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051|為何累積「自己的數據」比相信「別人的數據」更重要?

    做一件事情之前,


    我們總是會搜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但在我經驗上,「更好的解法」終究,都還是別人的解法,


    而「最好的解法」,


    則是將別人的解法截彎取直,去蕪存菁後,


    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版本。


    我採取的方式是,只要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法」後就開始實踐,


    而實踐時採取一種「練習」的心態,


    無論怎樣都先重複做個20次,累積「自己的數據」。


    數據是否能降低不確定這件事,


    其實在於數據是「別人的數據」還是「自己的數據」。


    相信「別人的數據」其實潛在相當多的風險,


    這些數據是否可靠,又或者對你的情況有沒有代表性,


    都是你無法親自驗證的。


    你能親自驗證的,就只有親自實踐,累積「自己的數據」。


    累積自己的數據,你就能把原本可行的解法不斷迭代升級,


    而且更容易看到「更好的解法」的「更好」的部分,


    更容易把那個部分偷過來,安裝到自己的解法上。


    升級自己的解法,再去快速實踐10次20次,累積「自己的數據」,


    你能變得更敏感,更能在別人的解法上得到啟發,得到下一步迭代的方向。


    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不是一次就有輸贏,


    反而是更像需要一直玩下去的遊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器學習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Obsidian第二大腦建構實務. 原子寫作與精實寫作實務. 精力管理與學術工作流實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