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為何累積「自己的數據」比相信「別人的數據」更重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一件事情之前,


我們總是會搜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但在我經驗上,「更好的解法」終究,都還是別人的解法,


而「最好的解法」,


則是將別人的解法截彎取直,去蕪存菁後,


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版本。


我採取的方式是,只要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法」後就開始實踐,


而實踐時採取一種「練習」的心態,


無論怎樣都先重複做個20次,累積「自己的數據」。


數據是否能降低不確定這件事,


其實在於數據是「別人的數據」還是「自己的數據」。


相信「別人的數據」其實潛在相當多的風險,


這些數據是否可靠,又或者對你的情況有沒有代表性,


都是你無法親自驗證的。


你能親自驗證的,就只有親自實踐,累積「自己的數據」。


累積自己的數據,你就能把原本可行的解法不斷迭代升級,


而且更容易看到「更好的解法」的「更好」的部分,


更容易把那個部分偷過來,安裝到自己的解法上。


升級自己的解法,再去快速實踐10次20次,累積「自己的數據」,


你能變得更敏感,更能在別人的解法上得到啟發,得到下一步迭代的方向。


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不是一次就有輸贏,


反而是更像需要一直玩下去的遊戲。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5月2日,我在Amazon JP 訂購一本名為「神速時短」的工作類書籍。 神速時短(しんそくじたん)是表達「極度高效率且迅速完成任務的方式」, 其中「神速」意味著非常快的速度,幾乎如神般迅速, 而「時短」則直譯為「縮短時間」。 神速時短介紹了一個四階段的循環:
    你是否曾夢想通曉多國語言, 從而開啟一扇扇通往世界各地的窗口? 本文分享我的多語言學習經驗, 分享我是如何有效掌握多種語言。 尤其是在我決定學習義大利語後, 學習的經驗進而引發我對其他歐洲語言的學習興趣。 以下是我在這趟尚未結束的旅途中獲得的三大啟示。 ▋啟
    2024年4月23日的早上九點,我參加了Nick Milo的免費培訓 Livewriting 101。 這個培訓是為了Nick Milo的培訓營Write Original Works做預熱, 主打「用連結的筆記寫出原創的工作」。 Nick Milo可以說是Obsidian的祖師爺
    如果你對日本流行文化感興趣, 尤其是偶像產業, 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她不僅作為一名藝人在AKB48及其姊妹團體HKT48中脫穎而出, 而且在多元領域中展現了出色的領導力和創造力。 這裡有三個我從指原莉乃身上學到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
    做研究時,總會擔心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是其實,你想做的研究計畫,其預期產生的價值, 跟你所能獲得的計算資源規模,是直接相關的。 人如果在業界,但是無法參與公司的核心研究組, 無法做預期價值夠大的研究計畫,也是拿不到公司的計算資源。 人如果在學界,但是能夠建立起預期社
    對於那些覺得基礎科學研究離實際應用太遙遠的人來說, 這篇文章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理解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社會可用的技術,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並推動創新。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三個故事, 看看這些看似抽象的研究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 ▋故事一 - 從學院到產業的轉變
    2024年5月2日,我在Amazon JP 訂購一本名為「神速時短」的工作類書籍。 神速時短(しんそくじたん)是表達「極度高效率且迅速完成任務的方式」, 其中「神速」意味著非常快的速度,幾乎如神般迅速, 而「時短」則直譯為「縮短時間」。 神速時短介紹了一個四階段的循環:
    你是否曾夢想通曉多國語言, 從而開啟一扇扇通往世界各地的窗口? 本文分享我的多語言學習經驗, 分享我是如何有效掌握多種語言。 尤其是在我決定學習義大利語後, 學習的經驗進而引發我對其他歐洲語言的學習興趣。 以下是我在這趟尚未結束的旅途中獲得的三大啟示。 ▋啟
    2024年4月23日的早上九點,我參加了Nick Milo的免費培訓 Livewriting 101。 這個培訓是為了Nick Milo的培訓營Write Original Works做預熱, 主打「用連結的筆記寫出原創的工作」。 Nick Milo可以說是Obsidian的祖師爺
    如果你對日本流行文化感興趣, 尤其是偶像產業, 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她不僅作為一名藝人在AKB48及其姊妹團體HKT48中脫穎而出, 而且在多元領域中展現了出色的領導力和創造力。 這裡有三個我從指原莉乃身上學到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
    做研究時,總會擔心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是其實,你想做的研究計畫,其預期產生的價值, 跟你所能獲得的計算資源規模,是直接相關的。 人如果在業界,但是無法參與公司的核心研究組, 無法做預期價值夠大的研究計畫,也是拿不到公司的計算資源。 人如果在學界,但是能夠建立起預期社
    對於那些覺得基礎科學研究離實際應用太遙遠的人來說, 這篇文章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理解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社會可用的技術,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並推動創新。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三個故事, 看看這些看似抽象的研究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 ▋故事一 - 從學院到產業的轉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你結合書中的理論與個人經驗,強調多方收集資訊但專注重點,重視機率預估和聯準會看法,並在投資中合理分配資源、持續修正操作以提高績效。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