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好幾年前,還沒有有光的時候,貓管家在某基金會底下工作,受計畫的關係必須跑偏鄉國小帶領閱讀活動。一次,閱讀後的延伸活動是在圖畫紙上作畫。圖畫紙發下去後,有個女孩的人物畫得小小的,大約在圖畫紙的左下方,馬上就聽見班級導師喝斥:「人幹嘛畫這麼小,圖畫紙這麼大一張,畫大一點啦!」大人看見的是「浪費紙張」,那麼孩子呢?⋯⋯
用故事陪伴,孩子自發光-管家日誌
2024.02.25
小孩的媽媽是故事志工,這天,媽媽認真專注地為著底下的孩子們說著故事的時候,小孩也是很認真專注地一個人在旁邊的書桌上默默地畫畫又剪剪。
小孩拉拉貓管家的衣角,「有膠帶嗎?」
貓管家找找書桌,都找不到透明膠帶,問:「雙面膠可以嗎?」
小孩點點頭,說:「可以。」
取過雙面膠後,小孩繼續就著檯燈的燈光,一個人剪剪又貼貼。
當天小孩媽媽帶的活動後半段是會幫孩子們自己搓的地瓜圓、芋園煮熟,到了這個橋段時,小孩也會跟著其他孩子一起來排隊、盛裝⋯⋯但偶爾會看見小孩作品不離手,珍視般地拿來拿去。
但有一度小孩可能沒有手拿,或專注地吃,所以把作品放在有光的櫃檯上。小孩吃完後,會有點緊張地問貓管家,我的蘋果呢?(蘋果是其中一個作品)啊!原來不小心被貓管家後續放的文件壓在下方了。
小孩找到了自己的作品,很是開心,也感覺得出來他很看重自己的作品。
最終,再歡樂的時光還是要曲終人散,要回家了。回家前,小孩說要把他的作品送給貓管家。
這不是小孩一直很專注做著,也始終拿在手上的作品嗎?居然說要送給貓管家。真是太不好意思的禮物了。
貓管家蹲下身,就著小孩的身高高度,問著這是什麼作品呢?
小孩說,這是有光的廁所,這些一格格的有光哪邊的書架⋯⋯小孩用雙面膠在後面又黏了一層紙,製造出立體的效果。
小孩說,「這是衣服。這是短袖。這是外套。這是鞋子。這是長袖⋯⋯」孩子一一地解釋著。
那為什麼旁邊會有一條直直的顏色呢?貓管家好奇地問。
小孩說,「那是一旁那件衣服的顏色。」
哦!原來這就是「色票」的意思哪!
總是忍不住想著,若直接跳過「詢問」這一個步驟,會不會就錯過小孩的用心與巧思呢?
也許小孩的技法只是簡單的幾筆,但沒有想到,卻是一雙小眼已經全然地觀察有光、發現有光,並將有光的內裝呈現在一張薄薄的紙上。一張紙卻容納了整個有光,難道不該給予肯定嗎?況且孩子為了營造出立體的效果,還用其他的紙跟雙面膠來黏貼,而不是屈就於平面紙張的有限,而是運用自己的創意,營造出自己腦海中的想要。這一切都是令人驚奇的。
記得,好幾年前,還沒有有光的時候,貓管家在某基金會底下工作,受計畫的關係必須跑偏鄉國小帶領閱讀活動。
一次,閱讀後的延伸活動是在圖畫紙上作畫。
圖畫紙發下去後,有個女孩的人物畫得小小的,大約在圖畫紙的左下方,馬上就聽見班級導師喝斥:「人幹嘛畫這麼小,圖畫紙這麼大一張,畫大一點啦!」
大人看見的是「浪費紙張」,那麼孩子呢?
現在想想,
若身為成人,或是跟孩子相較之下具有權威感的角色們,若能先打住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待,而是願意拉長一點時間,有「詢問」這一個步驟,會不會就能聽見小孩會如此呈現的心思何在呢?
而當周遭的大人們也願意去欣賞孩子跳脫於標準答案的表現手法,會不會就不至於抹煞掉孩子對於創作的熱情呢?
小孩總是提醒著我們,身為大人的我們,總是有著太多預設好的立場,總是有著太多既定且牢不可破的標準答案,
耐心與傾聽,並且當孩子提出需要協助時,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協助。孩子回饋給這個世界的,總是帶給我們驚喜與收穫。
讓我們看見一張紙+雙面膠+半張紙也能搭建出有光的內部構造圖。
每個孩子其實都會自體發光,有光在做的無非就是不要成為那個滅掉孩子心頭的光的人,看見孩子的光,陪伴孩子發光,讓這些養分成為成長中的燃料,因為走出有光,因為長成為大人的過程中,會有太多太多令人容易熄滅人生熱情的挫折與沮喪。
然而知道人生中,總是有那麼一個地方願意傾聽你為什麼這麼做,總是有那樣一個人願意理解你為什麼這麼做。人生就不至於走投無路,產生憾事。
童年的光,是一個成人面對挑戰與未來的勇氣燃料。
這也是貓管家成立有光的初衷。這就是有光迄今面對每一個孩子時,在堅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