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那一年的海外實習

最近在 Thread 上看到有人發問關於海外實習/工作/交換學生的經驗。

這讓我想起在 2016-2017 期間,自己在印度孟買的總部全職實習一年(公司是印度前三大集團,走在路上也能看到 Logo)。

即便已經過了將近 7 年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仍為那年的投入感到滿足與充實。


為什麼選擇海外實習?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我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結束了一年的合約後,當時的我滿腦子想的是要去一個不會使用中文的地方實習,儘量遠離透過學長姐人脈來找工作。

除了選擇不會使用中文的環境,也希望實習是全職工作,也就是跟上班族同樣的工時與工作負擔,希望將自己全然浸泡在異國的工作文化中。

此外也排除比較熱門的歐美市場,我當時想著自己年紀還輕,要去大家都未必會想去的地方,好好冒險一番。

於是,當時我有三個選項同步進行中:在菲律賓的 ADB (亞洲發展銀行) 做非營利組織專案、在印度孟買的公司總部做全國實習 Program 的經驗管理、在坦尚尼亞的中資媒體做雜誌小編。

然而第一個機會在首次面試完就被刷掉了,而印度的機會莫名地過關斬將,一路過四關,最後很挫和單位的 Global Head 通話後,拿下機會。


經歷與收穫

這要說真的可以說上好長好長(回首當時寫了十數篇 bloggler 文章作為紀錄),但簡言之就是:

  • 大量的跨文化刺激:因為管理的實習生來自世界各地,協作的同事也是,除了在彼此都有口音、語法習慣的情況下,要搞定各種大小事,也需要協調、推進實習生的各項體驗品質,並且在各自有文化差異的情況下取得平衡與共識。
  • 信任建立:協作的同事四散在印度各城市,在實習期間頂多實體見面一次,日常是透過信件、通訊軟體與電話協作處理各種實習大小事,需要授權對方也需要追蹤各事件的後續。因此對方的每個需求、點頭,自己在當下要如何拿捏,全然仰賴彼此之間的信任,以及後來共創的 SOP。
  • 什麼都有可能,什麼都不奇怪:實習生的年紀從 22 到 30 歲都有;有人拿印度當轉職跳板;有人拿印度當亞洲旅行的各種轉機點;有人因為嗑藥而被遣返;也有人因此找到真愛,隨著對方搬到祕魯;有人從此留在公司,也有人從此留在亞洲。


寫著寫著,諸多回憶與畫面湧現。也因為有不少實習生後來留在亞洲,這兩年因為旅行的關係,得以見面敘舊。

現在回頭看,自己很幸運地選擇也拿到了當時的實習機會,甚至工作跟生活都沒有出任何意外,好好地做完實習任期,甚至在離職前 K.O. 掉當年實習簽證法規變動的後續影響。

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仍然會選擇在當年跨出去,因為那是場非常精彩豐富的冒險。

那次的經驗,除了帶來高強度的文化刺激,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不會想待在大公司擔任小螺絲釘,而是希望能夠處於更有彈性的中小型團隊,甚至更加自由的工作模式。

此外,那年賦予了我更深層的勇氣,敢於踏出去、做出自己相信但別人未必能理解的事情,更明確也強烈地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你還在能夠實習的年紀,也有選擇能夠踏出去,在此深深地鼓勵去闖一闖,體驗過往未曾有過的文化與環境,從中,你會找到自己全新的碎片,然後拼湊回一個更加完整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