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生活點滴流水帳06】一年來的寫作心路

今天是8.16,去年同一時間我發布了第一篇文章「【2-2】為什麼要用國際音標符號? 」。在這一年中,陸陸續續發了六十幾篇的文章,從語言學習寫到高中國文,又延伸到歷史人物的介紹。文章觀看次數也從每天寥寥個位數,變成現在一天能有一百多人觀看,我總感覺這一年多來的寫作之路逐漸有了方向與回報。

老實說在下筆寫這些文章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我會走上語言科普這條路。高中讀數理班時,我以為我可能會走化工、生科或農藝;大學進入國文系時,我說服自己文學創作是一條可行的路。而這些方向,都與現在的寫作無關。


初心:用語言學學語言


直到大二的時候,我修了國文文法這門課,發現探尋語言規律的過程是那麼有趣。後來,我又跨校跑到臺大去修藏文,才發現原來不同語言間的差異可以如此巨大,如此迷人。我因此開始學習各種語言,我不一定會說,但是總能享受這些陌生語言現象帶給我的震撼。

還沒上研究所前,我就開始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一年研究華語語法、一年研究動漫角色人名的音譯。也就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我決定走向語言的研究。最後,我考上語言學研究所,希望能夠學習更多語言學的理論,讓我在比較不同語言現象時,能夠有更透徹的觀點與解釋能力。

然而,語言學這個領域非常小眾,即便在一個年級百餘人的國文系之中,有興趣的人也屈指可數。因此我就在想:怎樣能夠分享我學習語言新知的喜悅呢?在思考的這段期間,我遇到一個對我影響深刻的教授──師大臺文系的劉承賢副教授。

劉承賢老師雖然是學者身分,但他也不遺餘力地推廣臺語語言學知識。例如他就出版《語言學家解破台語》、《宇宙藏在字裡行間,A-má和我救了一個外星人》兩本書,都是利用科普文章的寫作手法,以簡單的文字介紹臺語的有趣現象。其中《語言學家解破台語》的出版,就讓我開始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寫一些有關語言學的知識,和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分享學習語言、學習語言學的知識呢?

因此,【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系列誕生了。

這個系列的文章結合大學語言學概論的課程以及我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透過梳理規則,讓語言現象變得好懂、可預測,幫助學習者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雖然這一年來歷經一些創作瓶頸,但在重新檢視創作方向後,這個系列也開始變得更加完整。目前語音篇已經寫了十餘篇文章,即將完結,進入下一個「構詞」的篇章。


蔓延:國文文法、千言萬語、穿越古今


國文文法一把抓

在寫【用語言學學語言】時,我同時也是高中實習老師。備課過程中,我忽然發現:學生對於課本閱讀是非常吃力的,尤其是文言文,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像另一個語言一樣。因此我聯想到,如果是另一種語言,如同學習外語一樣,從文法入手,學生會不會也更好掌握文言文的閱讀技巧呢?

加上我們學校所用的三民版高中國文學習講義,在112學年度開始新增文言文語法講解的單元。出版商的寫作目的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我覺得講義內容不夠完整,且因為是配合每課的關係,所以過於零碎。我因此產生了自己來寫的念頭。

所以,【國文文法一把抓】誕生了。

這個系列從原本介紹國文文法,到後來決定加入一些中學生常犯的字詞錯誤、考題解析等內容,希望對學生的閱讀、寫作都能有幫助。雖然目前更新的進度較慢,但未來我仍會繼續中學的國文教學,希望能和學生分享學習的樂趣。


千言萬語的秘密

在書寫【用語言學學語言】時,我也常常為了解釋某個理論,去查了很多不同語言的資料,從中發現好多有趣的語言現象。我把這些單獨的有趣語言現象集結成篇,成為【千言萬語的秘密】系列。例如「【L01】你知道要如何一邊吸氣一邊說話嗎?」、「【L04】像在說悄悄話的語言」都是離我們非常遙遠、基本上一生都不會遇到的語言,我們也根本不能想像這種說話方式,如今看到,是不是及覺得很神奇呢?

此外,我也計畫在這個系列中介紹臺灣這個島嶼的本土語,像是介紹臺語的「【L03】這個語言叫什麼?」。這兩天我也藉由網路上爆紅的歌曲寫了「臺語版〈暗安大小姐〉」的教學,用更詼諧有趣的內容帶領讀者學習臺語。

未來我也會寫客語、臺灣南島語、甚至是新住民的語言介紹,希望帶領大家認識臺灣的人群,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這個島嶼是如此地多彩紛呈。


穿越古今聊歷史

我在大學是國文系雙主修歷史系,起初我只是對於歷史故事很有興趣,加上師大對於跨系選課的規範很寬鬆,因此就不間斷地選了一些課。到了後來,覺得不拿個學位好像有點不划算,所以就選擇登記了歷史系雙主修、拿了兩個學位。

在修習歷史系課程地過程中,我逐漸發現歷史的不同面貌。尤其現在部分學者強調研究底層人民的生活面貌,更是帶給我有別於以往學習到的歷史事實,也讓我對於以往帝王將相之外的歷史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才寫了「中國史上唯一的兩國皇后──惠羊皇后羊獻容」、「政治算計中的故劍情深──恭哀皇后許平君」這兩篇文章,反響也意外不錯,滿多讀者都覺得這些故事很有趣。

我十分喜歡葉高華老師在他的《臺灣族群史解謎》中提到的:「我的研究動機,向來不是拿臺灣的案例來襯托理論的偉大,或者宣稱理論不合身而修正了理論。我的志業是找出我們社會中尚未獲得解答的謎團,想辦法解謎。」我想我在做的,也是解謎的工作,期望能透過簡單的文字,帶領讀者撥開歷史的迷霧。

我自認為我在歷史理論、研究方面並沒有很在行。我寫這些歷史故事,也並非是為了理論或研究提供貢獻,而只是想要為這些淹沒在洪流中的小人物、弱勢人群添個紀錄,讓大家認識他們,而不是被遺忘。


祈願


原本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下一年來的寫作心路,沒想到滔滔不絕了兩千六百多字。

現實生活中的我其實非常害羞,認識我的人大概沒辦法把網路上滔滔不絕的我與現實寡言的形象連結。網路為我提供一個發表空間,讓我可以隨心所欲寫下各種文字,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種知識性文章以外,我也寫下我的生活,記錄我讀了哪些書、看了那些動漫。也因此,我才發現,原來我也是很喜歡和大家分享自我的。

一年過去,六十篇文章。但這不會是我的終點,我希望我能夠繼續寫下去。七十篇、八十篇、一百篇、兩百篇......,我希望能讓更多人因此喜歡學習語言、我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已經或即將被埋沒於歷史洪流的人群。

語言,存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由一段段歷史積累而成。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語言密不可分;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在創造歷史,但我們往往習焉不察、容易忽略。我寫這些文章,就是想整理出這些小細節,和大家分享:原來我們的生活隱藏了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小彩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