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與熊共舞》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這本與《人月神話》都是軟體工程領域知名的書籍,曾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看過,但說真的,還沒進入業界,其實很難體會風險是什麼?但... 在業界打滾幾年後,再次回來看這本書時,你會發現風險... 不好說 XD


Part I:為什麼要風險管理

1 擁抱風險

專案充滿風險,正因為裏頭有東西沒人做過,它迫使你使出渾身解數。這意味如果做成功、通過考驗,就能殺得競爭對手措手不及,你的能力會達到一個讓競爭對手招架不住的位置,得來的競爭力將幫助你在市場上建立獨特品牌。 p. 25

在這動盪的時代,勇於冒險的態度非常重要,這關係到許多比效率更重要的東西,效率頂多使你成為一個讓人想取而代之的目標罷了——會超越你的,也許就是某個缺乏效率的競爭者,只因他更積極去冒險。 p. 28

在這個「冒險才有收穫」的時代,逃避風險的公司將落得被瓜分掠奪的下場。 p. 29

2 風險管理是成年人的專案管理

只憑著前途一片光明的景象來作為專案計畫的基礎,就知道這是小孩子才會幹的事,然而,我們卻常常這麼幹。當我們做出這些不成熟的舉動時,還會仗著專業技術的進步,自以為很「成熟」。 p. 34

有關風險的定義,還有另一種拐彎抹角的說法:所謂風險,就是還沒發生的問題;所謂問題,則是已經成形的風險。 p. 35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的說法。

風險管理是在問題發生之前,預先思考應變措施的過程,這還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與風險管理相對的危機管理,則是在問題發生之後,嘗試去琢磨該怎麼善後。 p. 36

舒緩不但花錢,也花時間,如果運氣好到沒話說,這些花出去的錢和時間就顯得有點浪費,由此可能會引伸出一個讓你做不好風險管理的謬論。 p. 37

其實我們都知道,對於不想看到的結果,就算宣告它絕不可能發生,也無法把它變成決不可能,但這會使風險變得幾乎無法管理。 p. 41

3 丹佛國際機場的省思

之所以失敗,並非 DIA 的風險管理方法不好,而是它根本就沒花任何功夫在風險管理上。即使是最馬虎的風險管理作為——也許在開始進行風險探索腦力激盪的第一時間——都會把延遲列為重大風險。 p. 49

事實上,5 億美元的額外財務風險應該是由更高層的單位來承擔,誰有風險管理之責,誰就得承擔忽視風險的後果,付這筆錢。 p. 50

4 進行風險管理的理由

風險管理史蹟及得冒險變為可行。這個理由很難被一般組織文化所接受,因為組織很少會鼓勵明確處理不確定性的問題。 p. 51

當然,把未知的範圍挑明之後,客戶可能就跑了,也許他習慣聽到的是不可能的承諾——在專案初期就非常精確地對交付日期做出保證——先把失敗的可能性提出來,對他來說真是太詭異了。 p. 52

如果沒有風險管理的運作機制,誰敢公開提出一個風險 (特別是質疑大頭目們提出的不實夢想),就會死得很慘,他會被貼上滿腹牢騷的標籤,被視為未盡全力,或專門唱衰公司的人。 p. 53

按照定義,風險準備是可能用不到的時間和金錢,所以,把風險準備納入時程和預算需要很大的勇氣。 p. 55

若不能有效管理風險,公司就會變得過份保守,什麼險都不感冒,玩不了大案子,這表示公司無法繼續擴展新領域。 p. 56

我倒覺得台灣的公司很敢冒險

進行風險管理並不會使問題消失,只能保證不會讓你遭受突如其來的衝擊。 p. 57

Part II 為什麼不管理風險

5 反對風險管理的理由

組織早就習慣了自己騙自己,所以很難接受這種程度的誤差。有些組織不顧一切地相信可以控制一切,即使心知肚明這並非事實,還是慣用控制的假象來蒙蔽現實。 p. 63

大家都會了解,先把牛吹大,也比按時交貨來的重要,任何人都會學到這麼做最有利。如果在這種公司上班,最好順著潮流走,把風險評估收起來,自己用就好。 p. 66

6 不確定性的臭名

失敗是容許的,只要不犯下事先就承認可能會失敗的滔天大罪。換言之,可以 (在事後) 為延誤請求原諒,但是不可以 (在事前) 要求認可。假如組織文化不允許不確定性的存在,風險管理就不用做了。 p. 67

