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被情緒左右的時刻?或許是對某門課的不滿,可能是對主管的不滿,甚或是家人的一句話。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不自覺地走向違背自己原本意願的行為,毀掉我們所設定的目標。因此,情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件發生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ABC。A階段是事情發生,B階段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想法,C階段是我們最終打算採取的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忽略了B階段的反思,即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想法,而直觀地認為是A導致了C的發生,卻忽略了其實我們的想法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舉例來說,當家人沒有幫我帶來我所期望的東西(A),我可能會表達不滿並抱怨(C)。在這個情境中,B可能是我認為家人答應了我,就『應該』履行承諾,或者我擔心主管會因為這件事情扣分等等。
同一事件經過不同的B階段反思,將產生截然不同的C階段行動。就像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反應一樣。既然事件已經發生,為何不以處理和解決的角度來看待它呢?這種正向的思考方式有助於我們更理性地應對情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些事件往往成為情緒的觸發點。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的思考方式和後續的行動往往決定了我們如何度過這場情緒的風暴。本文將深入探討四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同時指出三種常見的錯誤思維,並提供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面臨挑戰、變故或機會,而這些事件引發我們的情緒反應,成為我們討論的出發點。
四種常見情緒反應
1. 過分煩躁:面對壓力感到不安。
2. 過分生氣:對事件感到憤怒難以控制。
3. 過分沮喪:對困境感到絕望和無助。
4. 過分自責:將事件責任歸咎於自己。
三大錯誤思維
1. 恐怖化:過度擔心,將事情想得過於糟糕。
- 緊張兮兮、萬一…
- 每天寫一件擔心的事。
2. 應該化:將過高期望壓力於自己或他人。
- 給別人壓力。
- 一定要得第一。
- 子絕四:毋意毋心毋固毋我,中庸之道。
3. 合理化:將自己的無助感視為理所當然。
- 習得性無助。
- 就只能…我就爛。
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式
4. 更好的選擇:意識到你永遠有選擇權。
- 做不到也沒關係。
1. 覺察(第一步):注意並察覺自己的情緒反應。
2. 發現你的思維(第二步):了解你的觀點和思考方式。
3. 替換或對抗你的思維(第三步):尋找更合理的觀點或對抗負面思維。
4. 有什麼更好的思維(第四步):考慮更健康、積極的觀點。
- 盡人事,聽天命:付出努力,卻保持對結果的開放態度。
-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在努力的同時,接受事情的發展並保持平靜。
透過以上步驟,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培養正確的思考方式,並採取更健康的行動。在風雨飄搖的生活中,這樣的思考模式能夠幫助我們走出情緒的迷宮,迎接更積極的人生。
自從接觸閱讀以來,我明顯感受到情緒和思維的容量增加,使我更能包容他人的情緒,理解別人面對的糾結。不斷提醒自己『目標是什麼?』成為我最大的助力。若目標是與家人和諧相處,我就學會在媽媽突然煩躁時,用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回應,意識到她可能也在努力控制情緒。正確的思考方式並非改變事件發生的事實,而是改變我們對事件的看法,進而影響我們的行動,可能在整個人生中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