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說,鈷礦石提煉並不是最新科技,中國有這麼大的壟斷權,幾乎可說是不在乎環境汙染的結果,不代表其他國家不能做。如果世界安全出問題,只消一小隻艦隊封鎖剛果,中國就沒有辦法了,因為中國海軍連打出麻六甲都很困難,到西非維持整條海運暢通是作夢。鈷礦不在中國提煉,跑回美國蓋廠,電動車還會這麼便宜?這對世界經濟會不會造成影響?與鈷有關的產業很多,連鎖反應下會如何?這只是其中一個元素,現代製造業用到的可不只這些。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這很現實,如果美國海軍放棄海上保護,會發生何事?坐地起價的國家會變多,收保護費的也變多。除非美國鐵了心,不是美國自己的船隻,或盟友的才願意保護,徹底的孤立起來。不然擁有船隻的國家,都會想盡辦法去跟美國海軍簽訂協定以獲得保護,畢竟到了今天,擁有全球武力投射的國家不多。

全賴美國保護航道,全球化曝露高風險

重點是,只有美國可以在上個世紀,就能夠數日內動用運輸機,向全世界送出上千人的部隊,在幾個月內部屬整支艦隊,且幾乎沒有海岸國家能夠抵抗。

不管你喜不喜歡,沒有這個世界警察,大海將會非常紛亂。對於開發中國家,在海峽、港口收取高額保護費,是賺錢的好方法,國內秩序都不穩定的未開發國家,多的是想要幹一票發財的小組織,沒有武力介入,安全是奢望。

我們會感到難以想像,是因為全球化深入人心,筆者看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可能的混亂一點感受都沒,多的是斥為老人的胡言亂語。

因為殘酷的歷史事實,沒有全球化讓大家生活變得更好,國家依然可以運作。有錢可以過得好,沒錢也可以逐漸習慣,日子都要過下去,想像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人生就完蛋,是一種幻想,不然以前的人怎麼活的?

編:沒網路的時代怎麼聽音樂?(其實那時mp3也已經是台灣校園主要流通方式之一了)

編:沒網路的時代怎麼聽音樂?(其實那時mp3也已經是台灣校園主要流通方式之一了)

涉及政治權力運作,不會那麼理性,俄羅斯一度被認為經濟制裁會促使民眾反戰,實際情況是民族情緒蓋過經濟蕭條,過一年後,俄羅斯人都習慣過經濟差的日常了。

全球化帶來低價物料,失穩將讓製造成本大增

這意思是,假設海洋權力變化,好幾個國家都在海峽收保護費,台灣各種原物料的成本大增,並不會發生線性變化,廠商倒光光,然後全國人民吃土,這是幻想。

實際情況是,評估成本後,產業會找出生活替代品,廠商可能考慮回國以降低運輸與安全成本,國家層級的會找友好國家,組成一定程度的貿易同盟,以台灣的海軍實力,假設是東南亞國家收保護費,是可以跟日韓聯合組護衛艦隊打爆。

歷史都有類似案例,絕對不會因為少了什麼就倒光光,21世紀的今天會有全球化,本質上就是有全球警察的震攝,讓海洋運輸的安全成本降到最低。

所以當全球安全出狀況,原物料的供應就會受到劇烈波動,而現代製造業的原物料來自全球各地,不可能只有部分區域受影響。

世界最大的鐵礦在澳洲,銅礦在智利,鋁土礦在澳洲與南美產量大,印尼產很多鎳,鋅在澳洲跟南美也很多,非洲有金礦、錳、鉻。稀土元素到處都有,麻煩在提煉上。

然後所有的礦產,人工與環保成本都是重點,越不在意環保,開採成本就越低。所以極端點說,我們台灣人現在又不在意環境了,河水變成七彩也行,很多日用品的價格都會變低喔。

脆弱的全球化得以續行的兩大理由

那麼,世界如果不夠安全,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把產區跟台灣海運連線,就是一張蜘蛛網。不只台灣,每一個國家在現代都是這樣。而全球產業鏈的分布,製造流程跨越多個國家,將產品的製造流程也連線,這張地圖瞬間就會被各色線條塗滿。

但若我們在關鍵結點上截斷某個物品,消失的線條將不會是只有一條,數十、上百、乃至千條都會不見。在某個海峽放置艦隊攔截,整個國家的線條將消失。

  • 編: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個武漢肺炎時期的重要海運事件跟影響

既然如此不穩定,那全球化為何繼續推行?

