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間各種教養規條瞬間解放?而連假完緊接著就是開學日,又是教養的艱難任務,趁春節連假升級觀念!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第一眼看見這本書的書名——「放手,不放養」,就深深被這幾個字吸引!這不就是追求和困惑的教養理念嗎?困惑來自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在某些事情給予「#兩個選擇」的教養方式漸漸出現分歧,有時孩子會自己提出「#第三種選項」我會認為提出來的選項似乎也是可以執行的;有時卻會認為只能照自己的選項太過於專斷。
在孩子尚未成熟、理解社會的規範時,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界線」可以無限擴大,父母都必須去當那個有能力協助的大人去引導正確的方向,即便期許自己能秉持「#正向教養理念」,卻也時常在「#教養界線」的「範圍」而有衝突,何時才是該放?何時該堅持?
☻︎
這本書將 #教養界線圖像化 使得教養放手與不放之間的輪廓更顯明,作者將眼光放長遠先說明「長大獨立」的標準:在善意前提下,自己能想得清楚,說得明白,靈活應對,動手做到,而「放手」不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是一個漸近式不斷發生的過程,從「#承擔責任」、「#生活能力」,隨著時間和年紀,給予孩子自由度和信任。有界線就會帶來規範,作者認為子女挑戰界線時正是培養子女獨立能力的好時機,在嘗試區培養探索和能力,漸漸變成放手,這也是轉變我對於「叛逆」的看法,當教養規條被挑戰時,以往我的思路會認為孩子叛逆而希望她能照著我的作法,雖然在正向教養中對於孩子的品格是以終為始從長遠來看,卻未清楚明白在受到挑戰時如何轉換、培養為他們的能力,而書中提到「從二元思考到多元思考」這個概念──二元是起點與終點,多元是過程,雖然每件事物最終都要個結果,但透過「對話」過程中能多以透過討論、說明看見彼此的想法。
☻︎
許恆嘉老師從他的經驗及所學,在書中提出人的動力系統有四種狀態,分別為「願景(vision)」、「策略(strategy)」、「方法(approach)」、「執行(implementation)」,合稱為 #VSAI。願景(vision)我認為可以理解為個人內心的渴望或是對自己的期待,只要是自己心中所向的目標在這裡都屬於願景的一部分,有了願景,個人內在有驅動力,生命有了力量。但對於願景與現況之間難免會有落差,而產生各種情緒,這之間從「接納情緒→建立安全感→承認落差→轉換為策略(strategy)」,從同理情緒中做一個連結和運用,在這個環節可以透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情緒,待情緒平和再轉換為策略,尋找有證據、邏輯知識的工具和方法(approach)並且執行(implementation)。
☻︎
它不單只是一本教養書,我認為成人在建構自己的願景時有一個整體化的概念,而對於子女教養而言,能夠看見孩子心裡所在乎的,不是一味拒絕、否認、給建議,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願景的疊加,構成一個人的多元樣貌,也是個人獨特的經歷。在教養界線上,從小時候生活的小部分衡量著手放手,例如:決定吃什麼、穿什麼、決定才藝等等,父母從旁引導小孩做選擇,漸漸改變為做決定,讓自己對於所做的決定行動並且承擔責任。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最終仍舊是陪伴的角色,而非主導,許恆嘉老師在書中有段話──「#寧可尊重孩子自己的v而有動力,#而不是滿足家長的v卻喪失動力」,這段話和我的生命經歷有相同的共鳴,一直用自身經驗警惕自己的教養觀念和作法,不讓孩子自身的願景失去了動力,即便孩子的願景對於父母來說可能不是能認可的事物,而如何在這過程中能夠用理性的角度相互討論,是需要不斷覺察學習的課題。
┈┈┈┈┈┈┈┈
書籍資訊
⊹書名:《放手,不放養》
⊹作者: #許恆嘉老師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