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4|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無行動,不幸福》人生意義不是一樣東西?如何活出意義感?

raw-image


這本書用正向心理學去討幸福,其中選取書中一部份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人生意義

作者提到,過去他對人生意義的探索走入了死胡同,是因為把人生意義當成了一個孤立靜止的東西,我誤以為只要我不停地思考,就能找到。

而在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人生的意義,來自你和外界之間的連接

人生意義不是一樣東西,而是一個過程

作者看了一個TED演講影片,講者把抽象的人生意義,轉化成了一個包含五個問題的公式: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你為誰而做?他們需要什麼?最終他們會實現怎樣的轉變?

這五個問題裡,只有兩個是關於自己的,而剩下三個都是關於別人的,它其實也反映了:人生意義的真相,在於主動地建立連接

積極心理學的塞利格曼曾提到:人生意義意味著,用你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去和一個超越自身的東西產生連接,設定目標去服務於它,並用恰當的方式實現這些目標

如何活出意義感

書中提到三個建議

第一,過一種更利他的生活。

感恩、善意助人、幽默等主題,都是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都是在幫助你增加你和別人、和這個世界的連接。是這些瞬間的疊加,才有了生命中長久的回憶和體驗。

第二,懷抱敬畏。

敬畏這種積極情緒,它是指當我們看到非常宏大的人或事物時,心中所產生的那種感受。

作者鼓勵他的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親近大自然,激發對各種生命和存在的敬畏之心,因為這往往可以帶來一個人更強烈的意義感。

第三,去整合。

人生意義不是一樣固定在某處的靜態標杆。它也像你的自我,隨著經歷會不斷升級。關鍵在於,把許多更復雜、看似相互矛盾的內容整合到一起。

一個經過了實證檢驗的整合方式是:

重新講述你的故事。每個人在敘述自己經歷時,往往會有個習慣性模式,但是當刻意訓練自己使用另一種視角來講述經歷時,即使是同一件事,你也會產生新的感受和思考,從而整合進原來的觀點,對生命的看法也會因此變得更有彈性和力量。當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也就對這段人生形成了更高層次、更復雜、更整合的理解。

其實這段內容,也讓我想到之前YT上看過的影片「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being happy | Emily Esfahani Smith | TED」,裡面提到人生意義四大元素:

歸屬感(一種關係,一種你與他人在本質上彼此是否處在相互珍惜的關係中)、目的(重點在於你能給予什麼,用你的力量去服務他人)、超然(超脫了日常生活的喧囂擾攘,自我感正在漸漸消褪,感覺到和更高的現實產生連結)、說故事(用你人生事件來創造一個故事,我們可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可編輯、詮釋或再重述)

⬛心得

我自己想分享個以前的經驗,我以前曾經有種感覺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的感覺

為什麼呢? 我感覺很多東西,似乎都不是永恆的,人到最後都會死,雖然確實有些東西可以留下,例如創作、著作、發明等等,但到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也似乎都會消去,那這樣到底有何意義呢?

當時,我從很多資源裡面去尋找解答,包含閱讀的書和網路文章,後來我得出一些答案,就是有個東西就是最真實的,就是我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可以藉著思考和行動,讓當下和未來體驗程度提高,另外因為他人體驗也是真實,所以也能夠去提高他人體驗

而其實在前面提到可以留下的東西,也都是帶來一段體驗,例如創作能夠提供閱聽者來閱讀或觀賞,帶來一段體驗;有些工具書則是獲得方法,能夠改善生活,提高未來的體驗;科技產品也帶給我們一段方便且能與人聯繫的體驗

另外其實有個問題,就是宇宙很大,讓人感覺做什麼是情影響不大,但這是從巨觀角度看待,從微觀來看,對於自己及自己可以影響到的人來說,影響大得多,因此就是巨觀微觀的區別

所以後來我覺得,去問意義是什麼?可以將這個問題轉換為:如何提高自己與他人在現在和未來的體驗? 因此接下的問題就是,我該做些什麼呢?

⬛做什麼

我自己會想要作一些延續性貢獻性的事情,雖然說大部份事情到非常多年後會消失,但是有些事情,還算是能夠延續一段很長時間的,例如我看電子書會做些筆記、會寫些日記或用相片和紀錄生活等,然後大學成績為了未來推甄,也還是要維持一定成績水準(當然標準會因人而異)等等

而這本書中提到 主動與人建立連結,那我該要做什麼呢?