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別理會小問題,鎖定噩夢攻擊,找出真正會影響專案的風險,由果反推出因,堤防即將到來的火車。 p. 71

7 運氣

當你決定忽略某個風險時,就相當於要賭一賭運氣,賭不想發生的事不會發生。對某些風險來說,這非常明智,但並非所有風險都該這麼做。所謂「並非所有」正是此處要講的重點:一般的通病就是全部的風險都在賭運氣。 p. 73

這絕對跟風險管理的精神相違背:風險管理是要你在規劃專案時,把焦點放在一旦某些機會沒有抓住的話該怎麼辦。 p. 75

當你用了激將法,要部屬拚死拚活、搏命演出,擺明要他準時完成專案 (即使時程訂得相當可笑),你叫必須了解到,這麼做正是把 NASCAR 賽車手擺在團隊中最關鍵的位置,只要有任何機會,他就會去賭,而不顧任何不良後果,為了拚到底——至少拚到死為止——任何一丁點可以投機的機會他都會去賭。這種管理方式你叫它什麼我不知道,但絕不要風險管理。 p. 78

Part III 如何管理風險

8 將不確定量化

軟體開發是高風險事業,因為整個任務都充滿不確定性,任何需要預測的地方,都存在某種程度的不確定。 p. 81

想知道組織是不是夠成熟,不妨看看各階層的管理者在做任何承諾時,是不是會一併把不確定性的範圍明確說出來。 p. 85

不確定範圍要多大才算合理,取決於組織開發程序中干擾或變異的多寡,而非某個人的感覺。 p. 88

干擾有很多,處理線上系統問題、設計變更等等,對於一邊營運一邊開發新功能的團隊來說,干擾與變異都會比較大。

9 風險管理的技巧

大部分專案經理在預估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上做得還不錯,但預估也許必須完成的工作則做得很糟。 p. 90

昨日的問題就是今日的風險。 p. 91

風險承擔預估並不是非常嚴謹的科學,之所以能求得風險成形的機率,憑藉的也許是業界資料、過去的問題列表、風險庫,或純粹猜測。 p. 97

舒緩是風險成形之前進行,所以,就算風險沒有成形,付出去的舒緩成本也拿不回來。所以,因舒緩而節省下來的抑制成本必須超過新增加的舒緩成本,否則,就不值得花這個錢。 p. 100

假設知道在不久的未來,系統會發生 A 問題,完全解決問題的成本為 X,雖然無法完全解決問題,但可以讓問題發生時的傷害降低的方法成本為 Y,X 一定要大於 Y,不然做 X 就好了。

10 風險管理的處方

由於我們不允許「提前完成」這第三種結果,所以如期交付的勝算已經到幾乎為零,這種不合理的評斷使得時程緊繃成了常態,而非例外。 p. 108

一旦提前完成不再被責難,利害關係人才會開始對如期完成有合理的期望。 p. 109

幸運的是,你可以在時程不確定和功能不確定之間取捨。 p. 109

時程確定,刪功能;功能確定,延長時程;都確定是不可能存在。

11 回到根本

你有必要把這些「我不知道」的問題弄清楚,因為那通常就是風險的所在。無論什麼不知道,只要會造成不利的負面影響,就是風險。 p. 114

第 12 章介紹 RISKOLOGY 和蒙地卡羅取樣等內容,有興趣還是看書吧!搭配圖表比較好懂。

13 軟體專案的核心風險

只要待過軟體界,就知道讓專案遭殃的都是些老問題,時程落後沒完沒了的需求變動並非遇到一次就免疫,這些問題總是陰魂不散。雖然這種情形大家都知道,但很奇怪,我們就是不會為此預先規劃,老是假裝問題會隨風而逝,當然,這根本是一廂情願。 p. 139

核心風險列表:

  1. 先天的時程錯誤
  2. 需求膨脹 (沒完沒了的需求變動)
  3. 人力流失
  4. 規格崩潰
  5. 低生產力 p. 139

時程錯誤不僅是真正的風險,也是五個核心風險中對專案衝擊最大的。 p. 140

生氣的高層主管很少會怪時程,相反地,他們會怪人沒有盡力——不管時程訂得有多離譜。 p. 141

加上套用 agile 後,時程是開發團隊自己估的,就更慘了,因為可以說再怎麼離譜的時程都是團隊估的,但事實上是嗎?當一個很大的數字被提出時,很常會聽到:可以縮短嗎?然後就變小了。更不用說,工程師通常是超樂觀派的人...

