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為了真正瞭解自己以及自己想說的話是什麼,我習慣用提問來開啟寫作。
寫作有時候就像是在說話,你可以試著想看看,如果你要和一個陌生人開啟對話,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就是去問他問題。
「欸,這個東西在哪裡買的阿?」「這個技巧你是怎麼做到的?」「你很擅長這件事嗎?」
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很願意和你分享,同時你也順利的開啟了一段對話。
寫作也是一樣,你必須對某件事感到好奇,你才會開始深入去挖掘它,就比如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也是為了持續探究寫作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好奇心是在人生旅途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
如果沒有好奇心,你可能不會想去看南極冰山的壯闊,因為你覺得那裡很遠。
如果沒有好奇心,你可能不會去嘗試家常菜以外的滋味,因為你懶得換口味。
如果沒有好奇心,你就不會動筆開始寫作,因為只有開始提問的時候,那些以前你未曾發現的新奇觀點才會一個接一個冒出來。
有了好奇心,我們就會開始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像是我最近聽到的一個新事物叫「希塔療癒」,以我的初步瞭解,我認為這是一種幫助人找到最深層想法的方式,所以我也把它和第一性原理裡提到的找出事物核心本質的概念做連結,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想法的產生,我會把它記在我的Heptabase裡,等將來有更多類似想法時,就會集結起來寫成一篇文章。
除了聊天及看書外,現代人接收資訊的過程更多的是滑手機看社群軟體,我追蹤了一些作家的帳號,所以有時看到有感觸的金句或是有趣的故事,我也會趕快記在手機裡,等待之後把散亂的素材和思緒黏合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越來越清楚自己對什麼事物感興趣,同時不斷地提煉自己認同的價值觀。
儘管每次寫完一篇文我都會很有成就感,但每週更新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門檻,我看過一段用來說明寫作為什麼難的敘述:
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轉換為樹狀的結構,展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中。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持續把腦中四散奔跑的想法一一抓回檢視,並強迫他們站好成為語意通順的一句話。所以為了讓我自己維持更新的頻率,我從預計的每週更新改成至少每月一篇,這樣可以更好的讓自己保持思考,而不會為了寫而慌張的把文字吐出來。
為了保持有價值的輸出,我們必須持續練習讓自己對於司空見慣的事產生更加深刻的思考,讓深度思考成為日常,如此我們才能在找自己的過程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