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率思維「重新定義錯誤」

用機率思維「重新定義錯誤」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用機率思維「重新定義錯誤」〉2024-08-15


  一個我一陣子沒看的專業類YouTuber的影片出現在我的YouTube首頁。標題中「重新定義錯誤」的關鍵字引發了我的興趣。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我對這名YouTuber的認識,光是看到這幾個字我大概能想像到一些他可能想談的內容,並且已經(有些過快地)感覺自己受到啟發。


  這幾個字背後的思路是清晰且簡單的:如果你是一名追求進步的人,你一定會想要修正錯誤。基於特定的思考方式,你會將生活中(或工作中)某個「你不樂見的結果」看作是「壞事」、「失敗」、「輸」,然後你會思考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透過梳理出原因,你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然而,存在有一種可能,那個你不樂見的結果並不是基於你以為的原因發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那些調整將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而真正的「進步」發生在「你意識到你過去的理解方式是不對的」,你重新調整了你對那件事情的看法,你才有機會做出真正「命中要害」的修正。


  實際點進去之後,影片的論點框架確實和我推測的一樣。不過,他具體談的內容甚至比我預先想的這些推進得更遠一點(雖然也稍微窄了一點)。其中一個關鍵點是因為,他所要談的其實是一個「限定」的角度:「用『機率思維』重新定義錯誤」。



  事實上,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來說是那名YouTuber結合了自身經驗的讀書筆記。這個「重新定義錯誤」的概念,其實出自於安妮.杜克(Annie Duke)著作《Thinking in Bets: Making Smarter Decisions When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其中一節的標題。


  作者安妮不僅僅是一位在德州撲克歷史上成績斐然的知名牌手,如今判斷牌手實力的重要指標「全球撲克指數」(Global Poker Index)也是由她創辦與推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難想像機率思維在其思想中佔據的重要角色。書名「Thinking in Bets」所談論的,就是希望讀者能夠用如同在牌桌上下注的方式,藉助機率,在「沒有充分資訊的條件下,及時做出更加合適的決策」。



  在「重新定義錯誤」的章節裡,安妮分享了一段她擔任慈善撲克大賽荷官既解說員時發生的小故事:


  當時,就像我們可能曾經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過的,兩名牌手都在公共牌還沒發完時就推出了All in,雙方亮牌,一同等待最後的牌發進牌桌。根據現有的牌,安妮向觀眾解說雙方勝率:一名選手的勝率是76%、另一名則是24%。然而,當最後一張牌發出時,24%勝率的那名玩家得到了更大的牌型,收走了整個獎池裡的籌碼。


  「安妮!你算錯了!」一名觀眾大喊。安妮轉頭向這名觀眾回答:「我說他的勝率是24%,而不是0。你需要清楚知道24%意味著什麼。」



  在這個例子裡,這名觀眾以一種完全的結果導向思考問題。這名選手輸了,所以說他勝率比較低的說法就是「預測錯誤」。然而,安妮從來沒有「預測」這名選手會輸,她只是根據當前雙方有的牌、公共牌中已經存在的牌,以及牌堆中還剩下的牌,計算出所有可能讓兩名選手獲勝的組合分別有多少罷了。其中有76%的牌發出了是A選手會贏,但最終發出了24%的那些牌中的其中一張,如此而已。


  幾手牌之後,類似的事件又發生了一次。「看!勝率只有18%的選手贏了!」這次這名觀眾修正了他的說法。這便是安妮想要談論的「重新定義錯誤」,當我們用機率思維去看待一件「與預期不相符」的事情時,我們就不會覺得那是一個錯誤。相反地,這一事件揭示了「小機率事件正在起作用」,並回過頭來提醒了我們,考慮如何應對低機率事件的重要性。


  而且,事實上24%其實不是一個非常低的機率,只要樣本數夠多,平均四手牌左右就會發生一次,而這就是其中一次。在書中,安妮提到了在川普與希拉蕊競選時,有人計算出川普勝選的機率在30%與40%之間,雖然川普最後勝選,但我們其實沒辦法直接去說這個計算的結果是錯的。30%到40%其實是一個不低的機率,尤其,這是只能發生一次的事件,實際情況中可沒辦法以同一個組合選十萬次總統,來看看川普是不是其中的三萬多次會選贏。



  帶著安妮「機率思維」的討論回到更廣泛的「重新定義錯誤」。我們會發現,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去發現「原來壞的結果可能是基於別的原因」,並因此去改變我們的調整方針。她的啟示是:我們甚至可以不去將之理解為「壞的結果」。


  同時,「Thinking in Bets」的想法要求我們在決策階段就把「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也考慮進去。所謂的「下注」並不是簡單的「賭一邊」,而是付出一個合乎期望值的成本,並透過重複執行正確的決策來在長週期裡面得到更好的結果。


  「對我來說,在最好的起手牌(一對A)上下了重注卻輸給對手,之後再花很多時間去否定打這一手牌的決策是極其荒謬的。」在安妮看來,「重新定義錯誤」不只是要去找到更好的角度(如用機率思維取代一次性的結果導向),還包含了「不要被低機率事件混淆,無止境地做不必要的修正」。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口中的「機率」真的是基於充分的證據和正確的算式計算出來的,而不只是「我感覺這樣贏面比較高」的自我感覺良好。





延伸閱讀:

〈關於機率:百年一遇的事件,幾乎每年都在發生〉

〈機率思維中的張力:三門問題與「運氣守恆的直覺」〉

〈公平的與穩賺不賠的幻象:三張牌撲克與馬丁格爾法〉

〈「這就是結果」--撲克的魅力與頂尖牌手的認知〉

〈也能煮粥:市場與人生的「盈虧同源」〉

〈「擴展的風險理解」與人的整體生活〉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