其實我在以前有過許多類似經驗,當時有加入一些遊戲社群,在裡面可以主動參與交流互動,有時是在遊戲哩,有時候是在遊戲的論壇或群組,這些都帶給我很多美好的經歷,這就算是一種與人的連結

而我在我大二到大三暑假,展開新計畫是網路創作,以前我會在FB上面寫一些東西,給好友圈看,當時就不一定有人會留言,我還是會想寫,讓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的感覺實在很棒

後來大學後,想擴大範圍,因此選擇網路創作,這也是個主動的方式,可以讓讀者看見自己作品,從中獨到啟發、樂趣、知識等,光是想到界讓人興奮,這些作品同時具有延續和貢獻性,以後自己也都能再次閱讀和再次使用

不過其實在創作之初,會有個時期需克服,就是起初作品比較少,還是比較少人可互動,所以同時間,我還是有參與興趣社群,主要是用line和Dcard,參加些活動、參與討論、為人解惑等,這些帶給我和他人更好的體驗和感受,也因此都具有意義

後來創作隨時間發展,就有機會擴大影響圈的,一開始可以先寫短,之後再考慮是否寫長,能力也可以從中得到提升的

而上面提到利他的時候,也需要考慮自己情況,建議可以多選擇同時利己又利他的活動,我上面提到的創作和參與興趣社群都具有此價值

⬛敬畏和故事

而對於敬畏的部分,我自己是有過幾次經驗,有時候是書中內容帶來的啟發,會帶來敬畏感

有次是2022年摩爾莊園熱潮,玩家數量增多,原本比較少人玩的頁遊玩家變多,以前那種童年大家一起玩的感覺回來了,帶給我一種童年美好樂園再度降臨、大家共同參與其中的感覺

有一次是Dcard舉辦的線下活動,從中感受到創作和貢獻的那種生命力和熱忱,這都帶我我一種強大的熱情和敬畏感,其實後面這兩個經歷就都跟興趣社群有關

每當想起這些經歷,以及看看一些經歷的記錄和心得,我就覺得生活會更加有動力,能為創作注入更多熱忱,因為大家在興趣圈都能有更多機會去創造更多經歷,以及我可以善用自己的能力投入和參與其中,例如參與活動、進行創作、交流互動等等,就選擇些能能豐富自我和他人的活動

其實我也滿感謝各種網路平台的,因為不論是任何興趣愛好,幾乎都能有平台讓人能參與其中,而各種作品也都有它的受眾,好比如參與討論、解答疑惑、進行創作等等,都是一種參與的方式

其實上面那些敬畏感,我自己覺得文字還是很難完全表達,不過那種感動的感覺是真實的

在興趣社群內,以及進行創作,上面提到的人生意義許多元素(歸屬感、目的、貢獻、給予、超然、說故事等等),這些元素幾乎都符合,因此如果對於人生意義有疑惑,我覺得參與興趣社群和創作,是很值得嘗試的事情

2022摩爾莊園的盛況

而有關書寫故事嗎?

其實這也是我常常在做的事情,在寫日記或文章的過程中,就經常是與過往經驗的一次次對話,可以從中獲取啟發,而在創作的話則有機會成為素材,一段經驗不同時間看也可能有不同結果

這也讓我想到 被討厭的勇氣提到:决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

而書中提到人生意義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過程,這點也時俊有啟發性,其實我自己有時候看看以前多年前的經歷,有時候似乎會覺得,以前自己跟現在感覺差滿多,不過當然還是有些事情會延續下來,所以還是會需要稍微思考到延續性和未來影響的吧

我覺得以目前大學階段,可以給自己些嘗試和探索吧,例如有關創作,其實創作其實很廣,就會嘗試寫些不同主題,我就發現幾乎每種創作,都會有它的受眾,經典遊戲文章可以喚起大家回憶、實用性文章可從中得到方法、經驗類文章可提供經驗給大家參考、梗圖類可以給大家樂趣等,都有各自的價值,這也都是種探索

然後閱讀各種不同主題的書和文章,或者是參與一些喜愛的興趣社群的活動,也都是種探索吧,隨著探索,其實也對於自己有更多了解,就可以選擇哪些要持續發展,並在各種活動上設置不同標準和分配不同時間,這些都有助於豐富人生

上面書中內容和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