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重量

重量在自行車產業內一直是個很重要的KPI,為兵家必爭之地。筆者曾經詢問過業界人士,其比較的基準單位是以10公克為一個差異標準;當然公斤(Kg)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差異,如3.1公斤跟2.9公斤在銷售時的落差感受,就是一道明顯的門檻對比。

然而轉換到電動系統時,這種目標的追求就很尷尬了,會產生十分激烈的衝突。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主要是跟電池的容量有直接關係,也就代表了電池的重量與續航力是成正比的,越重才能跑得越遠。而馬力的大小其實也跟馬達的體積大小成正比關係,也就是馬力越大的電動自行車,所需搭載的馬達就越大越重。當我們想要購買一台長續航力且馬力大的電動自行車時,就跟輕扯不上一點關係了;當然沒有花錢做不到的事,續航力長、馬力大又重量輕,肯定價格飛漲了。但有趣的是,卡在目前技術的瓶頸,或是廠商不願意花較多的成本選購較優異的動力系統,因此續航力強、馬力大、重量輕這三點為空集合,市面上並無這樣的產品。

諸多現實面的要素,因此筆者一開始就覺得,電動自行車反正都是馬達在跑,車子無論多重也不影響騎乘者的感受,為何要在乎車體重量?同理,大部分的電動自行車在競爭時的比較KPI也就轉變為續航力及馬力大小的比拚,重量反而不再是重點。然而傳統的自行車產業仍然希望能將重量這項業內習知的KPI重新活化,藉此能提高自行車的售價差異,因此馬達業也就同意了輕量化的發展方向。

目前電動自行車業內所使用的主流馬達為輪轂馬達及中置馬達這兩種,其差異可參考之前的介紹。參考國內穩正企業的中置馬達來進行分析,中置馬達的起初的發展是為了解決自行車的重心配置問題,早期中置馬達整體重量為4.7公斤,經過長久的研發降至3.8公斤,而SHIMANO則是將內部的齒輪改為塑膠材質,將重量壓在3公斤以內,目前查到最輕的為德國的TQ為1.85公斤;但市場上可購買的中置馬達電動自行車,其馬達重量大多就是落在3公斤左右。

穩正中置馬達

有趣的是中置馬達的輕量化發展到達3公斤的關卡之後,就進入了停滯期,只剩很少數的廠商持續專研,大廠則紛紛停留在3公斤的產品;其實是因為中置馬達的對手,輪轂馬達的重量就是3公斤左右。當初中置馬達一開始的研發目標是改善自行車的重心配置,但使用的重量逼近5公斤比輪轂馬達3公斤還要重,反而有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容易被客戶反駁,因此往輕量化發展是面子之爭。此外,輕量化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需要增加費用,而消費者不見得會買單;因此到達一定程度後,就停止發展。

第一代輪轂馬達

筆者一開始做的第一代輪轂馬達重量為2.8公斤左右,因此對於中置馬達3公斤確實覺得差異不大,因此對於中置馬達的重心配置較佳一事,只能心服。然而被廠商說服,同意重量是重要的KPI後,就略為嘗試的降低重量。在達到降低成本及重量的雙重條件下,第二代的輪轂馬達重量可以壓到2公斤。

第二代輪轂馬達

但若願意增加成本,使用更輕且強度足夠的材料,則重量還可以進一步下降,進入1.6公斤的水準。然而筆者對於這樣的商品,其實存有很大的疑慮,願意多花錢買比較輕的電動自行車,這樣的使用者應該不是大多數,而且電池的重量仍然存在,僅僅是馬達少了1.4公斤,就要多花幾千塊買一台電動自行車,這種生意真的可行?因此筆者也就停止了再次輕量化的研究,而依筆者的經驗,預計此顆馬達還有輕量化的可能性,應可達到1.2~1.3公斤的範圍。

輕量化嘗試

在筆者的個人經驗當中,除非真的有要經常搬車的使用情境,如公寓住宅僅有樓梯,自行車又要擺放於家中,不然重量其實真的沒那麼重要,畢竟人的體重都遠高於此。除此之外,車重對於有電時的騎乘影響真的不大,但若考慮到沒電時確實會變成了額外的負擔,但這對筆者而言,這又是特殊情境,就像買了Tesla電動車但又顧慮沒電時要怎麼處理;其實沒電的電動自行車,基本上沒願意騎了,畢竟原本就是想偷懶才買電動的。

重點整理:

除非要經常搬運,不然重量真的只是滿足優越感。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製造的專家-路昌工業

電動生活體驗-哿暢機電

電機產業的專業代工生產廠-富竹企業社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