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公司,是一間跨國HR管顧公司的台灣子公司,除了招募以外,還提供企業規章制定、績效考核、勞務諮詢、薪資計算、教育訓練規劃與執行等等full function的服務,與單純獵人頭、仲介人才又有點不大相同。
雖曾短暫轉調至教育訓練部門,但我專職於招募的時間還是最長的。介於夾在客戶(企業端)與求職者(人才端)求生存的我們,與一般公司內部的HR不同,我通常陪伴一位求職/轉職者找工作,短則幾週,1-3個月是常態,長至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還記得那一天,走進面談室的是一位清瘦斯文、年約30歲的男子,我看了看履歷,學歷非常優秀,一路走來都是頂尖的學校,但仔細再看了看他的履歷,引起我好奇也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如此優秀的背景,即將30歲卻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簡單聊了一下求學經歷,在這個對話中,他的音調沒有起伏,沒有表情,感受不到一絲情緒與溫度,如同機器人。
我問了他:「目前有任何兼職的工作或打工嗎? 」「沒有。」他一貫平淡地回答。
我繼續問:「那你對工作有什麼想法或期待嗎?」「不知道。」他依然簡短回答。
一對一面談其中一個困難是,對遠道而來的求職者,面談不能草草結束,即使遇到句點王問不下去,保持微笑、親切地(還要自嗨)讓面談順利結束是義務,因為會有滿意度問卷調查(是的我們是服務業)。
於是我再看了看履歷,產生了一個好奇:「當初怎麼會想讀法律系呢? 前面提到大學畢業後都在準備律師考試,現在不繼續了嗎?準備了這麼久,放棄不覺得可惜嗎?」以為會繼續換來冷漠的回答,沒想到他在這沉默了一下:「不知道……家人要我讀的,律師也是家人要我考的,同學也都在考…沒考上,沒有目標了,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說完又繼續沉默。
■
在這裡我停頓了一會兒,看著他,似乎明白眼前的這位男子,剛進到面談室時,面無表情、毫無生氣,彷彿人生索然無味的空洞感是什麼了。當時我對薩提爾的冰山隱喻還沒那麼熟悉,只看到了一個長期背負著父母期待長大的孩子,在他活到30歲的人生中,用盡全力地滿足身旁人的期待,或許因此他能感到一絲價值與關愛,但於他而言,我不禁想,在這30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生命裡,「自我」存在過嗎?有過自己的夢想嗎?或者,更簡單一點的問題…過得快樂嗎?
■
面談完後,我目送他離開,心情有些沉重,這不是我遇到第一位用盡全力,卻都在滿足他人期待而活的求職者。而當時,我還沒看見的是,自己也是如此。只知道,在我的內心當中,似乎種下了一顆不知名為什麼的種子。多年後,開啟了我探索自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