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洞穿內心狀態的鏡子。| 日理萬機10

心理諮商是一塊大眾不了解的學問,諮商師沒有人生的答案,只能協助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儘管對談過程中不見得愉快,可能會觸及那些痛苦的情感及回憶,但唯有自己想改變,改變才真的會發生。

故事描述蛤蟆去找蒼鷺心理醫生進行諮商的故事,不斷利用對談引導出蛤蟆內心的想法,透過心理諮商專業的角度,剖析蛤蟆成長環境、情緒反應與扮演的角色:

人的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兒童狀態、成人狀態、父母狀態

一、兒童狀態

  1. 兒童狀態的兒童自我狀態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所構成,包含我們小時候經驗過的所有情感(快樂熱情、憤怒、悲傷、恐懼)。幼年時,這些基本情緒逐漸成為更細膩、複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核心,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其後當我們每個人碰到不一樣的情形、場景時,就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
  2. 除了基本行為的「自然型兒童」,還有後天學習到的「適應型兒童」,例如「依賴」及「順從行為」,若是無法從適應型兒童脫離,就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3. 小孩的憤怒釋放:叛逆、彆扭、嘔氣、任性、沮喪、拖延、厭煩、退縮。

二、父母狀態

  1. 父母狀態的我們,容易對他人甚至是自己進行審判,對他人進行審判會表現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我好你不好」的態度,這類的人時常以嚴厲、生氣武裝自己,令他人倍感壓力。而「我逮到你了小壞蛋」、「你怎麼敢」、「你太令我失望了」也是這類人常有的心理狀態。
  2. 對自己進行審判的人會玩一種「可憐的我」、「我是倒楣鬼」的遊戲,表現出「我不好你好」的態度,而擺脫這種狀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不幸並不能歸咎於他人,更不能歸咎於自己。體認這些狀態並不是誰的錯,而是要培養負責任的態度,當你負起責任,就會明白自己是掌權的,你能控制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前進。

三、成人狀態

  1. 成人狀態指的是我們能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態,在兒童狀態下,我們會體驗到過去的感受;父母狀態下,我們會忙著批判教育,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唯有處在成人狀態,我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有一種生活方式,不必照著既定的劇本走,甚至可以沒有劇本,或者說可以即興發揮。雖然這會讓人感到害怕,沒有劇本,你怎麼能知道該做什麼或該說什麼?如果有劇本,至少可以省略自己思考和決定的麻煩。然而所謂活得真實,就是誠懇地回應當下的需求,如此便能打破從童年延續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讀完書本的你,學到了許多東西,不妨犒賞自己一頓美食、一次聚會抑或是一趟旅行。「我們太容易任由重要的事情過去,不去特別留意或慶祝,可能因為我們總是要等到事件過去了,才體認到它的重要性。」—河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