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練習以後,我的腳突然就可以伸直了!」「老師我還想問......」
我有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
從小到大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我對老師的信任感不足,即使出社會後我往各領域仍持續進修,但總會預先戴著有色眼鏡,評估這位老師是否適任(當然會保持基本的尊重)。
曾經有朋友批評過我太早下定論,每個人都不完美,即便是老師,只要他能在自己的領域提供學生足夠的知識與指導,這樣就夠了。但對我而言,老師是具有權威的職業,一旦品行不佳,要轉變成邪教教主傷害學生甚至更多人,那是非常簡單的事。
研究所時期為了還學貸,硬著頭皮當過家教,而且為了減緩冒牌者症候群的焦慮感,還拿著學生家長,職業為補習班主任所提供的題庫編寫講義,像是學校老師一樣,寫著板書授課,用比自己念書更大的心力備課,盡全力佯裝覺得老師應該要做到的程度,至於後面短暫擔任改補習班的專任老師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總之,那時候致力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想要的目標,才覺得自己配得上那份薪水,只是,薪水雖然有效減緩生活壓力,但是我一點都不快樂。
從快樂當學生到又開始擔任老師
花了幾年存好緊急預備金後,才開始願意拿出一些積蓄進修,當然有刻意選擇比較低價的課程,畢竟長期的金錢焦慮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
當學生是很幸福的事,不用思考,只要跟著對的老師練習,至少可以有基本程度,如果是喜歡的領域,不用老師強逼也會自主練習,整個過程超級快樂。
有趣的是,隨著學習的領域越來越多,增進技能外,從老師稱讚中獲得的成就感也越來越多,開始被老師邀請擔任助教,幾年後被邀請擔任老師,冒險者症候群又開始默默的在心中發芽成長。
坦然面對即使擔任老師,也還在學習的路上
身為曾經質疑老師不當教學的「壞」學生,被老師當面酸過,被私下在社群媒體公審,都不是意外的事,因此在自己擔任老師的情況下,內心的自我審核便更嚴重,必須早到確認教室環境安全舒適;每堂課要設定目標,讓學生了解練習目的;隨時能被詢問與解答,即便當下不確定答案,也務必去找尋合適的資源提供給他們;進一步仔細觀察身體狀態,提供學生除了運動以外的解法。
簡言之,遠比自己學習更加謹慎,但即便如此,仍然會有學生無法適應我的教學。
為此跟幾位朋友聊過他們對於自己身為學生與老師想法,最終的結論,我們對得起當下的自己即可,因為大家還會持續練習與進步,三年後的我們能提供學生更多的知識與經驗分享,都不是現在的我可能做到的,因為投注的時間有其珍貴的價值。
我沒能在合適的時間點遇到讓我開悟的老師,但希望自己有機會成為別人人生中小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