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裡牆外-醫療侷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牆裡牆外 專業怎麼舖得平崎嶇路嗎?

參加一場專業人員醫療專業人員照護的類似紀錄片的首映會


現場老中青的醫療人員齊聚一堂

也邀請了極少數的受照護者

據我觀察

現場超過八成是這個領域的醫療人員

像個嘉年華會

放映前有茶會交誼

有醫療團隊利用這聚會片刻討論他們手上個案

當然 也是應酬社交

但對受邀請的病友來說,他們真的是少數的族群

多位受邀與會者不知現場是否有認識的人

私下我被不少人詢問過是否出席?

除了少數人

有幾位是要上台分享的病友

他們的家人或者是他們背後的團體也參與與會

感覺就是 今天的組合太妙了 奇妙


因為我長期在這些病友族群裡頭,參與他們的各式各樣的計劃甚至組織運作

因為細數幾十年來這個領域的一個變化,其實差異很大

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說過去有多麼的苦,才能夠顯得今日的珍貴

只是過去需要經過非常艱辛克服才能夠達到的控管目標

而今日是有許多的工具可以來幫忙


當然40年前跟40年後真的差異很大

醫療的進步是有很多的時空背景的影響

但絕對不是單方面

不同的年齡或者是不同狀況的病人所面臨到的挑戰不一樣

如果能夠達到疾病管理良好的

除了醫療的提供之外

個人自我管理的努力,絕對不容抹去

要人文似乎有提到,但我也必須承認

在醫療面前

人文這個部分幾乎很難看到


國內有很多的慢性疾病

這些慢性疾病背後的管理其實需要靠個人的自我成長自我節制以及實踐

能夠將健康行為實踐在生活當中變成是時間的累積

這樣子才比較能夠接近良好的自我管理

這個不是只看醫療評比的數據只看幾個月的抽血結果

聽到幾位醫師朋友

說了他們觀片的感受

至少他們感受到需要變化,需要讓醫囑醫囑能夠進到生活中


舉個例子

私下有很多的醫療的App

有些是醫療機構開發的

有些是廠商開發

通常就是搭配那個儀器

每個App應該有它精進的一個方式

我在現場聽到醫生批評病友的使用方式

後來我反駁了

我說廠商的App有他的優點

但是 不是不能質疑 不是不能討論

為什麼有些App病友不能或不願意使用?

因為它沒有達到使用者,希望或者是個人的要求

紙本的紀錄完全一樣嗎?

App是希望讓醫療人員很快速地看到這些統計數字數

但是如果這個App對使用者而言 還無法達到讓他透過這個系統看到自己應該改善的部分那使用這個App的目的何在?

坊間有些App為什麼病友之間會互相的傳遞的這些訊息?

因為

有些App是病友自己開發

他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上

而不是站在醫療人員管理龐大病人的思維上

這是最大的差異!

醫療的思維在

我有2000個病人

我有10,000個病人

我要快速地統計

對病人來講我就是一個病人我要看到我自己的盲點在哪裡

如果系統沒有辦法達到幫忙的一個方式,那我會放棄它


就如同我如果做了很多的紀錄,為的是我自我的觀察不是為了給醫療人員看吧,

如果醫療人員願意看 願意協助來評估

那這個自我的紀錄會做得更有系統而且更詳細

這是互相成長互相鼓勵


但目前在我們的醫療環境當中

距離 還相當的遙遠吧!



avatar-img
14會員
1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uga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空是屬於鳥兒還是屬於雲彩? 我們看到白雲輕飄,我們看到鳥兒飛翔,這是自然的景象。 我看到鳥兒築巢, 在我家院子的桂花樹上; 我只好小心翼翼地不修剪它,等待讓它充當鳥兒下蛋孵蛋的地方。 輕聲走動,細細觀察,就是等待,等待看到有蛋了,不敢驚擾,就在等待中。 當看到幼鳥孵出時,我依然不動聲色; 有
40年前剛好 幾乎是我 進入醫院的第一年 不過進入醫院之前,我已經做過不少醫療相關的工作 接觸過不少糖尿病病人 包括學生時期在診所打工。 那是民國67-68年 彰化市中正路上的郭婦產科 記得郭醫生教我怎麼做尿糖測驗 怎麼幫病人打胰島素。 我將病人的尿液 放入玻璃試管內 放到酒精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與故友之間的聯繫。透過經歷過的回憶和對話中的情感表達,我們再次品味了關愛和陪伴的價值。
糖友當然可以吃水果 只是能吃多少 因人而異 你可以吃多少? 跟別人能吃多少可能不同 也有可能每天吃的不同量的水果。 需要將水果的量計算納入一整天的總醣裡 水果雖不是單分子的葡萄萄 依它營養成分歸類算醣類 醣類包括大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 水果糖 澱粉糖 其他的糖吃多了 另外的糖就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天空是屬於鳥兒還是屬於雲彩? 我們看到白雲輕飄,我們看到鳥兒飛翔,這是自然的景象。 我看到鳥兒築巢, 在我家院子的桂花樹上; 我只好小心翼翼地不修剪它,等待讓它充當鳥兒下蛋孵蛋的地方。 輕聲走動,細細觀察,就是等待,等待看到有蛋了,不敢驚擾,就在等待中。 當看到幼鳥孵出時,我依然不動聲色; 有
40年前剛好 幾乎是我 進入醫院的第一年 不過進入醫院之前,我已經做過不少醫療相關的工作 接觸過不少糖尿病病人 包括學生時期在診所打工。 那是民國67-68年 彰化市中正路上的郭婦產科 記得郭醫生教我怎麼做尿糖測驗 怎麼幫病人打胰島素。 我將病人的尿液 放入玻璃試管內 放到酒精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與故友之間的聯繫。透過經歷過的回憶和對話中的情感表達,我們再次品味了關愛和陪伴的價值。
糖友當然可以吃水果 只是能吃多少 因人而異 你可以吃多少? 跟別人能吃多少可能不同 也有可能每天吃的不同量的水果。 需要將水果的量計算納入一整天的總醣裡 水果雖不是單分子的葡萄萄 依它營養成分歸類算醣類 醣類包括大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 水果糖 澱粉糖 其他的糖吃多了 另外的糖就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應該先能夠篩選出最需要醫師協助項目 讓醫師可協助我們呈現更好的健康服務內容 而不是又把所有的問題丟給醫師去決定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應該先能夠篩選出最需要醫師協助項目 讓醫師可協助我們呈現更好的健康服務內容 而不是又把所有的問題丟給醫師去決定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