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參加風味盲測來找茶-肥龍找茶筆記

  在網路上看到有風味盲測的問卷,就手癢填寫了表單,2/17寄到i郵箱,今日才去取貨開測。

  必須得說,「發現茶」這個品牌我以前沒聽過也沒接觸過,是我今年開始寫喝茶相關文章,有在搜尋茶葉來源以後才被演算法推薦來的。

前情提要

  這次要盲測的品項是「兒茶素綠茶2.0」。首先來說說「綠茶」,在目前六大茶系(綠白黃青紅黑)中,是屬於「不發酵茶」。綠茶在製茶完成後,自然留存的兒茶素是六大茶中含量最高的(隨著發酵程度越高,兒茶素自然含量越低)。

  這「兒茶素」就是喝茶讓人感覺苦澀的主要成分,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綠茶喝起來苦苦澀澀的,兇手就是它!

  古人說「良藥苦口」,雖然這兒茶素讓茶味苦澀,卻是有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功效,最常聽到就是「抗氧化」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網路參考資料:兒茶素E.G.C.G的健康功能

開箱品鑑盲測

  這個盲測活動寄來三個樣品,還有一張說明卡,給了規定的用水量跟沖泡方式(時間),我就一一照做。

  由於家中沒有三個同樣的冷泡瓶子,為求降低各種干擾(容器大小、水質......),我還買了三瓶「多喝水」(這沒有業配阿!),來做這次盲測的用水跟容器。

依照規則泡完茶,可以開始品味了。必須得說,平常我用茶葉做冷泡都要冷藏6-8小時,【發現茶】他們做的茶包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真的很速泡!(super~)!

  這一次依照建議使用冷泡的方式,浸泡一小時即做品味,所以基本上直接聞我是聞不出什麼茶的香味,應該說:香味沒有預期中的明顯!

產品一

  啜起來有抹茶香氣感,入口就有蜂蜜的甜味,後續嘴巴會有一種很甜很甜的感覺,有點像是吃了蔗糖的感覺有一點蔗香,當這一股甜味淡去之後嘴巴又會浮現出茶的香氣。不會有苦澀的感覺,最後的尾韻會是一種茶的香氣帶有一點甜甜的口感,整體來說好像就是吃了一顆茶葉糖果的那種狀態。

  對產品一的印象很不錯,有蜜香跟蔗香真的是一大亮點!真要說缺點,就是有點太甜膩的感覺,讓我不禁想懷疑有沒有加糖在裡面(最後的口感證明是無糖的)。

產品二

  啜飲起來,有一種類似台灣高山茶的茶香味(一股青味),沒有像產品一那麼明顯的甜膩感,在嘴巴裡面會有茶葉刻板印象的苦香味,這一支的甜味是在後面出現,回甘的時候表現得比較突出。整體來說是蠻中規中矩的一款茶葉飲品,微苦、回甘、有甜香依序有這樣子的一個表現。

  整體來說,產品二符合一般印象中的茶飲,微苦不澀回甘,層次表現很平衡

產品三

  入口的苦味是三個產品裡最明顯的,還能感覺到有一點澀感。但後面會有一點生津會把這個澀感淡化。這一款茶入口的茶香好像有一點點麥子香,或者是說麥芽香的感覺,在口腔最後會出現一點點淡淡的奶香韻味。如果要類比,我會覺得有點類似金萱的奶香,苦味最後還是會淡去,轉換出一點甜甜的回甘,因為苦味很明顯,回甘的力度會感覺很不錯。

  整體來說,這款就是先苦後甘,但初期的「澀」可能會比較不被大眾喜愛。

茶色

  風味盲測問卷並沒有茶色的部分,但我自己有在喝茶練品鑑,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觀察。

  產品一的水色較深,類似焙火茶的成色;產品二的水色較淺,透綠透綠,很有高山青茶的表現;產品三水色我認為是金黃,成色很討喜。

  三款樣品的水色都算澄清透亮,但產品一相較之下比較渾厚。真要說,我會覺得像是手搖飲料的「甘蔗青」。

後語

  以上就是這次風味盲測的體驗,我認為三款都有特色,畢竟各有各的喜愛受眾。我平常喝的茶葉,應該都屬於烏龍茶也就是「青茶」,製茶發酵程度在30%-70%之間都屬於這青茶範疇。綠茶我大概只有喝過手搖飲料的「茉莉綠茶」或是「香片」的茶包吧!

  據我所查所知,台灣茶產的以烏龍(青茶)為大宗,再來是紅茶(著名的【紅玉】台茶18號/【紅韻】台茶21號),綠茶算是稀少。而綠茶著名的有:三峽的「碧螺春」跟「龍井茶」、南投的「八川綠茶」(搭配茉莉花薰蒸工藝,帶有茉莉花香)。

  這款發現茶兒茶素綠茶2.0,開啟我對日常冷泡綠茶的期待。再上網查了一下,原來他們除了兒茶素綠茶還有開發許多風味茶款,未來有機會再來品嘗分享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