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3】這個語言叫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閩南語認證考試「正名」為臺灣台語認證考試,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正反雙方紛紛踩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

雖然目前的論戰非常激烈,不過我發現很多人都過於政治化,對語言本身有所誤解。身為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覺得這種討論內容非常可惜。所以即使這篇文章發出來後可能會炎上,我還是想藉此說幾句話。

接下來的文章會以語言為出發點,從語言學、社會發展、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論述為何應該叫做臺語。當然,也歡迎意見不同的讀者提出看法一起討論。


先說結論:我認為應該叫做「臺語」或「臺灣話」,退一步也應該叫做「臺灣閩南語」。其餘的如「閩南語」、「臺灣台語」都是不夠精確且有問題的說法。


|從語言學的角度|


首先,我們從語言本身開始討論,來談談「臺語」這個語言的源流與譜系。

根據語言之間的親疏關係,我們可以將臺語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下的一個分支。分類如下圖所示:

漢藏語系分類圖

漢藏語系分類圖


根據上述的譜系圖,我們提出幾個重點:

  1. 臺語的確是屬於「閩南語」的一個次分支,但如果因此用「閩南語」來等同臺語,則過於模糊,畢竟閩南語底下還包含著許多可以互通、不可互通的次方言。因此,漢語音韻學家通常會以「臺灣閩南語」稱之。在這次論戰中,就有如「海納百川》新加坡華人說的是「閩南語」還是「台語」?」的文章,認為若改稱臺語,新加坡閩南人說的閩南語應該如何自處。作者顯然沒有語言學基礎,沒有搞懂語言的分類。臺語、新加坡閩南語,甚至是福建的廈門話,雖然可以互相溝通,但是在語音、詞彙上仍有差異,因此在語言學上仍被視為不同的次分支,彼此應該是互相平行但不等同的。臺灣閩南語改稱臺語並不會因此讓新加坡閩南語、廈門話因此失去他們的地位。
  2. 從第1. 點來看,叫做「臺灣閩南語」完全沒有問題。但其實把這個語言叫做「臺語」、「臺灣話」也無不可,它的地位就如同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一樣,就是指該地區「普遍的通行語」。以地名命名該地通行語的做法,甚至連中國的語言學家也這樣做。舉例來說,我搜尋中國論文資料庫後,發現對岸語言學家也是以「潮汕話」、「廈門話」來稱呼這些次分支語言(如下圖所示,讀者也可以自行搜尋「潮汕閩南語」、「廈門閩南語」,資料應該不多)。如果這種稱呼方法到了臺灣就要變成「臺灣閩南語」,這樣不是有點欲蓋彌彰嗎?


|從社會使用的角度|


前一節我們的結論是「臺灣閩南語」、「臺語」的名稱在語言科學方面絕對比「閩南語」更為精準。接著我們將從社會使用與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明「臺語」這個稱呼為什麼更適合。(本節的內容主要參考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葉高華教授的研究內容。)

根據日本殖民政府在1915年所舉辦的「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我們會發現當時的「福建語」不僅通行在閩南裔族群之中,也有將近三成的客家人(廣東人)、十分之一的在臺日人,甚至幾乎全部的平地原住民(熟蕃)都會說。

臺灣語言使用交叉統計表,來源:葉高華,〈臺灣歷次語言普查回顧〉

臺灣語言使用交叉統計表,來源:葉高華,〈臺灣歷次語言普查回顧〉


這樣的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福建語」在當時的臺灣已經具有「共通語」的地位,所以我們可以假設「福建語」在逐漸發展為代表臺灣地區的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了「臺語」、「臺灣語」、「臺灣話」的稱呼。

