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80):未知,焉得仁?—仁需要智識才能達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公冶長第五)。

raw-image


子文,楚國有名的宰相,姓鬥,名谷於菟(tù)。令尹是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已,罷免。知,同智。

 

子張問孔子說:『令尹子文幾次做楚國宰相,沒有顯出很得意;幾次被罷免,也沒有顯出有不快。交接時,一定把過去的政事向新宰相交代清楚。你看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可算得上忠了。』子張問:『算得上仁了嗎?』孔子說:『這算不上智,怎麼能得仁呢?』

 

崔子,即崔杼(zhù),《左傳》記載他殺了齊莊公,和如實記載此事的史官三兄弟;陳文子,名須無。兩人皆是齊國大夫 。

 

一輛車配四匹馬,十乘即四十匹馬。有馬十乘,代指陳文子享有的待遇。違,避開。

 

子張又問:『崔杼殺了齊君,陳文子享有四十匹馬的待遇,都棄而離開了齊國。到了它國,則說,「這裡的當權者也和我國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又說,「這裡的當權者也和我國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這個人你看怎麼樣?』孔子說:『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張說:『算得上仁嗎?』孔子說:『這算不上智,這怎麼能算得仁呢?』

 

孔子雖然肯定了這兩人的行為,一為忠一為清,但認為他們還做得不夠好,他們的所為不是明智通達的行為,還達不到仁的高度。孔子認為,仁道要通過智識來到達,不智就不能到達仁。

 

如果孔子自己處於這兩人的境地,孔子就不會像他們那樣固執。令尹子文是一味地堅守,對楚國不棄不離;而陳文子則一味地逃避,不做絲毫的努力去嘗試另外的選擇,或堅守或試圖改變。而孔子則不同,在魯國不受待見,就去其它國家。去了其它國家,就努力遊說推行自己的主張。遇到困難和不中意的人和事,總得先嘗試一番。不成,再另做打算。

 

孔子特別強調『時』,所作《易經》十翼中頻繁出現『時大矣哉』、『時義大矣哉』。而知時就需要有智。有智識才能充分發揮仁心,惠及更多的人,成為仁者。

 

美國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林有一段著名禱文,『我的上帝,請賜我寧靜,去承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並賜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這段禱文與孔子強調仁道需要智識才能達到很是相通。愛需要智慧才能知曉應當平靜承受還是奮起抗爭,仁則需要智識才能知曉應當堅守還是毅然而去。

 

2020年7月2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第五)。 晏嬰,字平仲,就是大名鼎鼎的齊國卿相晏子。晏嬰不但能說善辯,而且還善於與人相交相處。 一般而言,交往久了,互相很熟悉了,甚至成為要好的朋友,相處就比較隨便。說話比較隨便,禮節上也很隨便。比如,相互稱呼不再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第五)。 晏嬰,字平仲,就是大名鼎鼎的齊國卿相晏子。晏嬰不但能說善辯,而且還善於與人相交相處。 一般而言,交往久了,互相很熟悉了,甚至成為要好的朋友,相處就比較隨便。說話比較隨便,禮節上也很隨便。比如,相互稱呼不再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第五) 。 杇(wū),粉刷牆壁。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在其它弟子面前責駡他:『腐朽的木頭沒法雕刻,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左 傳 【曹劌論戰】     齊伐魯,魯莊公應戰。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問魯莊公憑何應戰,莊公認為他把好衣服與他人分享,曹劌說這是不普遍的小惠。莊公又說祭祀品不多,以真誠祭祀神明,曹劌說這不能獲得神明的信任。最後莊公說,對於訟案一定盡心盡力,曹劌說這是忠誠的表現,可以出戰了。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