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有管還是比沒管好 ∣菜b導日記∣倒數655天

孩子們常覺得家長、老師管他們,他們覺得被管,很煩。

但其實,合理的範圍內以合理的方式,孩子們還是"期待"能受到大人們的管教,而且他們也多會配合的。


❦ 情境一

某日與小P閒聊,他說以前國中班上一位成績不錯的同學,在國三升學之際,聽聞了一些說法後,決意要到某校就讀,但沒多久就感到後悔。

小P:「我國中同學說,他每天都在學校玩得很瘋,但如果能重來,他不想讀那間學校。」

菜b導:「玩得很瘋,不是很開心的意思嗎?不然怎麼會不想讀那間學校呢??」

小P:「哦,他說他一整天都在玩"手遊",玩得很瘋!」

菜b導:「為什麼可以他可以一整天都在玩手遊?」

小P:「因為反正老師也不管,所以他們就自顧自的在上課時大玩特玩手機。但他覺得老師都沒在管,這樣不好。」

#菜b導OS:啊那是不會自己把手機收好乖乖上課嗎? XDDD


❦ 情境二

菜b導:「小X,你為什麼未經允許偷拿手機出來使用?」

小X:「那個小Y,還有小Z,還不是有偷玩?」

菜b導:「我現在是問『你』為什麼未經允許偷拿手機出來使用?不要牽扯其他同學。其他同學的狀況,我會去找他們處理。」

❧ 同學都偷玩手機,所以我也跟著玩。

以及

❧ 同學都穿便服,所以我也跟著穿。

❧ 同學上課都在睡覺,所以我也跟著睡。

❧ 同學考很爛也沒怎麼樣,應該不念書也沒關係吧。

❧ ……


以上這些利用從眾效應來稀釋及掩蓋自己行為的"藉口",是在班級經營中蠻常見到的狀況。

但一個班級裡,通常多數的學生都是願意遵守規定的,那些少數違反規定的孩子們,所從的哪是真正的「眾」,只是挑選少數有利自己說嘴的對象當自己的擋箭牌而已。

高中生,當然已能判斷自己的所做所為,如果是違反規定的事情,他們也有私人邏輯的理由,而且"表面"的和"裡面"的理由,可能還不盡相同,"裡面"的,甚至可能是更期待老師趕快來管束自己,像是得了學生版的孟喬森症候群

更何況那願意自發遵守規矩的「多數」孩子們!他們當然也期待老師去管教那些不守規矩的同學們,因為這樣才公平


所以雖然孩子們會覺得「被管教」像是受到約束一樣,但我發覺整體而言,孩子們還是希望老師能作為公正的一方,能主持班級裡的規矩與秩序,因為這樣較能維持班級有序,對學習效率也才會好,對孩子個人自身也才是好的。


因此,在合理的範圍內,父母及師長們,請盡到應有的管教責任,防範破窗效應於未然,有管還是比沒管好


若是覺得「管教勇氣」一詞太嚴肅抽象,也可參考格友安立格大大作品【陪伴孩子的童年(三十)是否該狠心戒斷?】中分享以溫和堅定的決心、方法及視野,幫孩子們建立好的習慣。


反之,若父母及師長們疏於管教的責任,其實不是變成孩子們心中的孩子王,反而有可能會被孩子們看輕的……

(#或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放生”了?!)




##

陪伴孩子的童年(三十)是否該狠心戒斷?

管教的勇氣 ∣菜b導日記∣倒數955天

家庭氣氛 ∣菜b導日記∣倒數772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