用一地的地名來稱呼該地的共通語,其實並不罕見。根據維基百科所述,越南有54個不同的民族,但是他們最多人說的「京族」語言為共通噢,並稱做「越南語」。芬蘭這個國家也是,境內有芬蘭語、瑞典語,以及薩米語、羅姆語等原住民語言,但是仍不妨礙其共通語稱作「芬蘭語」。甚至中國也會用一地的地名來稱呼該地的共通語,例如前面提到的潮汕話、廈門話,以及廣東話、北京話、蘇州話等等。上述種種例子不勝枚舉,完全可以說明為何可以把臺灣共通的「臺灣閩南語」稱做「臺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再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臺語」這個名稱的出現遠早於「閩南語」,而「閩南語」這個詞的使用並不普及。(本節的資料主要參考周婉窈教授撰寫之文章的史料證據。)

「臺語」這個詞早在清領時期就已出現,而日治時期林獻堂的《灌園先生日記》更頻繁出現,「臺語」逐漸成為了代表閩南裔臺灣人所使用的語言的名稱。這種稱呼到了國民黨遷臺初期也是如此,例如早期臺灣省政府與國防部印製的教科書都是以「臺語」為名,甚至封面題字還是蔣介石總統所寫的(如下圖所示)。凡此種種,都代表當時的臺灣社會普遍把「臺灣閩南語」稱為「臺語」。


後來,或許是未來強調國語的正統性、或許是為了強調臺語語中國的聯繫,國家力量介入使「臺語」改稱「閩南語」或「臺灣閩南語」。一時之間,臺灣的節目與報章雜誌都只剩下「閩南語」之名。

但一般人的日常使用真的有因此改稱「閩南語」嗎?有新聞報導稱某網友從小到大都稱「閩南語」,筆者是非常懷疑的,筆者本人出身於2000年,包含我爸爸一輩、我爺爺一輩,我都沒有聽過他們稱這個語言為「閩南語(Bân-lâm-gí)」,在日常對話中都稱做「臺語(Tâi-gí)」(這是指在說臺語的語境底下,說華語時則不一定)。當然,這是日常習慣的問題,相對較為主觀,有可能是我見識不夠廣,所以如果有習慣稱作閩南語的讀者,也可以提出分享。

不過,以下我會再舉一些實際例子,說明臺灣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是習慣使用「臺語」這個名稱的。被嗆「身為台灣人居然不會說台語」!他傻眼曝原因 網嘆:我從小遇到大 (yahoo-三立新聞網)」、「台灣年輕人台語爛到渣?網嘆:北部問題很大中時新聞網)」都是習慣使用「臺語」的新聞報導。更甚者,也可以搜尋Youtube的影片,會發現立場偏藍的中天、中視、TVBS等頻道也都以「臺語」稱之(如下圖所示)。這些例子都說明「臺語」是一個常用的說法,約定俗成代表了「臺灣閩南語」這個語言。


總結來說,大部分稱呼中,「臺語」、「臺灣閩南語」是相對沒問題的稱呼,但是從歷史發展與大眾生活使用的角度來看,「臺語」似乎是更多人接受的一個說法。改成臺語,其實也只是換成我們祖先常用的說法而已。如果說棄掉閩南語之名就是背離祖宗,那麼幾百年前這樣說的祖先們是不是也無辜背負這樣的罵名呢(重點是他們那時候可能根本沒有閩南語這個詞)?


餘論


1. 為什麼「臺灣台語」我也覺得不好?

所謂「臺語(台語)」,就是專指「臺灣」這個地區的通行語,也就是說除了臺灣之外,別的地方說的就不叫臺語。取名為「臺灣台語」,其荒謬程度就如同「日本日語」、「韓國韓語」、「越南越南語」一樣。

或許有人會說世界上也有「英式英語」、「美式英語」等分類,但這是「英語」底下的次分支。如果要仿效這種命名法,應該也是「臺北台語」、「高雄台語」之類的更為妥當(就不說一次還出現大小寫的「台」了)。

2. 以「臺語」稱之是閩南沙文主義?會打壓到其它族群語言的生存?

