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黃河流域)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鄭光祖。
4. 南戲(長江流域)代表人物/作品:高明《琵琶記》(元)、湯顯祖《牡丹亭》(明)、孔尚任《桃花扇》(清)。
5. 戲劇;漢代稱「百戲」(「百」指各式各樣)、唐代稱「戲弄」。
6. 中國戲劇祖師爺為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創立梨園教坊(類似今日表演藝術學校),李白、王維等曾居於其中。
7. 宋代的「勾欄」指戲台,集中的勾欄泛稱為「瓦舍」、「瓦肆」或「瓦子」(「瓦」指女性,因皆為女演員),亦稱「伎院」(「伎」指藝伎),後因賣藝可賣身,遂稱為「妓」院,直到清代廢教坊制度及禁止女演員。
8. 清代「花雅之爭」(雅俗之爭)指「雅部」和「花部」(又稱「亂彈」)之間的競爭,前者較具文學性,如崑曲,後者較即興、隨興,如相聲。
9. 1937年北京的「啟明茶社」為最早的專門相聲劇場,另常看到相聲的衣服稱為大褂(北)或長衫(南)。
10. 湯顯祖將分析中國戲曲的方法(切入點)分為:「意」(主旨、觀點)、「趣」(風格、結構)、「神」(人物情感)、「色」(文采)。
今天問了馮翊綱老師,認為戲劇是靠民間表演還至政治人物喜好而得以流傳?老師答道,靠的是「文學」(劇本)。如湯顯祖的戲劇現在無人會表演,卻留下劇本(雖並非所有劇本皆流傳下來)。另有趣的是,一般所認知的「國劇」(皮黃戲、京劇)是非常近代(1949年之後)才有此稱呼的,又如明代湯顯祖原先寫《牡丹亭》非以崑曲演出,因當時崑曲為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遂經他人改為崑曲而大受歡迎。可見後人如何看待、演譯戲劇,影響了戲劇的生命。
2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