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睡前的心煩意亂

    我打開信件,發現我收到競爭廠商的人事邀約,一開始開心😃,喔我被認同。但仔細閱讀邀約兩三遍,看是真摯的信件,實則僅闡述表面,沒有太多價值的呈現🥲。

    再者,看到一段文字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我從海外留學回來後,致力於國際教育的發展。」這句話其實沒有什麼毛病,也蠻熱血的。

    或許年輕十歲的的我嚮往與海歸的人一起共事,會認同這股理念。

    但是,過去和海歸的學生共事,我真心痛苦,首先,我認為在台灣工作至少中文溝通能力理解要好,不好也沒關係,可以就事情好好討論,達到雙方認知一致,而不是直接有點自我中心看事情,或是認為留學想法就比較對,執行上應該是要好好去考慮每一方的角度,再去規劃和執行,而不是一股腦兒地以自己的方式。但這只是我看到不太優的海歸。還是有好的海歸,像是因為要學某樣專精的東西而特別去該國學習的海歸,就比較能在事情上討論。

    我去該公司看了一下,幾乎都是海歸的學歷。我莫名感到心煩意亂,也覺得台灣在人力招募上也越來越偏向海歸的人力,在英語產業這樣想也感覺合理,畢竟英語和留學有關。但也不是所有科系都適合做國際教育。如果是海歸英語教學科系,我還能理解,或是非相關科系,但有相關經驗,我也能理解。但是都沒有相關學歷和經歷,卻直接是國際教育的行政長,我就會滿頭問號。

    我只是感到很難過,這個行當這十幾年來由許多本土的大學生或是相關經驗的一步一腳印打拼起來的,的確有不錯的實績。但有時候在職場,好像很常只要是好的海外學歷或是家裡背景硬的就可以拿到許多一步一腳印好多年後都拿不到的職位和薪水。想到就覺得很難過吧…

    台灣年輕人失業率很高,但自己的企業都不聘僱本土的學生了,甚至大量地聘僱海外學生,或是說沒有留學海外就無法當主管等。那這個就業市場還要玩什麼?

    只是一封信,我腦袋就可以如此之多聯想,真的心煩意亂。

    還是去聽YouTube的懸案故事實際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是個有全職工作又正在寫論文又去念師培的人,不知道為何總是會把自己弄得很忙,但又沒那麼快樂自己的忙碌,好奇這個自己,想記錄些什麼,或許從中可以開竅些事情。目前是這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