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0)

再說,鈷礦石提煉並不是最新科技,中國有這麼大的壟斷權,幾乎可說是不在乎環境汙染的結果,不代表其他國家不能做。如果世界安全出問題,只消一小隻艦隊封鎖剛果,中國就沒有辦法了,因為中國海軍連打出麻六甲都很困難,到西非維持整條海運暢通是作夢。鈷礦不在中國提煉,跑回美國蓋廠,電動車還會這麼便宜?這對世界經濟會不會造成影響?與鈷有關的產業很多,連鎖反應下會如何?這只是其中一個元素,現代製造業用到的可不只這些。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這很現實,如果美國海軍放棄海上保護,會發生何事?坐地起價的國家會變多,收保護費的也變多。除非美國鐵了心,不是美國自己的船隻,或盟友的才願意保護,徹底的孤立起來。不然擁有船隻的國家,都會想盡辦法去跟美國海軍簽訂協定以獲得保護,畢竟到了今天,擁有全球武力投射的國家不多。

全賴美國保護航道,全球化曝露高風險

重點是,只有美國可以在上個世紀,就能夠數日內動用運輸機,向全世界送出上千人的部隊,在幾個月內部屬整支艦隊,且幾乎沒有海岸國家能夠抵抗。

不管你喜不喜歡,沒有這個世界警察,大海將會非常紛亂。對於開發中國家,在海峽、港口收取高額保護費,是賺錢的好方法,國內秩序都不穩定的未開發國家,多的是想要幹一票發財的小組織,沒有武力介入,安全是奢望。

我們會感到難以想像,是因為全球化深入人心,筆者看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可能的混亂一點感受都沒,多的是斥為老人的胡言亂語。

因為殘酷的歷史事實,沒有全球化讓大家生活變得更好,國家依然可以運作。有錢可以過得好,沒錢也可以逐漸習慣,日子都要過下去,想像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人生就完蛋,是一種幻想,不然以前的人怎麼活的?

編:沒網路的時代怎麼聽音樂?(其實那時mp3也已經是台灣校園主要流通方式之一了)

涉及政治權力運作,不會那麼理性,俄羅斯一度被認為經濟制裁會促使民眾反戰,實際情況是民族情緒蓋過經濟蕭條,過一年後,俄羅斯人都習慣過經濟差的日常了。

全球化帶來低價物料,失穩將讓製造成本大增

這意思是,假設海洋權力變化,好幾個國家都在海峽收保護費,台灣各種原物料的成本大增,並不會發生線性變化,廠商倒光光,然後全國人民吃土,這是幻想。

實際情況是,評估成本後,產業會找出生活替代品,廠商可能考慮回國以降低運輸與安全成本,國家層級的會找友好國家,組成一定程度的貿易同盟,以台灣的海軍實力,假設是東南亞國家收保護費,是可以跟日韓聯合組護衛艦隊打爆。

歷史都有類似案例,絕對不會因為少了什麼就倒光光,21世紀的今天會有全球化,本質上就是有全球警察的震攝,讓海洋運輸的安全成本降到最低。

所以當全球安全出狀況,原物料的供應就會受到劇烈波動,而現代製造業的原物料來自全球各地,不可能只有部分區域受影響。

世界最大的鐵礦在澳洲,銅礦在智利,鋁土礦在澳洲與南美產量大,印尼產很多鎳,鋅在澳洲跟南美也很多,非洲有金礦、錳、鉻。稀土元素到處都有,麻煩在提煉上。

然後所有的礦產,人工與環保成本都是重點,越不在意環保,開採成本就越低。所以極端點說,我們台灣人現在又不在意環境了,河水變成七彩也行,很多日用品的價格都會變低喔。

脆弱的全球化得以續行的兩大理由

那麼,世界如果不夠安全,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把產區跟台灣海運連線,就是一張蜘蛛網。不只台灣,每一個國家在現代都是這樣。而全球產業鏈的分布,製造流程跨越多個國家,將產品的製造流程也連線,這張地圖瞬間就會被各色線條塗滿。

但若我們在關鍵結點上截斷某個物品,消失的線條將不會是只有一條,數十、上百、乃至千條都會不見。在某個海峽放置艦隊攔截,整個國家的線條將消失。

  • 編: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個武漢肺炎時期的重要海運事件跟影響

既然如此不穩定,那全球化為何繼續推行?

可以歸納成兩大現象,第一個是線條交織,每個國家的相互依賴性提高,加以產業鏈複雜度遠勝過去,任何的變動造成的影響可能超出預期,不確定性讓國家進行干預工具時,無不小心翼翼。尤其是民主國家,為了選票幾乎討好所有人,副作用全部積存,所有政客都選擇把問題留給子孫。

第二個現象,是工業社會造成的小家庭,以及技術進步後帶來的少子化。目前確定少子化因素最大的成因是避孕技術,尤其是女性可以控制後更是如此。小家庭跟少子化帶來的不僅僅是衝擊傳統文化,長久來看是人口結構改變。

畢竟,全球化的邏輯,就是一種工業後進國得到先進國的援助,從後進變成先進、先進變成卓越的過程。就個別國家來看可以擺脫產業金字塔結構,從全世界來看則是根本沒變,只是每個國家各有自己的金字塔,變成由不同國家參與一個大金字塔。

加上大家都在產業升級,讓更多人脫離製造業,一時之間好像大家都有錢,只要自動化就能解決缺工問題,然而說了幾十年,自動化始終無法取代多數製造業,即便有自動化,依舊需要專業技工維持。

全球化「直銷」困境,終在擁抱中國後急遽惡化


而人類選擇工作,通常是看產業而不是技術,一個需要高技術的傳統產業,與只需要顧產線的科技業,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科技業。這是工作環境、文化多重方面的影響,我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證明想要依靠升級改變,難如登天。

最後,這個類似老鼠會的全球化,依靠轉移技術來降低成本,總有到降不下去的地方,老鼠會傳銷嘎然而止,會發生何事?

再配合前幾篇提到的,全球化的產業移轉,若本國技術提升不夠多,被犧牲的勞工轉型不夠快,整體來說就是虧了,購買力會瞬間被擊潰。也就是說,具有購買力的市場正在萎縮,就產值來說可以用高價值的物品、中產階級偏上層的群體替代。

但是人數逐漸減少,然後人口老化讓需求的產品進一步分化,分化代表製造業要更複雜,總成本繼續上升,而老化的人口擁有全球化獲益的資產,卻失去了對新產品的購買興趣。

市場持續萎縮,人口補不回去,技術傳銷會找不到下線,政客又不想得罪人。

你還覺得全球化會持續下去,反正某國可以補上這個缺口嗎?

嘿,這就是台灣近20年的理論,中國的人口基數可以補上。可喜可賀,人海戰術從軍事到其他層面無孔不入,只要人多就可以解決問題。

那印度跟非洲為何不行?是不是就有很多理由可以講?這些理由恰巧就是說明中國並不特別的原因。

接下去,我們之後要來談,為何中國量體很大,卻無法補上,取代的理由,所以全球化的理論走到死胡同,除非中國願意加入西方建立的貿易秩序,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不然就是得打一仗來重整資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