開發軟體多半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事業領域,可以確定的是,在開發過程中,該領域並不會一直維持不變,它改變的速度取決於市場狀況,以及自身的創新速度。 p. 143

一般人都傾向於促成這個案子,傾向於能合作成功,所以,如果有什麼會讓彼此談不攏的嚴重衝突,往往都是先掩飾起來,於是,專案就在含著缺陷、模糊的目標下前進。 p. 147

文獻中有相當多證據顯示,不同開發人員的工作表現好壞差異相當大,但在團隊裏,個人因素或多或少被中和掉,所以專案團隊之間的好壞差異就沒那麼大了,更何況,有些個人表現差異還是由上述某個核心風險造成的。 p. 149

14 風險探索的明確過程

對於真正讓人擔心的風險,我們的組織文化有時連談都不讓人談,跟原始土人一樣,呼喚惡魔的名字就是禁忌,以為這樣就可以困住惡魔。閉口不談風險,也不會讓風險消失不見。 p. 153

健全的文化會非常地重視「團隊」的概念,被視為「團隊的一份子」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則是很嚴重的事。雖然談論風險不該被當成是「唱反調」,但往往被如此看待。 p. 155

在工作上,我們都被要求保有辦得到 (can-do) 的態度,問題就出在這兒——談論風險是一種辦不到 (can't do) 的思維,風險探索更背離了組織的主流意見。 p. 155

建議看一下第 14 章,裡面條列了一些步驟探索風險,但很難摘錄下來。

15 風險管理的動態追蹤

我們總是在專案中期就不再理會風險管理,但那時往往是專案進行不順利、正需要風險管理的時候。 p. 163

16 漸進式風險舒緩

投資,就是舒緩本身耗費的成本與時間;收益,則是當風險發生時所能減少的成本與時間。這是某種加權評估。據了解,擁有最佳投資收益比的風險舒緩策略就是漸進式交付。 p. 171

還記得敏捷的 12 條實踐嗎?

為什麼漸進式法特別符合風險管理者的需要:

  • 它可證實專案計畫的假設是對是錯。
  • 它迫使你為系統組件進行修先順序排定。
  • 它可讓交付出去的部分產品得到最大報酬 (後略) p. 172

假設產品的每個部分都一樣重要,這種謊言充斥於許多專案。 p. 174

排定優先順序揭穿了價值軍醫的謬誤,並有助於進行漸進式成本報酬分析,判斷哪些該納入早期版本,那些該納入後期版本。 p. 174

有風險認知的管理者都會優先考量含有重大技術風險的部分,這非常合理,不過也有違大部分管理者的本性,因為會太早曝露他們在這場競賽中的最大弱點,這就是為什麼對如此棘手的事情,他們總是寧可秘而不宣、一拖再拖。 p. 174

17 終極的風險舒緩策略

首先,我們要反駁一下組織裡的傳統概念——認為建立專案時不預留任何緩衝餘地就是真正勇敢的管理,反之,就是懦弱的象徵。 p. 185

Part IV 該冒多少風險

18 價值的量化

精確成本和模糊報酬造就出不倫不累的成本報酬分析,更重要的是,明智的風險管理也變得不可能。 p. 193

每當聽到只要有 X 功能,A 就會簽約的說法,我通常是持懷疑態度的...

公司最大的風險卻事在價值方面:把功夫浪費在低價值專案而錯失高價值專案,所耗費的機會成本。 p. 195

冒險的積極程度必須由報酬來驅動。你願意冒多少風險,端視你可以得到多少報酬而定。 p. 195

19 價值也一樣不確定

價值預測的第一步,就是要量化最樂觀的期望,以收益、利潤或市場滲透率來表示量化的結過。同樣,也可以量化最不樂觀的期望,而在最樂觀與最不樂觀之間,會有一個可能性最高的期望值。 p. 200

20 敏感性分析

系統真正值錢的,是展現或支援產品核心的重點功能。 p. 206

當交付到版本 n 時,大家都會發現,剩下的東西平均價值/成本比已經很小,這也許是一個趁勢提出結案的好時機,莊嚴、很有面子地宣告成功,然後繼續做下一個案子。 p. 207

