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獨處,需要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過渡

就講究個心中有感,很多事每人都有各自的體會與理解,一般有客觀上的解釋,但放到個體時又不見得適切。對標準給予重視,對差異寬心接納。

一個人獨處時,可能會讓人無所適從到心慌慌,或是大腦轉速及動作如同突然被按了慢速鍵直到當機,又或是輕鬆自在像是找回自我的存在,當然也可能一如既往。

無時不刻都在處理著人際關係與繁忙事務的人,心裡期待著能擁有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即便是短暫的一小時,也能夠得上奢侈。而長年待在人際荒漠或是處理著單調事務的人,對於前者的生活或許在內心裡卻藏著嚮往。

常說,我們應該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但實際上是我們被生活架著走一條不那麼符合我們心意的路。所以,為了擺脫這種狀況,都努力地追求改變,盡力朝著想像中的那個世界前進,可是人啊~又怎麼能滿足於現況,因此在這條路上死命狂奔,卻沒有盡頭。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獨處並不等於孤獨,相較於孤獨,獨處通常具有可選擇性,主動性較強;而孤獨,被動性較強。說是獨立事件,卻難以逕直如此看待,傾向於認為二者間存在著轉換的可能性,主要還是端看心態上是否能夠自我接納與調整。

當你覺得世界在遠離你,被捨下、被拋下、沒有感受到外界傳遞來的聯繫,負面的想法佔據你的主觀感覺,孤獨感越來越重,有如落入深沉的黑暗中;反之,則像是主動在追尋心中的那一縷陽光,要照亮自己的世界。

孤獨,我曾經有過,但不多;獨處,有時也有,卻是不常。每個人都不同,這種感覺是很個人的,就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並不相通,彼此間沒有可比性。

孤獨可以有,但不想太多;獨處應該有,但要主動創造。我在孤獨裡,看到我對這世界的意義,在獨處裡,尋找自己的定位,也為了追尋內心的自由。都說獨處可以回歸本心,照見本質,開發潛能,釐定方向,我深以為然。

我很珍惜獨處的時間,這裡說的獨處,並不僅僅只是一個人待著的時候,而是在有意識的屏除外界干擾,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是一種心理狀態,可以是獨自在屋,可以是外出行走,也可以是混跡人群,專注於己不外如是。

當我在書寫時,空間中只一人存在,聽著電視裡播放著音樂,等著熱水燒開要吃泡麵,還想著下一句要寫什麼,熱鬧紛呈。雖然是一個人獨自用著一個空間,但心在動,飄來盪去,說白了,就只是一個人在家。

日復一日忙於生活,總想著能有時間獨處沉澱,暫時捨掉雜七雜八的人事關係,可遇不可求。當遇到了,突然靜下來時,初始期待值挺高,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股手足無措的茫然,也許是個過渡吧!

想到過去也曾特別空出時間前往期待已久的咖啡館,在喜愛的位置獨享著咖啡與那恬適氛圍,只是沒多久那欣喜感突然地離體而去,代之而來的是雜緒紛紛與無所適從。或許,要真正享受獨處,是需要一個過程,也要有過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