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心得)軌跡之上的思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友予瀞迎來她的畢業製作,她是一位策展新秀。觀看完她的小展覽後,希望記錄一些東西,免得她之後紅,我沒有採訪的機會。

在策展的前言中,她這樣說著:

「然而,我想所謂的『一廂情願』,並不是想站在別人的成功上享受,只是別人的成功確實指向了一個能被認可、被接納的路徑⋯⋯從人類的演化,或一個生命的成長,都可以看見個體透過模仿適應群體、世界的進程,並透過這種方式逐漸建構自我認同,因此我認為,會不自覺有模仿的行為,其實不是在追求都一樣,而更也許來自一種擔心自己『不像』焦慮:不像策展人、不像藝術家、不像當代。因此,我決定要在2024年的夏天揉和這些觀察與疑問,做出了『軌跡之上』。」

我喜歡這段文字,真切真誠地表示出自己的焦慮,並不是焦慮本身真誠,而是我欣賞直視真誠的態度。

所以她用崔廣宇的《模仿》開場。在予瀞的解釋後我知道,這件作品是藝術家在學校時,為了反抗當時的傳統藝術觀念,而有的畢業錄像製作,在影片中模仿各種日常中的物件。這是「軌跡之上」的開場。

她介紹崔廣宇時提到,他是位善於挑戰「正常」的藝術家,就像是他在製作這部電影時,其實也是反抗自己老師所說的事情而有的作品,但是這些東西,卻一不小心卻成為後面藝術家的模仿,會者把他當作模板的一種代表,這經歷很奇怪,但又不得不承認其弔詭性。




踏入展場後,又有一間模仿《模仿》的作品,是藝術家廖英凱的作品。彷彿這樣的反抗精神一直在前進,是挑釁?還是讓人踏入影線之前,就不小心會陷入的陷阱?觀者在這樣的安排下,可以意會出策展人所要傳達的思考。

《模仿與模仿與模仿》是以崔廣宇的《模仿》為基底的剪影。當人們經過時,又可以再模仿一次。

《模仿與模仿與模仿》是以崔廣宇的《模仿》為基底的剪影。當人們經過時,又可以再模仿一次。


但策展人在裡頭又自我辯證,就像另一個作品張瑄佑所做的《馴化的甜甜》,藝術家在桌上擺了許多小時候會玩的連線遊戲。我本以為大家可能會乖乖地連玩,但是策展人說,才不!大家都畫出不一樣的東西。所以軌跡之上是我們面對生活的常態,循規蹈矩的日子意外的不平凡。


在甜甜旁,還有像是黑洞的作品《Murphy》,這是藝術家郭恩碩在創作時,原本放棄的一項作品,原因是因為他的作品被老師視作是Anish Kapoor的Dismemberment,但是他剛開始創作時,並沒有這樣想,也不知道Dismemeberment,但因為會被誤會,所以暫時先放棄。不過策展人彷彿想問,靈感的汲取,在地球上會重疊,真的是故意的嗎?還是原本我們對於某些圖形就是藉著模仿不斷在改變?這讓我想到許多智慧財產權的爭議。

最後,一整面牆上的作品則是游博任的《2024素描全面抽象化》,策展人介紹,因為藝術家修一門要畫樹的課,但都一直無法通過,所以他將自己與老師的互動,畫成了一本漫畫。因為他在課堂上質疑與臆測老師的規則與準則,什麼是美?什麼是樹的美?我們真的畫得出來嗎?


對我來說,「軌跡之上」這場策展也許是在二十初才能意識到其重要性的一種展覽形式,因為畢竟如果年過三字頭,會漸漸把這種議題遺忘在宇宙間,或者因為反抗過、體驗過,而心甘情願了,所以忘記這些有趣的毛躁。

