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抑制無聊

    每個人都自己選擇的生活型態與做事情的風格、處理模式

    沒有人能夠牽涉干預、妨害箝制任何人對於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與手段

    以及要如何過生活

    用什麼身心靈狀態

    時間上、事務上要如何規劃

    這些都是個人的自由

    除非他人選擇的生活模式已經阻礙、左右、干擾到其他人的生存空間與環境

    造成無可避免的傷害與負面影響的時候

    他人才必須要做出行動

    出手反制抵抗

    做出相對的取捨與規勸

    這個時候個體才需要被迫進行生活方式的抽變轉向

    但這種事端發生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幾乎不可能的

    所有人都能盡自我所能的選擇自己想要過的人生(在社會現實的條件範疇容允之下)

    但如果本身個性或者氣質人格是偏隨和、寡淡

    沒有想法、隨遇而安的狀態時

    就會陷入一種質疑拉扯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要什麼、適合什麼

    所以就只能「做正事」

    也就是社會上大家集體共同期待想像當中的在該年齡應該要做的那些事

    因為沒有自己的主見概念、觀點看法

    所以就只能依照約定成俗的固化僵硬、制式既有的框架來行事、來做出行為

    否則他們就會極度無聊

    不知道要做什麼

    因為自己沒有有興趣的事物

    所以就只能一直仰賴社會上賦予給他們應該要做的事與責任

    將其做到完美

    但又不是真正對「正事」有興趣有深層的內部動機

    想要鑽研深探

    就只是為了kill time

    為了不讓自己沒有事做、陷入百無聊賴的情貌況態

    並不是真心願意想要做、主動做(雖然從外顯形式、表面上的行為來看

    確實是主動投入

    而且還做得非常起勁努力、認真拚命)

    自體內在對於該事項的自主意志與本身興趣

    並沒有那麼高

    做這些事並不是為了自己真正喜歡

    或為了拿到好的成果、有良好理想的表現結果

    而只是為了怕無聊、沒有事做

    如果這個社會上沒有要求、規定人在若干年齡應該要做哪些事情

    沒有這種既定印象與框架、營造一個全然自由的選擇環境的話

    這些人將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緊張恐慌、跼蹐不安

    因為這就意味著沒有人明確具體的告訴他們此刻應該要做什麼

    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才是絕對對的

    有一個標準範圍來明確規範哪些行為一定得做、哪些行為不要做

    沒有強制、匡限

    他們反倒會覺得不習慣、不適應

    如果將這些強制性的條件抽離

    一切都是以選擇性開放、邀請、歡迎等這些方式來讓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從事、參與、執行

    他們不會更自在、快樂

    (自由對他們而言不存在也無從體會感受

    只是虛無飄渺的抽象意境與無謂的內心追求、可有可無)

    反會漫無目的、迷失惶恐

    一旦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要怎麼做

    他們就不知道要怎麼做了

    「幸虧」現在的社會還沒走到這種地步

    在當今環境之中還是有一套無形的模板

    放在那邊等著人去乖乖遵守

    而這些人除了遵守

    就「別無他法」、沒得選擇了

    跳脫出來之後也不知要怎麼選擇

    不是因為害怕陌生的危險、不敢跳脫舒適圈、沒有自我主見

    而是因為天性、本來的人格類型就是這種樣態

    已難以根除、改變

    因此他們除了做正事之外

    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當學生的時候就只能讀書

    出社會上班之後就只能工作

    永遠都在做那個年齡層應該要做的正常的事

    沒有其他額外的興趣與休閒

    得以分散自己的成就量與得失心

    如果這個社會沒有要求(慣性思維無形的期待)大家出社會之後要工作、在學的時候要認真讀書

    那麼他們就會憂鬱苦悶、無聊荒廢、墮落沉淪

    到最後連最基本得體正常的生活樣貌都不復見了

    因為他們就會將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

    當一個人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做正事的時候

    也許就能體會我的感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