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常不能同意。
愛情或情慾是人的基本慾求,要先滿足了,才能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遇到挫折的時候,以為自己再也得不到了,就在師父的帶領之下(或自己自修)說服自己轉移注意力,放下,放棄這些俗世的事情,去做精神或靈性上更有價值的修鍊。這樣行嗎?「人」的需求總要先滿足吧!才能真正體驗更高層次的東西,這種遇到困難就放棄,甘脆跳級,留一段空白的做法,直接往上修鍊的話,那種修鍊會踏實嗎?
讓自己孤單,逃離,逃到宗教裏也是一種方法。在宗教裏可以保持孤單,自己修鍊,也可以不孤單,有伴一起同修。
最近清楚不是我不為也,是不能也,亞斯特質的人如果自己沒覺察,不承認,不願意去改善的話,光靠我的力量,我們的關係是不可能改善的,不用再花能量了。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解決」,有個「完整」的「結果」才可以,總有事情可以「放棄」吧!這也是在修正我凡事要求「完美」的情緒,當我在某些事情上不要求完美時,也是破解我要求完美的習慣啊!
還有,離婚是解決問題,或是逃避呢?有家人曾經告訴我,要我趕快離婚,將事情「解決」,別這麼擺著,我說我們有孩子,就是離婚也不可能跟他沒關係。反正就是無解,擺著也是一種方法。
在有些身心靈或是宗教的修鍊中,主張不可以離婚,要將彼此的功課做完才可以。不管是一定要離婚,才是「結束」,或是不可以離婚,才有機會修鍊,都是絕對的,規定地死死的,人是活的耶!除了理論或教條的規定之外,個人的感受和意願也要顧到,某本書上一直說人是「有機體」,是活著,不斷地長出來的。我認為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有些其他的選擇可走,不一定要聽現成的理論或教條而活,那些理論或教條是「過去」形成的,以過去人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得出來的,「現在」和「未來」人的經驗和智慧和過去的人可能不同,何必死守著過去的智慧呢?雖然它真的很好,但不能百分之百包含目前每個人的需求。
和前女友分手後,曾經有段時間很想找到伴侶,但我沒力氣,沒辦法參加聚會或活動,只能在網路上找,和一些人通信,寫了很多字,也約見面過幾個,後來我自己的結論是:我的要求太多,很難找到適合的,懶得再寫字了,先將自己的情況弄好再說。
想想和探索,我想做什麼事情?走什麼樣的路?成為什麼樣的人?先將自己弄好再說。或許自己清楚之後,那個人哪天就出現了,不只從哪裏出現,也是讓我「看到」,因為她一直都在,只是我沒發現。
發展的抑制(inhibition of development)
固著(fixation)
不平衡的發展(lop-sided growths)
例如跟別人玩起SM的「遊戲」(有遊戲就有伴,人怎會孤單呢?),或是成為一個戀物癖(全然理想化某個無生物的東西,成為能滿足自己的「陽具」,因此,得到它的人是王者/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