很高興去看此展覽。

我和梁的合影。賀喜她是今年北藝大某碩士的狀元。我家台南妹仔就是讚,無話可說。

我和梁的合影。賀喜她是今年北藝大某碩士的狀元。我家台南妹仔就是讚,無話可說。


avatar-img
3會員
16內容數
大家好,歡迎來到Willow的沙龍。這裡有我的呢喃與生活大小事心得感想,歡迎各位留下你的想法,或者也閱讀過、看過這些電影書籍的想法,或者碰到相同人事物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ow 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酷刑是什麼?什麼是政權壓迫?又會造成什麼樣的恐懼?沒有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我,認識這些字句的時候,往往是從文獻上的字句,或者現在展覽的影片以及書籍,才第三手知道的政治壓迫內容。《阿根廷正義審判》帶影廳的觀眾彷彿經歷阿根廷這場最重要的世紀審判,一窺轉型正義在法庭上的樣貌。
此文章記錄了電影《墜惡真相》使用P.I.M.P的原因,以及影集《孫家兄弟》也用相同的音樂。還有最近看影集聽到熟悉的Sukiyaki《昂首向前行》。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3/5自畫像:47公里2020
電影《莎莉》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失親的姊姊惠君(劉品言飾),從小努力養雞、做農事,一手養大弟弟(陳柏宏飾),四十歲左右因為尚未結婚,被姪女慫恿後,開始上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的故事。一位長年奉獻給家庭,沒有自己人生的女性,該怎麼找愛?該怎麼認識自己及未來?
3/5莎莉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4/5尋找湯德章
即將在台灣於三月底上映的《石門》於3月中先舉行影院特映,導演黃驥與大塚龍治也現身回答觀眾問題。
5/5石門
酷刑是什麼?什麼是政權壓迫?又會造成什麼樣的恐懼?沒有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我,認識這些字句的時候,往往是從文獻上的字句,或者現在展覽的影片以及書籍,才第三手知道的政治壓迫內容。《阿根廷正義審判》帶影廳的觀眾彷彿經歷阿根廷這場最重要的世紀審判,一窺轉型正義在法庭上的樣貌。
此文章記錄了電影《墜惡真相》使用P.I.M.P的原因,以及影集《孫家兄弟》也用相同的音樂。還有最近看影集聽到熟悉的Sukiyaki《昂首向前行》。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3/5自畫像:47公里2020
電影《莎莉》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失親的姊姊惠君(劉品言飾),從小努力養雞、做農事,一手養大弟弟(陳柏宏飾),四十歲左右因為尚未結婚,被姪女慫恿後,開始上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的故事。一位長年奉獻給家庭,沒有自己人生的女性,該怎麼找愛?該怎麼認識自己及未來?
3/5莎莉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4/5尋找湯德章
即將在台灣於三月底上映的《石門》於3月中先舉行影院特映,導演黃驥與大塚龍治也現身回答觀眾問題。
5/5石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首先,讓我們一起試著去接受在這條路上,自己並不是心目中最耀眼,走在最前面而能夠被許多人看見的人。甚至試著去接受自己還無法受到矚目,還沒辦法得到最喜歡的星光,追不上在這條路上所憧憬的人。 然後,回過頭來,看見自己有屬於自己的航道,有屬於自己的光芒。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學習對象能提供啟發,幫助尋找創作方向和風格。臨摹他人作品並不等同於複製,而是吸收精華後融入自我特色。抖音等社群平台的影響在於使用者,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會限制發展。適應變化和及時調整策略非常重要,新事物可能難以習慣,但積極行動、制定計畫並養成良好習慣是突破的關鍵。希望與大家共勉,共同努力達成新目標。
-微思緒 人類真的很喜歡創造字彙及賦予意義。 賦予意義跟限制根本是一樣的啊。 人類的根源根本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怎麼樣都會找到相似的地方,會把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而這麼做的結果很難簡單定義,不只是成功或失敗,大概比較貼近失去與獲得。 同理其實也是一種投射,把自己對他人的認知投射在他人身上然後再產生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所以你也是藝術家?」 初次見面時,找不到現成可套用的身份,熟人不知如何介紹,自己也難以說明 「他們是生活藝術家啦!」 (他們,指的是沒有特定職業但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愛是一門藝術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 學習一門藝術的過程可分為二部分,理論和實踐。最終把理論的知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首先,讓我們一起試著去接受在這條路上,自己並不是心目中最耀眼,走在最前面而能夠被許多人看見的人。甚至試著去接受自己還無法受到矚目,還沒辦法得到最喜歡的星光,追不上在這條路上所憧憬的人。 然後,回過頭來,看見自己有屬於自己的航道,有屬於自己的光芒。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學習對象能提供啟發,幫助尋找創作方向和風格。臨摹他人作品並不等同於複製,而是吸收精華後融入自我特色。抖音等社群平台的影響在於使用者,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會限制發展。適應變化和及時調整策略非常重要,新事物可能難以習慣,但積極行動、制定計畫並養成良好習慣是突破的關鍵。希望與大家共勉,共同努力達成新目標。
-微思緒 人類真的很喜歡創造字彙及賦予意義。 賦予意義跟限制根本是一樣的啊。 人類的根源根本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怎麼樣都會找到相似的地方,會把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而這麼做的結果很難簡單定義,不只是成功或失敗,大概比較貼近失去與獲得。 同理其實也是一種投射,把自己對他人的認知投射在他人身上然後再產生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所以你也是藝術家?」 初次見面時,找不到現成可套用的身份,熟人不知如何介紹,自己也難以說明 「他們是生活藝術家啦!」 (他們,指的是沒有特定職業但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愛是一門藝術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 學習一門藝術的過程可分為二部分,理論和實踐。最終把理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