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首先,平常每天所做的練習,看起來只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動作而已,但為什麼選手們還是要反覆地練習,難道不會感到無聊嗎?其實,以佛法的觀點來看,會產生無聊乏味的感覺,是因為我們的心念太粗、太散亂了。事實上,因緣剎那生滅變化,都有著微妙的差異,選手們唯有專注不斷地練習,讓身心熟悉每一次微細的差異,才可能從容地面對環境中每個不同的變化。

    其實,修行也是如此,或許有些同學覺得念佛共修,都只是在念同一句佛號,太無聊了!其實,熟能生巧,雖然是同一句佛號,每個人的用心不同,功夫則千差萬別!再者,是臨陣不亂的心境。以佛教的觀念來說,就是有禪定的功夫,內心專注在方法與技巧,把得失暫時擺放一邊。

    或是有些人會覺得念佛有什麼?就看不起這個法門;但平常若只是不斷的做各種雜務,在內心的自省沒有下過功夫,遇到境界自然就亂了,不是自我打擊,就是彼此互相磨難,甚至沒有自覺,還以為自己是大菩薩,這都是不專精內明的能力的提昇導致的過失、罪業。

    最後,要念茲在茲提起心念。射箭選手最終的目標,無非就是希望在正式上場的關鍵時刻能正中鵠的。而這又與念佛有什麼關係呢?導師曾經說過:「凡沒有到達究竟地步,什麼人也是一樣,都在前因後果,造業受報的過程中。不能勵力向上,誰也要墮落;能勵力向善,誰也會進步。」

    修學佛法若未到達究竟(至少不退轉),你我都仍在前因後果造業受報的過程中,正因為如此,更要懂得讓自己的善緣相續。

    以射箭這個例子來說,正如同我們每天要不斷地練習讓善法生起,並放下得失之心,專心一意地念佛,深信善法的串習,可以促使自己在面對生死的關鍵時刻臨陣不亂。念茲在茲保持善念,如此才能不受無始的業力所障礙,而得自在解脫。

    我們還是欲界的凡夫,有三種特別熾盛的煩惱:第一是貪欲,第二是散亂,第三是瞋恚。

    面對種種境界,往往因為不正思惟,隨之而生起粗重的煩惱。對凡夫來說,不必怎麼練習就與煩惱相應。反之,若真正要與善念、清淨心、禪定相應的話,卻須要不斷地練習,費好大的功夫才能勉強保持。孔子讚歎顏回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有很多老參,曾參加過許多次的佛七、禪七等活動,然而是不是參加的次數越多,念佛功夫就越純數越多,念佛功夫就越純熟了呢?可能不一定!如果不用心,沒掌握到方法的話,或是純淨的心沒有好好保持,都有可能回到原點。

    我們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進步?如果有的話,則繼續用功;倘若退步了,則須回歸起點,腳踏實地從頭做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