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一個你每天都得相見,但卻令你很痛苦的人,該怎麼與他應對?∣菜b導日記∣倒數724天

如果這個問題存在大人世界裡---「一個你每天都得相見,但卻令你很痛苦的人」,那這真的只是人間日常、家常便飯,所以我的答案是:

敬而遠之

#有時問題的重點在於擺脫它,而不是解決它。


☙ ❦ ❧


但是,

若"這個人",是學生,而你,又是一名教師的話。

基於教學及輔導的專業及責任,無法敬而遠之,那怎麼辦?


回到問題根源:一個"孩子",為什麼會令"老師"痛苦?

在對價關係上,就像是下屬對上司,孩子哪裡敢?

所以,若不是孩子做出連老師都難以接受的事,老師何來"痛苦"?我在教學現場最常觀察到的,輕則孩子「口氣不好」,重則孩子「反駁老師的指教、嗆老師、與老師對罵」等"不尊師重道"的行為!

以上這些學生行為,對於在校園中,相對地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言,真的是會令老師"非常痛苦(憤怒)"呢!

#但其實當事人學生也是很痛苦(憤怒)的……


❦ 教師版快速(鴕鳥心態)解法

多數老師的答案是,爭奪權力,展現權威,用霸氣令學生懾服。

但研究顯示,這樣也許維持了表面的和平,但長遠來看,就是讓學生埋下報復、疏離、自暴自棄的未爆彈而已。

如果師生追求的是表面的和平,那麼,在學制短暫師生共處的3年時光裡,也許這樣就可以了。

但這樣做真的沒有真實盡到一名『老師』的責任!

說穿了,只是一個很凶的"大人",一點都沒教師的專業在其中!


❦ 教師版慢速(真正有效)解法

身為一名『教師』,應該去"擁抱"這樣的孩子;這裡指的擁抱,不一定是真實的擁抱,而是指,要去包容及關懷他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書中曾提到,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受挫的孩子

他們的挫折,來自從小經驗養成的「私人(錯誤目的)邏輯」,所以,教師唯有扮演「糾出錯誤目的偵探」,幫忙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並鼓勵孩子發展新的信念與新的行為,才有機會"根治"孩子的不當行為,才有機會讓師生互動不再發生"痛苦"的感覺!

但老實說,這個"擁抱"可能會很漫長,可能無法立即看到花開結果。


若一個大人,做了這樣的選擇,決定走這一條辛苦(但可能有效)的路,必須先做好面臨心苦、身也苦的準備。在《父母情緒幼稚,我該如何保護自己》一書中提到,情緒疲勞在生理上是真實存在的:

好的教養和好的人際關係,需要複雜的神經抑制,這比盲目反應需要更多的努力。

舉例來說,對叛逆的青少年做出懲罰性的反應,比起傾聽、安撫並讓他配合你而非唱反調,前者在短期耗費較少神經能量,後者克制的作法讓你長期下來得到較好的結果,但你也付出了代價,你將觸發大腦多個非常耗能的部位。

『和平維護者』的内在辛勤運作,使用著『麻煩製造者』所不知道的大腦系統。

如果你常說:「我根本什麼事也沒做,為什麼我這麼累?」請你停下來想一想。是的,你做了某些事,那些你沒說出口的話、壓抑下來的破壞性衝動。從大腦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整天的工作。我們其他人可能從你的努力當中獲益匪淺,卻從未意識到這一點。

謝謝你做出我們看不見的貢獻。


☙ ❦ ❧


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情緒,在基於專業及責任之餘,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還是會付出許多身心代價,甚至影響老師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影響到班上除了問題行為孩子的更多其他(乖巧)孩子……


發生衝突事件,那些犀利如刀的言詞及情緒,必定同時割傷了當事人(學生及老師)的心,但老師是大人,理應有更多的能力、經驗值、資源等,可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理應有更多的責任及義務,引導學生情緒平靜下來。

別忘了,這個衝突過程,大人的心,及孩子的心,都一樣受傷了……


因此,在這個"擁抱"的漫漫過程,我想到格友日冕的大作【閱讀| 《自戀時代》另一種失控的正向思考】中所提及的一些方式,嘗試轉換為師生互動,可以先用以下的原則來互動,例如:

❦ 心中設想好彼此互動上健康的邊界。

❦ 不立即強勢改變孩子的想法,尋找適合的時機,以適合孩子的方式漸次引導。

❦ 盡量減少接觸





##

第145本《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之一: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受挫的孩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不是高中生,只是一個天天跟高中生混在一起的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