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小孩百態(1)-因為我覺得不舒服,所以是你不對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很開心,小燕在旁邊看到小安的玩法錯了,便語言指正了一番,小安感到不舒服,於是也說了幾句回去,然後就彎腰,把頭埋進了自己身體裡。小燕對其他孩子說:「我們先到旁邊,等他好一點了再說。」小安更不舒服了,於是問題呈現到了我眼前。

等孩子個別說完以後,我們先確認了─小安的確玩錯了,但是是因為他在跟小語玩,而小語知道小安初學,並不在意小安的失誤。於是我請小燕想幫助之前,下次要先問。小語若不介意,那其實不需要介入。

解決完以後,小安仍舊不舒服,不舒服的點在於:「小燕說他們要到旁邊。」我問小燕,他想表達甚麼,小燕回答:「因為他把自己縮起來,所以我想說等他好一點再回去找他。」我請小燕把這句話完整的再表達一次,然後問小安:「現在這樣的話,你還會不舒服嗎?」結果小安回答:「會!」

對我來說,這句話已經表達了願意等待小安心情平復的心意了,於是我十分不解地問:那你的不舒服點是甚麼呢?小安說:「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他想要讓我無聊。」

噢!孩子的感覺是真實的,受傷的感受要如何被安撫,善意的釋放又該如何被理解呢?於是我邀請小安:「那你也一起來想,甚麼樣的話,你聽了會比較舒服。」小安想了想,說:「我會說:我需要一點時間。」即使小安想到的不是對方的話,但他想到了自己可以表達的話,也很好!小安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於是我請小燕再說一次原本的那句「等他好一點再回去找他」,這次小安聽完,眼睛亮晶晶的。我問他,還會不舒服嗎?這次,小安大力地搖頭,他完全感受到同學的善意了!


故事的結尾,以表達和和好落幕,同樣一句話,先是被拒絕,再是被接受,而過程中唯一的差別是,小安陷在情緒中,從只知道自己不舒服,卻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一直到理解自己的不舒服,再真正感受到對方的善意,最終達成了和好。


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會陷在各種衝突中,悔恨、憤怒、失望、焦慮,但是不舒服背後真正需要的是甚麼,也許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呢?陪伴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為小燕努力的表達與等待表示了肯定;也為小安能夠找到自己表達的語言而開心。衝突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而解決問題的目的就是和好,與同學和好、與世界和好、與那些不知名的情緒和好,最後,也與自己和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