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不同人格類型如何面對衝突?~「建設性衝突」系列文章之二

#策略聯盟作者:職場諮商型溝通專家 李婯菱 老師

 

以下是在人際衝突中常見的內心小九九,你比較像那一個?

A:「哼!每次都這樣!只要是我提案你就反對!我一定要想辦法對付你!我一定要贏!」

B:「他每次都這麼大聲,動不動跟人吵架,離他遠一點好了!」

C:「算了算了,有什麼好吵的,反正跟著他的想法也不錯,就這樣就好了~」

D:「到底有什麼好哭的?這件事根本邏輯不通,提案結構混亂,為什麼要吵吵鬧鬧?應該要坐下來好好談啊!」

 

「人的複雜性」一直是難解的議題,由古希臘時代就有體液理論--認為人的個性與四種體液相關-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一旦失衡就會出現疾病,或有過度熱情與暴躁、憂鬱、冷漠等外顯狀態出現。

以現代醫學的常識觀點來說,這真是令三歲小兒滿頭問號的論述,但體液理論卻有其重要性:人們試著以各種方式去理解「人的複雜性」。

 

事實上,除了「體液說」試圖分析與瞭解人的差異性,其他的方法還有星座、血型、紫薇斗術、四柱八字等各種分類方法,到了20世紀更有各式各樣的人格理論出現—DISC、MBTI、16PF、Big 5等等。到了1950-60年代戰後時期,心理學更是百花齊放試著快速瞭解「人,以及人的各種樣貌」。

 

當談到「面對衝突的風格類型」就多會談到湯瑪斯─基爾曼衝突解決模型(英語: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 Instrument,簡稱TKI),這是結合DISC、MBTI和其他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提出的理論,主要探討人際衝突管理風格,用來衡量個人對衝突情況的反應。

 

在湯瑪斯─基爾曼衝突解決模型中,橫軸代表「合作程度」(Cooperativeness),縱軸則代表「自信(果決)程度」(Assertiveness),因此產生5種不同的衝突風格:競爭型、逃避型(或稱迴避型)、合作型(或稱統合型)、退讓(或稱適應型、包容型)以及妥協型。

  

湯瑪斯─基爾曼衝突解決模型的測評,其實是以兩兩比對的方式逐步建構出最後的類型。而在職場中打磨後足夠成熟圓融的個體,就會越趨近於妥協型—不管是為了生存還是理想。

 

由於此衝突解決模型有DISC的理論基礎,因此我們試著去解釋四種類型人格到底在意什麼,以及在衝突中的爆點。

1.  競爭型:反應快速、在意邏輯與勝利,一心一意想要贏,他在意達成目標、堅持己見,因此他們對衝突事件中「被挑戰、不得不妥協、不受控的感覺」感到有壓力。

2.  合作型:反應快速但關注點在人際關係,因此他們在意是否能好好溝通、分享彼此的感受,並且希望能維持良好的關係。他們在衝突中會感到壓力的原因是任何會破壞關係的因素,例如「不得不強而有力的言詞、感到被誤解、惹對方不開心」等等。

3.  退讓型(又稱包容型):他們比較深思熟慮且忠誠穩定,他們喜歡安穩平靜的感覺,因此對衝突和情緒張力感到不適,對他們來說,任何猝不及防又破壞關係的因素都是壓力源:與愛爭辯的人打交道、惹他人生氣、在沒有時間思考的情況下被迫講話。

4.  迴避型(又稱逃避型):他們也是深思熟慮但主要聚焦在工作任務,因此他們可能對人際關係不敏感,對任務的完美追求勝過情感交流。他們可能邏輯性良好、善於分析、內向,能發現錯誤,因此他們在衝突中顯得迴避—因為衝突中需要快速反應及犯錯的高風險是壓力因子。

5.  妥協型:妥協型的人會關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指的是在自信和合作方面都是適度的,目標是找到一些權宜之計、雙方都能接受、部分令各方滿意的解決方,也就是所謂的雙贏局面。妥協型的位置居中,與其他四種類型中都有重疊,因此其他四種類型的人只要稍做調整就會進到妥協的區域內。

 

因此,當談到衝突模型時,「促進自我覺察與內在修練、調整人際互動方式」的引導方法,將使個體聚焦在以下幾個方向:

u 回想上一次衝突事件現場,發生了什麼事?

u 衝突點爆了你心中的地雷小九九

•        爆點:對方怎麼惹毛你?你心中的感覺和想法是什麼?

•        痛點:你在意什麼?你心中O.S.是了什麼?

•        行動:你怎麼回應他?

Ø  偏向積極性還是消極性的行為?

Ø  你這麼做是因為你相信什麼?

•        結果:這事情後來結果如何?

 

如果我們能試著跳出衝突中的本能反應迴圈,試著理解自己的地雷、痛點、行為模式,以及是否慣性陷入某種令人不喜的結果(例如自責、攻擊性等)。

 

另一方面,也能探索生活中常發生衝突的某些人和某種情境中,一定有很顯而易見的地雷:雙方堅持點其實是互相踩雷、以往處理衝突的方法是雙方關係陷入困境,卻因為缺乏覺察和改善的機會而持續困住---如同小說中冷戰30年的父子關係,大家最終是抱著遺憾過一輩子

 

雖然「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與改變」很重要,但是覺察的主軸是什麼?各種風格的觀察重點是什麼?下一篇我們將討論「破壞性衝突的內在反應歷程:自動思維與破壞性反應」

 

06/15(六)《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台中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06/30(日)《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台北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07/06(日)《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新竹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軟實力當道的_溝通必修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