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迷惘:一場給國中生和過去的自己的講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些日子受邀在一個國中裡做了一場講座+工作坊的分享。

自從開始工作一來,除了親子場的迷你孩子之外,幾乎沒有對著15歲以下孩子訴說著我的工作、我的創作、以及我的人生故事的經驗,因此在準備的過程多了幾分謹慎,重新地去思考在那樣年紀的我會想要聽什麼,想要知道什麼,以及想要理解什麼。也才意識到,所有人生中累積起來的故事,也都是從那麼久之前就已經開始醞釀了。

想要去哪裡,就在地圖上畫一個點,然後畫出路線走過去吧

想要去哪裡,就在地圖上畫一個點,然後畫出路線走過去吧


「想要去哪裡,就在地圖上畫一個點,然後畫出路線走過去吧,歪路也可以,總是會走得到的」

我從小就熱愛創作帶來的成就感,甚至從有記憶以來關於未來的樣貌,都曾經以『成為藝術家』作為夢想。雖然小時候美術課的成績不盡人意,但是創作本質帶來的快樂遠遠的勝過於任何其他物質能夠提供的癮,也或許對於顏色跟文字的愛促使自己和書本一直保持親密的關係,在那個國中基測剛開始的年代,喜歡閱讀的我在高中之前的成績都不錯,卻陸續產生了自我意識地追求以及父母期許的未來之間明確的碰撞。

不論是國中上高中時試著爭取美工相關學校,或是上了北一女之後還在掙扎未來的道路的爭吵,雖然後來因為自己對生物的愛選擇了三類,但是這些累積的疑問在高中升大學的考試之前面對科系的選擇產生了難以負荷的迷惘。

當時的自己還不太懂迷惘是什麼。

班上的導師董玉娟在高三時邀請大家如果有什麼想要聊聊的事情,都可以登記在午餐時間和她一起共進午餐。

「想要去哪裡,就在地圖上畫一個點,然後畫出路線走過去吧,歪路也可以,總是會走得到的」

董老師這麼告訴我。

例如我想要成為一個插畫家,但是我眼前的選擇都是三類科系時,是否在往後的職涯裡,我能結合兩者而成為科普繪本的創作者。

「走過的歪路都會成為累積。」

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想法是一個咒語,讓自己從每一次選擇的緊張釋放,轉而興奮。

事實上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有一個這個當下做出的選擇會絕對的影響接下來的人生而沒有回頭路的迷思,因此每一次選擇都變得緊張,每一次選擇都會過份巨大。

raw-image


想像我們在地圖上的自己長在這裡,而想去的地方在那裡,最直觀的思考其實是畫一條直直的路過去。

raw-image


這樣的路看起來最短,最快,而且可預期,但是能夠成功走在這條路上的努力和天時地利人和都比想像中的還要難以達成。

raw-image


不過事實上,這樣走的路也可以到想要去的地方,這樣繞一圈之後還是可以到想要去的地方,都是到的了的。而這些不同道路上遇見的風景,絕對都可以成為累積。

當感受到那個框框和受限的時候

當感受到那個框框和受限的時候


「在有限的框框裡最大限度地活著,而每天都會是一場創作」

在北一女畢業之際的大學聯考後,選填科系時我選擇了師大生科,天真的以為因為師大有美術系和設計系,上了大學還是可以去旁聽一些比較接近興趣相關的課。

的確在那段時間裡陸陸續續的上了很多設計系的課,還因為修了表演藝術學位學程,參加舞蹈研習社透過跳舞跟編舞之間在創作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在剛進大學時依舊遇上了一陣懷疑自己選擇是否正確的迷惘的浪潮。也許是身在理學院時經常覺得某一部份的自己無法展現而格格不入,又或是比高中還要小的校園(能夠感受比北一女小也是滿厲害的,北一女的校園真的很小呢),又或是整體大學的風氣感受就是讓人明確地意識到生命裡的框架跟極限令人緊張。


在大二時選修了國文系范宜如開的通識課『報導文學與紀錄片』,學到了許多議題探討以及批判性思考等等的方法,但其中影響我最深的卻是這句話。

「在有限的框框裡最大限度地活著,而每天都會是一場創作」

范宜如老師分享了她在幾十年前成為師大國文系的公費生時,可能是因為學校很小,又或是師範體系的保守風氣,一直感受到不自由和受限的感覺,於是她提醒自己,在有限的框框裡也要最大限度的活著,然後每天都要當作一場創作的活著。


也是呢,我們生活中總是有無盡的框架,來自於教育,來自於社會媒體,來自於父母,來自於同儕,或是來自於自己。

我也可以看著這個框,想著要留著呼吸的空間而讓自己縮小了,或是看著這個框,然後努力地活到這個框框之中最大也最極限的樣子。事實上當這麼想也這麼做的時候,最後那樣的極限也就不復存在了。

raw-image


而至此創作也不侷限於載體之上,像是顏色或是紙張、肢體或是音符等等,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觀察,可以體驗,可以重複,也可以嘗試,這樣的每一天都會讓本來的框框成為新的載體,那那一個框內的空間就像是一張桌上的畫紙,而裡頭的自己則是顏料和筆觸。