刪除系統中屬於低價值/成本比的部分,也許是舒緩時程和預算壓力最簡單、最棒的方法。軟體開發人員應該學著相信「少開發一點軟體」,這很古怪,但很明顯是比較好的做法。 p. 208

21 值不值得冒險

在 IT 產業,情況似乎完全相反:報酬小,就要冒更多險,不然我們怎麼可能把成本壓力到讓專案不賠本? p. 211

根據經驗,死亡行軍第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預期價值很低。... (中略) ... 死亡行軍的第二個特徵,就是員工成了冤大頭。片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 (中略) ... 死亡行軍的第三個特徵,就是專案最後幾乎都出盡洋相。 p. 212

第 22 章改良風險管理的處方,把前面幾章作個總整理,值得看看。

Part V 管不管用

23 風險管理測驗

為何不乾脆信任部屬會自動去把風險管理做好?因為,組織裏誤報的情形很嚴重,而且自我管理都有放水的傾向。 p. 221

222 ~ 223 頁共列了九項指標,建議直接看書吧!這裡就不摘錄了。

這本書不厚,就像開場說的,為進入職場前沒什麼感覺,現在卻是收穫滿滿,推薦給軟體開發相關從業人員。

avatar-img
53會員
104內容數
這是從 Medium 開始的一個專題,主要是想用輕鬆閒談的方式,分享這幾年軟體開發的心得,原本比較侷限於軟體架構,但這幾年的文章不僅限於架構,也聊不少流程相關的心得,所以趁換平台,順勢換成閒談軟體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piri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博客來意外發現到這本書,這本比較像是前傳,距離看完本傳讀後感《一人公司》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說心中沒有芽是騙人的,只是就像這本書提到的,大多數人都是被內心的恐懼把芽給摘了,如果您心中的芽還在,這本書就蠻適合您的。
5/5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後面幾個章節其實比較無感,畢竟那時還是無憂無慮的學生,頂多擔心自己的資格考會不會沒過。但工作幾年後再回來看這幾個章節,真的是超級有感,點頭如搗蒜,是一本很有趣的好書,推薦給大家。
用 Google 找此書的封面,意外找到我還在痞客邦時的舊文章,裡面滿滿的就回憶,主要是研究所到遊戲橘子這段時間的雜記之類,這本書其實讀過很多次,最早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來看的,後來趁出版社兩本書套裝優惠時就買回來收藏,那時又看了一次,這次為了寫書摘再看了一次,真的是很有趣,最近換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
意外的是這本書中提到蠻多首席設計師或是架構師的重要性,他確保系統的概念整體性,定義規格但對實作持開放讓開發者能夠發揮創意,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第一份工作有和一位頗厲害的架構師合作過,第二份工作後來自己也當上架構師,甚至在另一家公司還曾經有過首席架構師的頭銜,但說實話,自己仍在摸索怎麼當一個好的架構師?
這本書裡很多的內容是寫於千禧年世代,現在回頭看很多內容的發展方向已經大不相同,像是訂閱制慢慢開始興起,App 在手機上崛起,Web 大鳴大放,但讀起來還是很有滋味,很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以小說形式,把建構管理、看板方法、限制理論、三步工作法及 DevOps 以活靈活現的例子串在一起,十分有趣。很推薦給所有從事 IT 相關產業的工程師。
在博客來意外發現到這本書,這本比較像是前傳,距離看完本傳讀後感《一人公司》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說心中沒有芽是騙人的,只是就像這本書提到的,大多數人都是被內心的恐懼把芽給摘了,如果您心中的芽還在,這本書就蠻適合您的。
5/5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後面幾個章節其實比較無感,畢竟那時還是無憂無慮的學生,頂多擔心自己的資格考會不會沒過。但工作幾年後再回來看這幾個章節,真的是超級有感,點頭如搗蒜,是一本很有趣的好書,推薦給大家。
用 Google 找此書的封面,意外找到我還在痞客邦時的舊文章,裡面滿滿的就回憶,主要是研究所到遊戲橘子這段時間的雜記之類,這本書其實讀過很多次,最早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來看的,後來趁出版社兩本書套裝優惠時就買回來收藏,那時又看了一次,這次為了寫書摘再看了一次,真的是很有趣,最近換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
