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者教我的事 – 佐佐木典士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意中發現佐佐木典士這位極簡主義者,是在閲讀他的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做到的習慣》時。

那是一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從書名、主旨、到大部分内容都並不會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不過,當作者提及自己的極簡生活降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刻對他產生了好奇和崇拜之心:

Wow! 這位極簡主義者寫了一本和極簡主義主題 ‘不相關’ 的書耶!是什麽樣的契機讓他決定成爲極簡主義者,是什麽樣的體悟讓他寫出了這本關於 ‘習慣’ 的書,又是什麽樣的動力讓他持續寫作?

於是決定繼續閱讀他的第一本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這是一本記錄了佐佐木典士從一個物質主義者轉變爲極簡主義者的過程,以及從過程中得到的啓發。

如果你對他並不熟悉,你可以觀看這段影片。這是一段對佐佐木典士的專訪,你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他的家,他日常生活的慣例,以及對於極簡生活的看法。

對極簡主義者的固有印象

你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印象是什麽?

還沒認真去瞭解極簡主義之前,我對它的膚淺印象不外乎是 ‘家裏空無一物’, ‘黑、白、灰色調的穿搭’ 等這類視覺感受。

從前的我無法理解這些人的心裏在想什麽。我知道物質生活不會給人帶來快樂,也明白家裏要隨時清理不需要的雜物,好風水才會來。

但家中什麽都沒有,意味著要過苦行僧的生活嗎?爲什麽不能將自己的家佈置成一個舒適的避風港

直到我們在2020年COVID-19疫情中搬到美國,在空蕩蕩的新家,’被動地‘ 體驗了極簡生活。

出乎意料的是,當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之後,我居然對從前那段過於豐富的物質生活不再有依戀,並且更懂得去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佐佐木典士的 'before' and 'after'

raw-image

使用各類搜尋引擎,輸入 ‘極簡主義’,得到的結果大部分是教人如何丟東西,告訴你一個人擁有N件物品就夠了, 以及介紹 ‘極端’ 極簡主義者空蕩蕩的家。

對於 ‘門外漢’ 來説,這類的粗淺介紹很容易讓人對極簡主義產生誤解。覺得自己家裏的東西太多、太亂,覺得清理雜物很酷,於是開始扔扔扔,把 ‘極簡生活’ 當成了終極目標。

可是,有想過,當你成功扔掉X件物品,並只用Y件物品就能生活之後,你準備做什麽呢?

佐佐木典士在他的兩本書中很明確地讓讀者知道,極簡主義是一個起點。開始極簡生活後,你的生命才剛開始綻放光芒。

把極簡生活作爲分水嶺,以下列出幾個他的 ‘before' 和 'after' 的對照:

1)對物質的看法

從前的佐佐木典士是個物質主義者。‘物品的擁有’ 是他用來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 換句話説,他需要用 ‘買買買’ 來刷存在感

舉例來説,他認爲擁有了大量藏書,就能給人一種知識豐富的印象。擁有了名貴的相機,就能成爲攝影師。即使這些書和攝影器材把他的小公寓堆滿了,而且絕大部分的書都沒有被閲讀,那麽多攝影器材也沒被使用過幾次。

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後,擺脫了物質的束縛,佐佐木典士對人際關係更懂得珍惜

他雖然丟棄了學校的畢業紀念冊,但他聯絡了學生時期的好朋友,並用心維持友誼。一通電話便能讓好同學帶著畢業紀念冊出來赴約,在聚會上一起欣賞從前的相片,一起回顧學生時期的好時光。

他享受與人交往,在網路的極簡主義社群中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固定聚會,互相交流和分享。連他自己都很訝異這個曾經的 ‘宅男’ 的巨大變化。

2)職業生涯規劃

在出版社工作了10多年,仍是一名默默無聞的編輯。工作沒有動力,只求一份能溫飽的月薪。

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後,佐佐木典士辭去出版社的工作成爲自由工作者。第一本書記載了他成爲極簡主義者的旅程和心得,第二本書探討了習慣的養成。讀者的支持是他持續寫作的動力,他還在《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養成的習慣》書中的預告了他未來寫作的主題。