可以歸納成兩大現象,第一個是線條交織,每個國家的相互依賴性提高,加以產業鏈複雜度遠勝過去,任何的變動造成的影響可能超出預期,不確定性讓國家進行干預工具時,無不小心翼翼。尤其是民主國家,為了選票幾乎討好所有人,副作用全部積存,所有政客都選擇把問題留給子孫。

第二個現象,是工業社會造成的小家庭,以及技術進步後帶來的少子化。目前確定少子化因素最大的成因是避孕技術,尤其是女性可以控制後更是如此。小家庭跟少子化帶來的不僅僅是衝擊傳統文化,長久來看是人口結構改變。

畢竟,全球化的邏輯,就是一種工業後進國得到先進國的援助,從後進變成先進、先進變成卓越的過程。就個別國家來看可以擺脫產業金字塔結構,從全世界來看則是根本沒變,只是每個國家各有自己的金字塔,變成由不同國家參與一個大金字塔。

加上大家都在產業升級,讓更多人脫離製造業,一時之間好像大家都有錢,只要自動化就能解決缺工問題,然而說了幾十年,自動化始終無法取代多數製造業,即便有自動化,依舊需要專業技工維持。

全球化「直銷」困境,終在擁抱中國後急遽惡化


而人類選擇工作,通常是看產業而不是技術,一個需要高技術的傳統產業,與只需要顧產線的科技業,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科技業。這是工作環境、文化多重方面的影響,我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證明想要依靠升級改變,難如登天。

最後,這個類似老鼠會的全球化,依靠轉移技術來降低成本,總有到降不下去的地方,老鼠會傳銷嘎然而止,會發生何事?

再配合前幾篇提到的,全球化的產業移轉,若本國技術提升不夠多,被犧牲的勞工轉型不夠快,整體來說就是虧了,購買力會瞬間被擊潰。也就是說,具有購買力的市場正在萎縮,就產值來說可以用高價值的物品、中產階級偏上層的群體替代。

但是人數逐漸減少,然後人口老化讓需求的產品進一步分化,分化代表製造業要更複雜,總成本繼續上升,而老化的人口擁有全球化獲益的資產,卻失去了對新產品的購買興趣。

市場持續萎縮,人口補不回去,技術傳銷會找不到下線,政客又不想得罪人。

你還覺得全球化會持續下去,反正某國可以補上這個缺口嗎?

嘿,這就是台灣近20年的理論,中國的人口基數可以補上。可喜可賀,人海戰術從軍事到其他層面無孔不入,只要人多就可以解決問題。

那印度跟非洲為何不行?是不是就有很多理由可以講?這些理由恰巧就是說明中國並不特別的原因。

接下去,我們之後要來談,為何中國量體很大,卻無法補上,取代的理由,所以全球化的理論走到死胡同,除非中國願意加入西方建立的貿易秩序,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不然就是得打一仗來重整資源。

 

 

 

avatar-img
26.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單純?一點都不單純,筆者上篇的示意圖,嚴格說算傳統產業,若是現在講的科技業,情況更為複雜。因為,每一道製程,每一個零件,由於其精密程度提高,限制更加嚴重。我們可以理解為工具機需求變高,愈發精密的零件需要更精密的工具機,而製程從毫米到微米再到奈米,能夠生產的廠商更少。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供應鏈戰爭》帶領讀者瞭解現代電子產品背後的原料從開採到最終產品的歷程,探討人類在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透過親身的探訪經歷,作者不僅詳實報導採礦過程,更進一步引導讀者思索原料開採對生態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本書讓讀者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產業摘要: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提高歐盟工業廠商在淨零減碳上所需的製造技術。中國進口進口工具機被中止。全球貨櫃海運面臨多重問題,包括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持續影響全球。美國國務院「公司」協助各國排除因中國施壓的經濟問題。好物:《文化地圖》的分類,表達方式高達256種方式,職場上該選擇哪種溝通方式最好呢?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供應鏈戰爭》帶領讀者瞭解現代電子產品背後的原料從開採到最終產品的歷程,探討人類在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透過親身的探訪經歷,作者不僅詳實報導採礦過程,更進一步引導讀者思索原料開採對生態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本書讓讀者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產業摘要:歐盟通過《淨零工業法案》提高歐盟工業廠商在淨零減碳上所需的製造技術。中國進口進口工具機被中止。全球貨櫃海運面臨多重問題,包括地緣政治因素仍將持續影響全球。美國國務院「公司」協助各國排除因中國施壓的經濟問題。好物:《文化地圖》的分類,表達方式高達256種方式,職場上該選擇哪種溝通方式最好呢?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