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咖啡猜想:泡一杯故事的咖啡方程式

在星巴克待久了,思考與字裡行間充斥起咖啡的味道。
有幸參加了店家的咖啡講習,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有很多很多操作以外的細節,
不經讓人聯想故事也是這樣泡出來的。

故事的構築,就跟泡咖啡一樣:

原料來源

咖啡的原料:產區、品種、種植方式等。

故事的原料:作者的出生背景、生長環境、生活體驗等等。

你我或咖啡豆是怎樣長大的,會大大影響故事的內容與風味。
舉例而言,藝術家克林姆,父親是從事金銀雕刻的工匠,他的童年對於珠寶的各式金光銀光並不陌生,它的作品也反映出了那樣子光彩的色澤。

所有創作者的作品中,也不難觀察到他們生長的痕跡。

獨一無二的成長背景下,故事就會產出千百萬種變化。
當然也會有所謂的共通回憶,例如台灣的生活回憶,就有機車、小吃、選舉、來自東南亞的露絲米、阿里、莫罕默德,孔子的之乎者也,道士叮叮噹噹與好萊烏乒乒乓乓。

原料加工

咖啡的加工
剝殼法:蜜製、水洗、日曬、酵素、麝香貓、鸚鵡等等。
烘焙法:炒製、烤箱、無氧鍋,一爆、二爆、三爆,烘焙時間、溫度。

故事的加工:
技法:反諷、誇飾、敘述式詭計等等。
敘事:順序、倒序、意識流等等。

這就是功夫活,跟星巴克店員聊天的過程得知,走火入魔的咖啡癡會開始烘豆,找來各種生豆來做烘焙實驗等。

創作者不也是如此,作家也喜歡透過各種技法、挑戰、實驗去嘗試表現出更好的作品。

沖泡方式

咖啡的泡法:萃取咖啡豆風味的方式。
虹吸、手沖、濾壓、冰滴、冷萃、義式、越式等等。

故事的泡法:萃取腦袋想法的載體。
小說、散文、詩詞、音樂、漫畫、電影、戲劇、舞蹈等等。

咖啡在生產,加工後,重頭戲就是萃取它的精華,每一種技法能萃取到的成分、比例,簡單講:味道、口感都會不同,最終變成了每個人的偏好。

小說、詩詞、散文、音樂等等每個所傳達出來的故事節奏、文字濃度、意象,甚至接收的感官受器根本上不同。傳達給其他人就是完全不通的體驗。
有人寫詩,有人寫歌,有人抒情散文,而我選擇小說。


最終這些會構築成你我面前的一杯咖啡,一杯故事。
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沒喝過、喝膩了各種情形都可能。

咖啡與故事都一樣,需要不斷探索,找出自己喜歡的味道方程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