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藉由卡片來思考:在AI時代中,找回建構知識路徑的能力

    卡片,看起來僅是相當普通的東西,我們未必會認真地去看待它。

    我們也許較少地想到,卡片是否可能作為一種促進思考的工具,從而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此地普通的卡片,其實蘊含著關於想法如何創新的深刻意涵。

    我們對於卡片並不陌生,因為它能夠在我們需要寫筆記的時候發揮作用,但作為卡片,它不同於A4紙張,更不同於筆記本。相較於A4紙張或筆記本,卡片除了小很多以外,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讓線性的內容可以被拆解成多個較小的單位內容。

    認真地思考卡片作為知識載體的特點,可以發現它促使我們必須在一個有限的範圍中寫下自己的想法。卡片作為有限的物質載體,可以幫助我們以凝練的文字來擷取知識,記錄自己的想法,但這是附帶的效果。

    卡片的積極意義在於將特定脈絡中的知識內容擷取出來,使其在形式上成為較小的資訊單位,而能夠被組織到自己的思考結構中。

    卡片不同於文章,它是對於文章內容的壓縮,或者,更多時候,是對於文章內容的擷取,目的是為了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日本的人類學家、《智識的生產技術》的作者梅棹忠夫(1920-2010)認為,多張卡片翻來覆去、嘗試對其做多種排列,往往會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靈感,而成為有創意的想法。「超文本」概念的提倡者、美國學者Engelbart(1925-2013)提到在閱讀別人的著作時,會將特定的內容擷取出來,並將其整合到自己的思考中,而這是因為承載資訊的單位變小,反而使得形構想法時得到較大的彈性。

    卡片使得知識能夠被重組,而讓我們能夠建構自己的想法。這同時意味著,想法也能夠透過卡片的形式而被外部化,進而成為他人也能夠閱讀的東西。我們的每一個想法都不是憑空出現,而是自己與外在的知識互動的結果。每一個想法背後,都由許多經驗所交織而成,這正是何以人們彼此之間會有不同的觀點的原因。想法是特定的思考路徑,而特定的思考路徑則是與每個人的經驗與外在知識互動而有的結果。想法不僅反映了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想法之間的碰撞,也提供我們理解他人的機會。

    從卡片作為知識的載體,及其可被重組而產生新的知識內容的角度來看,卡片恰好凸顯出自我在與外在知識進行互動時,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的需求。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能夠展現出人所具有的思考能力的特點。我們需要的也許不是無止盡地儲存外在知識,而是在與外在知識互動的過程中,更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麼,並將自己的知識路徑分享給其他人。

    在AI當道的時代中,它固然能夠在巨量的資料中,進行效率極高的資訊整理,也能為我們摘要龐大的內容,並且生成內容也許相當豐富的成果,然而,知識路徑總是與我們自己的想法有關,而我們的想法反映的是屬於自身的經驗。如果我們只在乎AI生成了多少看似內容豐富的成果,而忽略了我們有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的能力,那麼,我們與AI之間是否也將會無所區別了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