3)擺脫自卑感

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前,佐佐木典士對物質和金錢有自卑感。他愛與人比較,別人擁有的金錢和物質就是他追求的目標。他還對努力和天分有自卑感。他覺得自己沒有天分,做事情也不能堅持,導致無法成功。

在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後,他不再關注別人的生活,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寫作)。更讓人驚喜的是,他明白了天分只不過是是習慣養成之後反復進行的結果,而只要養成努力的習慣,就能堅持,邁向成功

藉著接觸並學習 ‘習慣’ 的養成,他成功擺脫了原本對努力與天分的自卑感,並以 ‘習慣養成’ 爲主題,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

raw-image

‘極端’ 極簡主義者

佐佐木典士的家裏的全部家俱就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回想我們一家三口在2020年也曾經這樣生活了幾個月 (不同的是,至少家裏還有一張床墊,能舒服地躺著)。

回憶起那些因疫情而不能出家門的日子,除了佩服我們一家人的適應能力,更多的是對佐佐木典士的決心感到敬佩。

我欣賞他願意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改變生活方式,並從這個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新的自己,那個喜歡與人交往、擁有持續寫作動力,不再對金錢、物質、天分和努力自卑的佐佐木典士。

我雖然並沒有被那樣的 ‘極端’ 的極簡生活方式所吸引,但我猜想,從那樣極簡的物質生活中所獲得的人生領悟,一定更深刻、更豐富。

結論

從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的兩本書,我學到的是:

極簡主義的真正意義很容易被類似 ‘N件現在就能丟的物品’, ‘N件極簡主義者不買的東西’ 這樣的網路文章給扭曲,讓人誤把它當成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殊不知 ‘極簡’ 只是一個起點,極簡生活是一個能帶你通往人生目標的方法和手段。

把我的領悟與你分享!


