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簡單說》把複雜事情白話說出來



    與學生團隊一同上攝影課程

    與學生團隊一同上攝影課程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情的紅利,讀書會的報名人數相對較多。到了2023年,疫情開放後,舉辦了五場《走讀創生讀書會》,相比之下,報名更加容易。因此,我嘗試將線上讀書會調整為線下課程,並將原來的線上講座平台轉回到方格子文章的撰寫。在線下課程中,我在大學課程中將講授狀態轉為與社區或場域接軌的課程,開設了探索自我和設計思考的課程。探索自我課程是一場為期八小時的工作坊,內容包括田野調查技巧和《葬送的芙莉蓮》的文本分析。

    在第一年,通過書店老闆的講座,我認識了五位夥伴,感受到了書店老闆在籌劃第一場讀書會時的組織模式,包括如何從零開始經營群組,以及如何讓一群陌生人願意在他的直播與讀書會中互相信任並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通過自己的探索與體驗,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篩選模式和脈絡。我認為在從零到一的探索中,有些人由於天賦、背景或經驗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人會受到影響,而有些人則可能不受影響。這正如《簡單說》一書中提到的你與對方的差距。如果能夠通過有條理的方式或某些社交情境,就有機會改善這種原本無法達成共識的情境。

    你擁有只有你才能傳達的知識與技能

    在2022年到2023年的線上讀書會中,我通過說書的方式分享地方創生的相關知識,並介紹了我所閱讀的相關書籍及其見解。隨著分享的進行,我發現參與讀書會的夥伴們可以分為自己的好朋友和對該主題感興趣的陌生學員。這兩類人在解讀和回饋上往往有所不同。

    當時我採用的定價模式是每人300元。起初,這一價格是根據孫治華老師的建議訂定的,但後來我進行了一些調整。如果是從事地方創生的朋友報名,也可以參與活動。通過這種模式,我發現付費的朋友出席率較高,但仍有約一成的朋友可能會因故無法出席,這會引發退費或提供回放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舉辦讀書會的人提前考慮。

    另外,我發現上課時間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課程安排在晚上,聆聽者的注意力會較不集中,尤其是平日晚上。而如果安排在週六下午或晚上,聆聽者的互動會更多。因此,在選擇上課時間時,需要考慮是否可以使用連連看、選擇題或排列題等互動方式,讓聆聽者在兩小時的課程中,通過回覆問題逐步加深理解和學習。這些都是演講者可以思考的,以更好地傳達自身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你的說明讓人聽不懂的原因

    這學期即將進入尾聲,隨著課程的不同,學生的回饋也有所不同。在《簡單說》這本書中提到的三個原因:「對方沒有做好要聽的準備」、「自己沒有充分了解內容」以及「自己沒有掌握好的知識狀況」,這些也正是我在大一學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或許因為他們剛從升學上來,對他們來說,補習班的學習方法和速成學習法變得非常重要,相對地,他們的體驗感受以及自我探索的經驗較少。

    在我的課程中,我每週會出題讓同學回想過去的經驗。有一次,我詢問他們過去校外教學的經驗,結果發現,他們並沒有對所參觀的地方留下什麼印象,反而是與好朋友一起出去玩的記憶更加深刻。這讓我想到在書店老闆的講座中,他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參與的學生透過與朋友共同參與和完成事情,來了解我們在底層邏輯上的知識。

    在第四堂講座中,書店老闆設計了相互點評的環節,這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很多知識可能因為參與者背景的不同,同樣的觀點會有不同的解釋。此外,相互點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在學習上的認知結構有何不同,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知識掌握上的狀況。因此,我在期中報告中也採用了這種方式進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透過報告和設計點評單,感受到自己與其他同學在認知上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去肯定別人的優點,並給予建設性的回饋,幫助他們進一步調整。

    在這樣的建議下,學生可以逐步建立與他人合作的人脈積累,這也是我在課程中持續調整和感受到的。在每次課程中,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樣,讓學生一步步地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家好─我是許正賢(Seiken ),台藝大藝政所博士,喜愛各國不同文化,所以常與朋友一同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藝術季、茶藝體驗活動、臺日分享活動,閒暇之餘,探訪博物館,將所見所聞寫成文章,如果對你有些幫助,歡迎贊助或參與我們的訂閱方案喔!(ssam7316tw@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