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運動黑歷史
(二)迷思篇
~真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職業的業餘運動者,當初如被召喚般走進簡易式的運動生活館,開始靜態動態的有氧課,可能也因為沒有被批評比較的壓力,(當然錯誤的動作還是會引來老師關注🤣,怕我走進去被抬出來),發現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真的讓我不會後悔在一個小時前走進去上課;安逸的跑跳一陣子後,再度如被召喚般接受遊說做重訓🤣,決定召喚自己的肌肉小將們多給點力,別繼續散漫混生活。在好的機緣下陸續遇到很好的教練,耐ㄨˊ心ㄋㄞˋ地將我從零基礎教起:修正姿勢、講解動作、動作運作的方式…覺得有種上解剖課或肌肉斷面圖的錯覺⋯⋯但也因為這樣,慢慢更了解自己…呃的身體,也逐漸明白了自己不靈活與不協調的來龍去脈。
健身的文化在這幾年以來逐漸普遍,但在我剛入門時(嘿這句話說得得意,雖然天份與努力都不夠上進,但我確實是在它熱門起來之前就已入坑的元老級會員哩…)一路迎來了各式殷切的關注:
運動之初,嘴甜的朋友:哎你又不胖不用運動啦⋯⋯(OS:我是要讓自己更有力氣好嗎⋯⋯)
運動一陣子,直率的長輩:哎呀別練了,會太壯(🙄是貪吃變胖了,要壯沒那麼快啦⋯⋯)
運動日常化後,有興趣的熟人:伏地挺身可以幾個啊(嗯女性的睪固酮先天沒那麼高,也不像男性友人對自己面前鏡子看到的那片肌肉那麼有興趣…);會引體向上嗎(呃我可能先少個10公斤比較有機會🤔)
如此胸無大志的我,偶爾也會被教練稱讚個兩句的原因,追根究底好像也是因為胸無大志(蛤…?)本來嘛,目標明確的話,這些動作當然都是可以按部就班進行並達成,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在這方面心裡有數自己有幾把刷子,不會冒然躁進跟教練要求讓他翻白眼的動作,免得壞了姿勢,也容易成傷兵;所以常收到的讚美就是:嗯,跟隔壁機台重量是我兩倍的肌肉大哥比起來,我的姿勢比較好😌⋯⋯)
在沒有更大的契機成為誘因之前(我看是永遠不會有吧🙄?)我還是弱弱地在運動中維持理性的頭腦、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就好。
後話:健身與重訓這幾年來逐漸被引進到各項運動中,來提升運動表現與傷害預防。會視各項專業項目的需求來設定輔助訓練的項目。更廣義的來說,即使從事的是一般的職業,也會因為長時間固定的動作或久坐造成身體的不適,更遑論音樂家或音樂老師們除了以上職災的可能性之外,還需要依賴更好的動作來呈現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