意外的是這本書中提到蠻多首席設計師或是架構師的重要性,他確保系統的概念整體性,定義規格但對實作持開放讓開發者能夠發揮創意,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第一份工作有和一位頗厲害的架構師合作過,第二份工作後來自己也當上架構師,甚至在另一家公司還曾經有過首席架構師的頭銜,但說實話,自己仍在摸索怎麼當一個好的架構師?
這本書裡很多的內容是寫於千禧年世代,現在回頭看很多內容的發展方向已經大不相同,像是訂閱制慢慢開始興起,App 在手機上崛起,Web 大鳴大放,但讀起來還是很有滋味,很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以小說形式,把建構管理、看板方法、限制理論、三步工作法及 DevOps 以活靈活現的例子串在一起,十分有趣。很推薦給所有從事 IT 相關產業的工程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結合溝通、價值、團隊、決策、創新和成長等六個篇章,適合不同階段的職場人士。此書作者李文勇是知名的暢銷作家、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諮詢師與培訓師,本文從提升「強化個人職場力」的角度,去進行書籍的評論。
Thumbnail
書名: 熊族與知識分子 作者: basso 出版社:尖端 <圖片來源:尖端網路書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兼職開發轉為全職開發的過程,並分享了從混進學界指日可待的積極態度。作者也提及自己在專案製作與個人生活上的矛盾與感想,最後分享了專案管理和敏捷開發相關的文章與影片。
Thumbnail
這本書是之前我大約1月的時候看的,對於讀書和工作問題有些迷茫,然後看到這本書名,聽說這本書銷量還不錯,因此就看了這本書,期望從書中得到一些想法 這本書分為六個章節,其中五個章節是在談論有關工作,最後一個章節則談論到讀書,下面整理幾個書中內容,最後再寫寫我的心得
Thumbnail
▀̿ ̿Ĺ̯̿̿▀̿ ̿)̄ 時報商業線X聽思自我成長實驗室 (ง๑ •̀_•́)ง 🌞2024年第二檔成長系書籍團購 ​ 📅【5/27-6/9團購書單】 1.《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 ​ 2.《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大熊貓與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最近因為前陣子(其實也過蠻久了)的書展買了很多說,加上正在出版產業求職中,所以閱讀了一些書籍,雖然在求職方面幾乎都沒有用到但還是抱持著分享與記錄的心態放上來了! 這本書是我在書展時閒逛,意外翻到的,看了幾頁覺得內容很可愛就買了的書。 還記得自己的國中生活是怎樣的嗎?回想起自己的國中生活,
Thumbnail
本篇心得涉及小說劇情內容,可能影響觀看體驗,請大家斟酌。
Thumbnail
本書結合溝通、價值、團隊、決策、創新和成長等六個篇章,適合不同階段的職場人士。此書作者李文勇是知名的暢銷作家、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諮詢師與培訓師,本文從提升「強化個人職場力」的角度,去進行書籍的評論。
Thumbnail
書名: 熊族與知識分子 作者: basso 出版社:尖端 <圖片來源:尖端網路書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兼職開發轉為全職開發的過程,並分享了從混進學界指日可待的積極態度。作者也提及自己在專案製作與個人生活上的矛盾與感想,最後分享了專案管理和敏捷開發相關的文章與影片。
Thumbnail
這本書是之前我大約1月的時候看的,對於讀書和工作問題有些迷茫,然後看到這本書名,聽說這本書銷量還不錯,因此就看了這本書,期望從書中得到一些想法 這本書分為六個章節,其中五個章節是在談論有關工作,最後一個章節則談論到讀書,下面整理幾個書中內容,最後再寫寫我的心得
Thumbnail
▀̿ ̿Ĺ̯̿̿▀̿ ̿)̄ 時報商業線X聽思自我成長實驗室 (ง๑ •̀_•́)ง 🌞2024年第二檔成長系書籍團購 ​ 📅【5/27-6/9團購書單】 1.《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 ​ 2.《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大熊貓與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最近因為前陣子(其實也過蠻久了)的書展買了很多說,加上正在出版產業求職中,所以閱讀了一些書籍,雖然在求職方面幾乎都沒有用到但還是抱持著分享與記錄的心態放上來了! 這本書是我在書展時閒逛,意外翻到的,看了幾頁覺得內容很可愛就買了的書。 還記得自己的國中生活是怎樣的嗎?回想起自己的國中生活,
Thumbnail
本篇心得涉及小說劇情內容,可能影響觀看體驗,請大家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