於是當時的我除了盡情的去聽不同的課,參與更多校外的講座和活動之餘,也發起了一年看一本書、看一百場展演、做一百件好事的給自己的挑戰,雖然後來當然沒有再記錄這些數字了,但是那股盡情和積極的活力卻是後來感受到限縮的框架時,會持續提醒自己的事情。

迷惘的各種英文翻譯

迷惘的各種英文翻譯

「迷惘了也要持續前進」

在26歲,於義大利的學校畢業之後,因為不想要回台灣,也不確定自己下一個城市想去哪,而開始了在世界流浪的人生。面對正式從教育體系中畢業的我,看著不知道去哪的未來,以及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自己產生了人生中無以名狀的巨大迷惘。


在這樣的階段剛開始時,面對因為行程經過而簡短地拜訪了定居於紐約的哥哥。

我哥是一位作曲家,雖然他小時候過的呼嚕呼嚕的,但是長大的過程中能夠有彼此一起分享創作,並且在前面引導的哥哥是如此幸運的事情。


「迷惘很好,代表你有在想。」他說:「只要前進就好了,如果後來結果證明此刻的方向對了,你比本來的自己多一步,如果走了幾步後方向不如想像,走過的路也都會成為累積。」總而言之,前進就對了,不要停下了。

我正在迷惘,但我依然前進

我正在迷惘,但我依然前進

在這之後不論是我自己本人的移動,或是畫畫和創作本身,我都盡力地讓他前進,就算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確,反正前進就是了。

於是我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以3週到6週的長度旅居,也給自己一天一張完整的圖的挑戰『一百件喜歡的事情』。

現在看都覺得是黑歷史的一百種喜歡的事情

現在看都覺得是黑歷史的一百種喜歡的事情


事實上後來我都沒有正式的停留在任何一個我去過的城市,還是回到了台北找了一個老公寓暫時地定居,後來那一百件喜歡的事情也因為在畫到第42張圖時正式的接到了案子而停止,但是旅行過的所見所聞也都成為了養分,那段時間的圖也成為了第一次接受DPI專訪時的系列,以及早期接案時的作品集。

迷惘了也要持續前進這句話也在往後接案,創作,自我質疑,自我迷惘的這大段時間裡成為我最常拿出來提醒自己和別人的話。

如此簡單,如此合理。


現在位於台北市中心老公寓作為工作室的一角,總是覺得在迷惘之於還能擁有中心的我十分幸運

現在位於台北市中心老公寓作為工作室的一角,總是覺得在迷惘之於還能擁有中心的我十分幸運


回過頭來有的都還是感謝

能夠在人生中每一次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有人用明確而簡單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存在。

當意識到所有的迷惘,所有的困擾,相當於快樂,還有美好,都會成為創作或是自己的養分時,每一天就真的會如同創作一般地無比踏實呢。

cincin是一個插畫家,擅長移動,也擅長躺著。 試著在宇宙裡找到一個適合承載腦內文字的空間,於是《我的日子裡顏色很多》自此存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_寫於2024年1月 前陣子到現在,包括這個當下的我常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明明日子依舊被工作還有時間的洪流推著忙碌地走,但是那股庸碌以及不知道要站在哪的感受細細的,飄飄的,在混沌不明的冷天裡拉著我勉強移動。 不約而同地身邊的人和創作者都分享了類似的情況,於是我還能對自己的一事無成安心一些。
_寫於2024年1月 前陣子到現在,包括這個當下的我常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明明日子依舊被工作還有時間的洪流推著忙碌地走,但是那股庸碌以及不知道要站在哪的感受細細的,飄飄的,在混沌不明的冷天裡拉著我勉強移動。 不約而同地身邊的人和創作者都分享了類似的情況,於是我還能對自己的一事無成安心一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主要想傳達給大家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各種環境變遷以及熟悉的人、事、物不在時,心境是如何受到影響進而轉變,有時候這些問題並不是一個人有著樂觀心態面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在人生迷茫時,有時候解答並不在外在,而是存在於自己內心,可以透過書寫以及與人對方的方式來探究自己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日前接到國中導師的邀約,要在學校分享一堂「職場達人」,我自己是相當期待,剛好把我要跟孩子說的人生經歷與道理,一併整理成投影片,這是再好不過了!透過分享自己小小的人生經歷,有機會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就這樣,抱持著一種:「這場分享將會改變在座某些同學的一生」這樣的使命,我開開心心地準備簡報內容~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主要想傳達給大家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各種環境變遷以及熟悉的人、事、物不在時,心境是如何受到影響進而轉變,有時候這些問題並不是一個人有著樂觀心態面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對未來的職涯、學業感到迷惘無助,或是雖然有了明確方向但還是想要獲得更多、看得更遠,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就是資訊種子的有緣人。我將分享自身經驗,告訴你為何資訊種子是大學生一定要好好把握的大好機會,以及我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在裡頭學習成長、到現在發芽茁壯。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在人生迷茫時,有時候解答並不在外在,而是存在於自己內心,可以透過書寫以及與人對方的方式來探究自己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日前接到國中導師的邀約,要在學校分享一堂「職場達人」,我自己是相當期待,剛好把我要跟孩子說的人生經歷與道理,一併整理成投影片,這是再好不過了!透過分享自己小小的人生經歷,有機會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就這樣,抱持著一種:「這場分享將會改變在座某些同學的一生」這樣的使命,我開開心心地準備簡報內容~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