。由上可知,重點其實不是創業,而是把自己當公司來經營,專注於提供你樂意提供的服務,只要這項服務被許多人或組織需要,就可以拿回自主性:想提供什麼服務,何時要休息,何時要退休,可以是自己掌控的。
發掘一份可做到老,又能樂在其中的事業,加上長期進行資產配置的被動收入作為緩衝,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很理想的人生下半場。若是對本書內容有興趣,想要試著以自己的專業來找尋新的機會,教育機構『大人學』有兩堂線上課,分別是『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以及『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我自己上過覺得獲益匪淺,蠻推薦去聽看看,裡頭有許多具體策略,可以幫助擁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建立個人品牌以及學著去經營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