我無法代表其它族群發聲,但我想說:「臺語」這個詞用來指稱臺灣地區共通的臺灣閩南語,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作法。就如同日本(還有阿依努語、琉球)之於日語、義大利(還有不勒斯語、西西里語、威尼斯語)之於義大利語,甚至是廣東省(還有客家話、閩語、壯語)之於廣東話一樣。以地名命名該語言,並不會影響其他語言的生存。

相比名稱的問題,真正會影響語言存續應該是政策面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如何保存、復振這些語言,讓更多人會說,是不是也更為重要呢?張學謙教授的研究為例,雖然芬蘭以「芬蘭語」為共通語,但是他們同樣也不遺餘力地保存其它地原住民語言、同樣享有國家語言的地位。所以同樣地,臺灣也可以用共通語為「臺語」,然後同樣努力保護、復振其它珍貴的本土語言。

另一方面,每個語言怎麼叫,都有其幾百年以來的歷史淵源、也代表該族群的文化與認同。說真的,真的要客家人改稱客語為臺語,或者要某個原住民族的人統一改稱他們的族語為「臺語」,他們願意嗎?雖然從我一個閩南裔的人來說這個似乎真的有點沒說服力或失禮,但我也僅僅是提供另一個觀點,也歡迎其他族群的讀者提供你們的看法讓我知道喔!



以上這篇長文算是我對於近日臺語命名爭議的一點想法。當然,三千多字的篇幅還是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例如閩南語這個詞的起源、福佬話能不能說、本土語政策、臺語文字等問題,未來有機會我也會專文說明。

老實說我滿猶豫發這篇文的,畢竟很容易炎上,加上我認為「臺語」可以,「臺灣閩南語」也無不可,感覺誰都不討好。但是另一方面,我認為以我的專業背景,即便我還只是個學生,我也有義務出來查證與說明,所以才有這篇不成熟的文章。撰寫的時間屬實有些倉卒,若有查證不力的地方,也請各路大神不吝指教。

最後,也希望真的有不同意或批評的聲音,真的有看完我的全文,根據我所提出的證據進行反駁,而非僅就政治立場而否定,我想這樣我們「討論」的過程會更加有意義。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聲調幫助我們創造更多的語言詞彙,那你知道聲調還可以創造出什麼有趣的現象嗎?華語有四聲、臺語有八聲七調、粵語也有九聲六調,這麼多的聲調到底有什麼用意呢?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輔音的發音位置、發音方法,看起來好像介紹完全部的輔音了。不過你有發現這些文章介紹的輔音有什麼共通特色嗎?原來是這些輔音都是氣流「從肺部向外」流出形成的發音。那麼,有沒有氣流從外而內的發音呢?
聲調幫助我們創造更多的語言詞彙,那你知道聲調還可以創造出什麼有趣的現象嗎?華語有四聲、臺語有八聲七調、粵語也有九聲六調,這麼多的聲調到底有什麼用意呢?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輔音的發音位置、發音方法,看起來好像介紹完全部的輔音了。不過你有發現這些文章介紹的輔音有什麼共通特色嗎?原來是這些輔音都是氣流「從肺部向外」流出形成的發音。那麼,有沒有氣流從外而內的發音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柯志恩委員質詢摘要: 今質詢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我先請官員看高中閩南語課本,內容都是非常艱澀、自行拚湊、或特殊造字,即使會講閩南語的人都看不懂,加上台羅拼音,學生更是如墜五里霧,連官員都不會唸、也不敢唸,請問對學生而言,豈非是壓力和負擔?而這樣的學習有效嗎?學生會有興趣嗎?難怪行政院投入5年321億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母語議題,積極投入學習台語及台文書寫,並努力培養口語能力,積極尋找更多學習資源,然而,「年輕人講台語」在日常生活中卻面臨諸多困境。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柯志恩委員質詢摘要: 今質詢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我先請官員看高中閩南語課本,內容都是非常艱澀、自行拚湊、或特殊造字,即使會講閩南語的人都看不懂,加上台羅拼音,學生更是如墜五里霧,連官員都不會唸、也不敢唸,請問對學生而言,豈非是壓力和負擔?而這樣的學習有效嗎?學生會有興趣嗎?難怪行政院投入5年321億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母語議題,積極投入學習台語及台文書寫,並努力培養口語能力,積極尋找更多學習資源,然而,「年輕人講台語」在日常生活中卻面臨諸多困境。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