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從小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我們一直被教育避免當個失敗的人,但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叫「失敗」,那個門檻是什麼⋯感覺失敗這件事情,既藝術又哲學。
7年級生的我,求學階段被要求「全校排名前100」是基本款,進而往「全校前10」追求⋯班上第幾名早已不看在關心我的長輩眼裡。而我,常常掉到百名外,開始嘗試大人定義的「失敗」滋味。
國中班上理化小考,老師懶得拿正解,常常拿我的考卷直接跟班上同學對答案,這讓我感到優越。相反的國中歷史地理,我怎麼樣都背不起來,這讓我極為挫敗,只因為大人常說,妳背歌詞這麼厲害,這有什麼難得倒你的⋯於是,我堅信著,文組絕對是我的本命,讀不好只有一個原因「我不努力」。
高中聯考死命的考上國立新莊高中後,我開始感到疲憊⋯「失敗」好像其實⋯也沒有多痛苦!反而為了「成功」我好像很不舒服,於是學校吊車尾的日子開始了,以當代的家長們來說,這可是高中生「失敗」的典範呢!光彩的童星,到全校吊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