avatar-img
5會員
43內容數
生活越簡單,心靈就越豐沛。 減少物質的羈絆,你就能過著擁有餘裕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race 的生活簡學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有一年,我和左鄰右舍的幾位媽媽們聚在一起,在家門口來了一場 ladies' night。 我們各自搬來自家的露營椅,圍繞著一個活動火爐 (其實那火爐看起來就像是在台灣用來拜拜燒紙錢的那種爐子),喝喝小酒,聊聊天。 在寒冬中,這是爲了疫情不在室内群聚,又要滿足三姑六婆愛聊天的下下策。 可惜火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記得前幾年,很熱衷研究極簡主義的時候,我在Netflix上看了這部 Less is Now,是美國赫赫有名的極簡主義二人組 The Minimalists 的第二部紀錄片。 第二部紀錄片和第一部的内容其實差不多,同樣是介紹他們兩位從拜金主義蛻變成極簡主義者的歷程,以及提倡極簡主義的能帶來的好處。
初次聽到極簡主義,是幾年前我先生告訴我的。他説,有些人對於物質生活不重視,只擁有少量的衣服、物品,甚至沒有家具,就能過生活。 當時的我沒法理解,直覺的反應就是: 如果沒有寺廟裏和尚尼姑的清心寡欲,那極簡生活大概就是 「節儉生活」 和 「窮苦生活」 的美名吧?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張 Steve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還記得有一年,我和左鄰右舍的幾位媽媽們聚在一起,在家門口來了一場 ladies' night。 我們各自搬來自家的露營椅,圍繞著一個活動火爐 (其實那火爐看起來就像是在台灣用來拜拜燒紙錢的那種爐子),喝喝小酒,聊聊天。 在寒冬中,這是爲了疫情不在室内群聚,又要滿足三姑六婆愛聊天的下下策。 可惜火
曾經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名網友的抱怨:「我準備放棄極簡了!為什麼我不停地扔東西,但我的家還是完全營造不出像IG相片上看到的風格?」 你嚮往的是哪一種極簡? 相信你一定曾從網路上看過許多對於極簡主義者的分門別類。 但你知道你所嚮往的極簡,究竟是視覺上的舒服乾淨,還是生活上的簡單呢? 極簡風格和極
記得前幾年,很熱衷研究極簡主義的時候,我在Netflix上看了這部 Less is Now,是美國赫赫有名的極簡主義二人組 The Minimalists 的第二部紀錄片。 第二部紀錄片和第一部的内容其實差不多,同樣是介紹他們兩位從拜金主義蛻變成極簡主義者的歷程,以及提倡極簡主義的能帶來的好處。
初次聽到極簡主義,是幾年前我先生告訴我的。他説,有些人對於物質生活不重視,只擁有少量的衣服、物品,甚至沒有家具,就能過生活。 當時的我沒法理解,直覺的反應就是: 如果沒有寺廟裏和尚尼姑的清心寡欲,那極簡生活大概就是 「節儉生活」 和 「窮苦生活」 的美名吧?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張 Steve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自認為極簡主義者的我,一回首才發現方格子內一篇關於極簡主義的閱讀書摘都沒有。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這本由澀谷直人撰寫的極簡生活提案的書吧! 做一個極簡主義者對塞骨子人應該都不陌生,最經典的就是他空無一物的房間,然後睡在地板上, 我剛開始接觸極簡主義的時候的一個案例,現在終於有機會來拜讀他的書了。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這本大概是講,如何放手物品,斷捨離的書,我很喜歡的他用「留白」設計生活的方式,以極簡為主,符合生活最低需求,卻也是讓生活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Thumbnail
《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由日本極簡主義者澀谷直人撰寫,分享了他從繁雜到簡單生活的轉變經歷,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哲理。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啟發了我對極簡生活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澀谷直人,是日本極簡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以下寫幾個書中觀念,以及加上我的心得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是一本探討極簡生活的書籍,作者澀谷直人以五十篇短文,分述少物帶來的居住、物品到身心、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自由。極簡生活是一種精準地掌握自身需求的生活模式,重點放在自我需求的滿足上。這本書藉由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勵讀者思考並尋找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達到內心豐富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Thumbnail
澀谷直人「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剛看完這本附標超長的書,閱讀的中間就一直在點頭,其實人從古至今根本不需要太多物質來滿足自己(真的是廣告驅時我們消費),只要選擇可供日常生活的用品就好了,就像我們出國旅行時,只要一個29吋皮箱就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作者是澀谷直人,下面選幾個書中概念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自認為極簡主義者的我,一回首才發現方格子內一篇關於極簡主義的閱讀書摘都沒有。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分享這本由澀谷直人撰寫的極簡生活提案的書吧! 做一個極簡主義者對塞骨子人應該都不陌生,最經典的就是他空無一物的房間,然後睡在地板上, 我剛開始接觸極簡主義的時候的一個案例,現在終於有機會來拜讀他的書了。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這本大概是講,如何放手物品,斷捨離的書,我很喜歡的他用「留白」設計生活的方式,以極簡為主,符合生活最低需求,卻也是讓生活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Thumbnail
《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由日本極簡主義者澀谷直人撰寫,分享了他從繁雜到簡單生活的轉變經歷,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哲理。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啟發了我對極簡生活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澀谷直人,是日本極簡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以下寫幾個書中觀念,以及加上我的心得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是一本探討極簡生活的書籍,作者澀谷直人以五十篇短文,分述少物帶來的居住、物品到身心、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自由。極簡生活是一種精準地掌握自身需求的生活模式,重點放在自我需求的滿足上。這本書藉由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勵讀者思考並尋找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達到內心豐富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Thumbnail
澀谷直人「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剛看完這本附標超長的書,閱讀的中間就一直在點頭,其實人從古至今根本不需要太多物質來滿足自己(真的是廣告驅時我們消費),只要選擇可供日常生活的用品就好了,就像我們出國旅行時,只要一個29吋皮箱就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