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6.04_歷史的溫度_楊晟】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自由戀愛」:「如果你是鄭經,你願意選擇一個你根本不喜歡但和你差不多有錢的人,還是你會不是世人的看法勇敢追愛?」,用不同的角度讓孩子看見歷史人物容易被忽略的那一面。

     

    在孩子們自學完明鄭時期的行政版圖變動時,品師要孩子們在不依靠平板的情況下,以自己的角度推測鄭經改地名的目的以及效果,孩子們得以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歷史事實,最後品師在做總結時,也用了現在的行政層級劃分作為例子(縣、鄉、鎮的差別),用現在時代的環境幫助學生理解過去的世界。

     

    歷史觀點

    我自己在備課時,常常看到針對同一事件但看法相左的資料,或是同一事件但內容資料完全不同的情況,而這恰好呼應到品師今天跟孩子們討論的「歷史觀點」:「如果今天是由原住民來撰寫台灣歷史,會不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內容不一樣?」品師提醒孩子,現在大多只能透過文字記錄揣測過去的事件,無法知道真正的歷史事實,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容易因為立場而有偏頗,要孩子們要意識到「歷史觀點」對我們學習的重要性。

     

    以現在的世界為例,為什麼許多的中國人都堅定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在他們小學的課本裡,有明確的傳達「台灣是中國神聖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歷史觀點下長大,便會認為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最後也對孩子們提到,學習時要保有對資料判讀的自主性與懷疑性,不要下意識地認為「查到的就是對的」,就連老師提供的都可能有誤,要保持懷疑和求證的態度。


     目標

          品師在課堂不斷地告訴孩子,我們面對歷史不要有得過且過的心態,不要盲目地死背,因為那不是歷史,試著去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學習會更加的紮實,不要到了未來還要在花那麼多時間在學一次,我們的目標是現在學的東西,想辦法學起來,以後不要重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